分卷閱讀26
顧錚:??? ☆、第19章 自然之理 “聽聞顧學士博學多聞,在翰林院數年間,幾乎遍閱其中典籍。這個問題時常令我困擾,不知顧學士能否為我解惑?”賀卿見他臉上頭一回露出茫然之色,心下不由好笑,語氣也輕快了許多。 顧錚掃了她一眼。 雖然賀卿掩飾得并不好,他能看得出來,她是在故意找茬。但是“博學多聞”的一頂高帽戴上,要摘下來就不那么容易了。 這一向也是顧錚自己引以為傲之處,又豈會被一個女子所出的題目難??? 而他本人的學識與素養,也撐得起這樣的驕傲,只略一沉吟,便道,“有云:‘凡重,上弗摯,下弗收,旁弗劾,則下直?!四颂熘晾?,先賢早有評說?!?/br> 即使賀卿心存刁難,也不得不點頭贊嘆。不過她又道,“這只是記錄這種現象,我問的卻是其中緣故。顧學士未免答非所問?!?/br> 顧錚眉頭微蹙,“書中未曾有載,請真師容臣仔細思量,再做回答?!?/br> “沒問題?!辟R卿爽快的應下,心頭那一點由顧錚帶來的不爽,頓時都飛到了九霄云外。 賀卿沒有非要找顧錚要答案的意思,只是想借由此事讓他知道:你看,你也不是全知全能。這世上有你不知道的,不懂的,解釋不了的事物存在。 所以別那么驕傲。 這個小插曲很快過去,回到城中,賀卿就將之拋諸腦后了。卻不知道,這個問題給顧錚帶來了多大的困擾。 宮里亂得很,主子們不在,就連能做主的內侍姑姑們也大都被帶走了,留下那些不起眼的內侍宮娥,遇上這樣的大事,膽小的六神無主,躲起來哀哀哭泣,膽大的卻已經生出旁的心思了。 宮中那么多東西,在這樣的混亂之中,隨便丟了一兩件,誰會發現? 所以就有人將主意打到了那些貴重物品上,想趁機渾水摸魚。只是宮中數千人,有這種想法的也不止一兩個,中途不免又生出別的事故,最后鬧得一團亂。 賀卿特意帶回來了一隊兵馬,就是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所以她入宮之后,很快就將所有宮娥內侍集中到了一起,清點了名冊,然后又叫這些人按照平日里的安排,整理好各個宮殿。 這也算是給了他們一個機會,若能將東西放回原處,則既往不咎。否則查出來的后果,誰也承擔不起。 這個辦法顯然十分有效,等到最后對著冊子統計的時候,除了幾樣小東西,別的都沒少。 即便如此,賀卿也覺得如今宮中的人太多了。說起來這些人是伺候主子們的,但實際上根本用不上那么多。而這些人數量上已經相當于一支軍隊了,若是生出什么壞心,串聯起來,誰知道能做出什么樣的事? 何況,要養那么多人,對國庫而言,也是個非常巨大的負擔。 三兩年內說不定就要打仗,國庫空虛,并不是一件好事,能省則省。這么想著,賀卿便決定回頭去太皇太后那里進言。 太皇太后如今正需要好名聲,想來不會反對裁減人數。宮中奉行節儉,說起來也好聽,又可以帶動天下風氣,稍微抑制一下因為承平日久而生出來的浮華驕奢之氣。 等這些事情都弄完,已經快到掌燈時分。 平日里這個時候,宮門已經下鑰了。但今日,賀卿還不能休息,得先將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迎回宮。 皇太后今日奔波了一路,中間又為了地動的事擔驚受怕,因此鳳體違和,賀卿又讓人請了太醫過來診治,確定只是略有勞累,靜臥休養數日便可恢復,這才放心。 然后又要查看夜間禁軍巡邏值守的安排和情況,以免亂中出錯。 等真正躺到床上時,賀卿腦子里根本沒有來得及生出任何念頭,就已經一秒進入了夢鄉。 一夜好睡,是賀卿自從重生之后難得的酣沉。第二天在晨光之中睜開眼時,精神也是前所未有的好。這讓賀卿覺得,人果然還是應該有事做,心里才更踏實。 之后的一個月里,朝堂后宮忙的都是災后的各種安置和重建工作,千頭萬緒,十分復雜。 顧錚作為翰林院掌院學士,本來是個清貴詞臣。但是因為如今已經確定薛知道告老之后他會進入政事堂,接手這些事情,眼前這件關系到國計民生的事,自然是最好的練手之處。 所以太皇太后倚重、薛相公也有意教導,許多事自然都著落在了他身上。 在這樣的忙碌之中,少有的一點休息的時間,顧錚卻總是在發呆,手里抓著一塊石頭或是一片樹葉拋上拋下。這樣難得的反常,自然很引人在意。 因此這一日,薛知道再次路過站在路邊盯著樹葉出神的顧錚,就沒忍住停下了腳步,“玉聲這是在做什么?” “臣在思索自然之理?!鳖欏P道。 薛知道不由肅然起敬,“曰:‘致知在格物?!浒l幽微,其理至純,誠圣人之道也!玉聲有如此向道之心,我道盛矣!” 說完之后鼓勵地拍拍顧錚的肩,然后腳底抹油迅速溜走了,以免被留下來參悟圣人大道。他年紀大了,只想太太平平地過日子,這種事情,還是留給志向遠大的年輕人去鉆研吧! 不過薛相公還是好生為顧錚宣揚了一番:顧學士只是在思考大道,并不是發呆。 于是“路過”顧錚的人更多了。他將來雖然是圣人一流的人物,但在當下,雖然品格高秀,卻還沒到令人高山仰止的程度。所以人人都好奇,他到底從這些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細節里,參悟出了什么東西? 還真有幾個年輕人對此十分好奇,跟他討論起來,忙里偷閑地換換腦子,免得眼睛里只看得到何處受災賑濟多少這樣芝麻綠豆的小事。 到后來,大抵是因為幾位相公都夸贊過,所以思考這些問題,竟漸漸取代寫詩作文,成了朝堂上的一股新風氣。 賀卿在宮中都聽說了消息,好笑之余,又覺得并不是壞事。 縱觀中國古代,發明眾多,而且大都比西方國家要早許多年。提起來令人驕傲,但這些發明大都不成體系,最終也沒有得到長足的發展,甚至很多都消泯在了歷史之中。 歸根結底,因為他們多是技術性,觀察性,個別性的。對廣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