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5
書迷正在閱讀:蛇與華爾茲(H)、氣運之子的炮灰師兄(穿書)、秘書和薛定諤之貓(H)、獅子被愛俘獲(H)、師兄的困惑[古穿今]、主角每天都想攻略我、最美不過、我以為我抱對了大腿、聽說我是大反派、梁上美人
看著她的眼神帶了幾分審視。 瑤英不明所以,朝曇摩羅伽眨了眨眼睛,烏眸漆亮。 她看著他的目光靈動澄澈,恍如朝露,沒有一絲試探之意。 “將軍?”瑤英輕輕地喚了一聲。 曇摩羅伽挪開了視線,道:“這尊銅像不合適?!?/br> 瑤英一愣,拿起鎏金銅像細看:“這尊金剛像有什么不妥嗎?” 這尊金剛像不僅華美精巧,還別具匠心,據說只有天竺工匠才能雕琢出這種樣式。昨日天竺商人拿出這尊銅像的時候,廳堂里的商人嘆為觀止,搶著出價,要不是因為她從般若那里學會幾句蹩腳的梵語,而且先和天竺商人談妥了,早被其他人搶走了。 她還以為這尊銅像很珍貴,看這金光閃閃、盡善盡美的工藝,不是和王庭行像節時法壇上的佛像很像嗎? 曇摩羅伽頓了一下,道,“一卷經文就夠了,不必奢華?!?/br> 瑤英意識到自己可能做了一件錯事,因為面對的人是攝政王,倒也沒覺得難為情,笑了笑:“多謝將軍,我受教了?!?/br> 言罷,立馬抱著匣子站起身,蒙上面紗,噔噔蹬蹬跑出去,身影消失在門口。不一會兒腳步聲折回,她站在門邊低頭套靴子,往房里探進半個身子。 “我去去就回,將軍好好休息?!?/br> 半個時辰后,瑤英抱著幾本金燦燦的經書回來,經書是以皮紙繪制的,繪有圖案,精美鮮麗。 “我把銅像轉手賣了?!彼P腿坐下,拍拍經書,“這些經書獻給佛子,合適嗎?” 曇摩羅伽微微頷首。 看來她只是無心為之。 …… 樓下,剛剛從瑤英手中買走銅像的商人大喜,捧著銅像回到自己的房間。 同伴詫異地問:“這尊銅像做工精良,樣式精美,可惜被一個羊馬城的氈毯商捷足先登買走了,怎么又到了你手里?” 商人捻了捻胡須,眉飛色舞地道:“那個賣銅像的天竺商人不識貨,買銅像的女郎也不識貨,以為這只是一尊普通的銅像,我剛才多加了五十枚銀幣,她就高高興興地轉手賣給我了!” 同伴滿臉羨慕:“好運氣!這銅像是天竺的稀罕物,你再轉手賣給王庭的王公貴人,肯定能大賺一筆!” 商人哈哈大笑:“豈止大賺一筆這么簡單?” 說著,故意停頓下來。 同伴知道他在賣關子,笑著追問:“這銅像到底有什么好處?你快告訴我?!?/br> “妙處多著呢!”商人壓低聲音,放下銅像,手指摸索了一陣,找到機關,輕輕一扭。 咔噠一聲,銅像最頂端一朵鎏金蓮花忽然開啟,蓮瓣一片片張開,宛如蓮花盛開,金色光華閃顫,美輪美奐。 同伴嘖嘖稱贊。 下一瞬,他目瞪口呆。 只見開啟的蓮花當中緩緩露出一座頭戴寶冠的金剛坐像,金剛赤身,有好幾張面孔,六雙長臂,腰佩瓔珞,手握法器,主臂擁抱一位鎏金女神,女神亦是赤身,緊摟著金剛的脖頸,雙腿盤繞在金剛腰際,呈現緊緊相擁的姿勢。 同伴面紅耳赤。 商人朗聲大笑:“這是從天竺傳過來的雙身像,聽說天竺有一門宗派的僧人修習男女雙身修法,得以進入大樂境界。我以前在天竺見過這種雙身像,你說的沒錯,這可是稀罕物,圣城的貴人領主肯定愿意拿更多銀幣來交換它?!?/br> 他撞大運了! …… 樓下發生的對話,瑤英一無所知。 接下來的一天,她繼續打探消息,同時看著曇摩羅伽,不許他運功。 夜里,蒼鷹帶回一封回信。 曇摩羅伽看完信,沉吟不語,蒼鷹等得有些不耐煩,輕輕啄他的胳膊,他抬手撫了撫蒼鷹,示意它直接離開。 第二天,兩人混進參拜的隊伍,出了城,朝著圣城的方向行去。 他們剛剛出了城門,迎面正好一支腰佩長刀的兵卒策馬而來。兵卒罵罵咧咧,坐在馬背上,大聲宣讀告示,緊接著,只要看到路上有單獨行路的年輕男人,立刻把人拉到一邊去盤問。 身后很快傳來打罵呵斥聲,落單的男人都被帶走了。 瑤英心有余悸,放下簾子,看一眼身邊盤腿而坐、閉目調息的曇摩羅伽,他的傷勢有加重的跡象,今天他們乘坐馬車。 馬車走出幾里路后,后面一陣馬蹄踏響,飛雪四濺,一支由數名北戎兵丁組成的隊伍逶迤而來,當中一輛氈布遮擋得嚴嚴實實的大車,從車前坐著的幾個胡人侍女來看,車里的人必然是一位女子。 馬嘶聲聲,路上行人紛紛叫罵著避讓,隊伍直接揚長而去。 大道兩側一片抱怨聲。 “車里坐著的貴女是北戎公主,架子真大?!?/br> “北戎人就是野蠻粗俗?!?/br> …… 瑤英透過簾縫,目送朱綠蕓乘坐的大車走遠。 穩住心神后,她不再刻意避開朱綠蕓,而是留心打聽對方的動向,以推測北戎到底發生了什么、瓦罕可汗怎么會想到把朱綠蕓送來王庭。 朱綠蕓自從來到王庭,頻繁出入市坊,似乎在尋找打點王庭貴族的寶物,沒有其他異常的舉動,北戎使團依舊目中無人,態度傲慢。 瑤英百思不得其解:海都阿陵和瓦罕可汗的幾個兒子斗得你死我活,兄弟鬩墻,沖突不斷,北戎居然還是一片風平浪靜。 她算了一下,朱綠蕓從北戎牙庭出發的時候,海都阿陵和金勃小王子幾人應該還沒有鬧翻,可是現在金勃已經派人告知瓦罕可汗海都阿陵的陰謀,北戎怎么還沒動靜? 瑤英抿了抿唇。 楊遷是個將才,可以勝任訓練指揮義軍的重任,不過他不擅長安排細作、訓練斥候。 攝政王和她說起過,北戎有一支無孔不入的斥候隊伍,北戎地域廣闊,從牙庭到各個小部落,走得慢的話得走幾個月,沒有訓練有素的斥候,一道指令從頒布到傳達可能要耗費半年之久。有了強大的斥候隊伍,他們才可以迅速掌握各國的情報,然后制定計劃、發動奇襲。 瑤英也需要一支這樣的隊伍。 這樣她就不必每天苦苦等待高昌那邊傳回消息。 老齊他們的商隊就是很好的斥候人選,在流落至王庭之前,他們在西域生活多年,常常和各個部族打交道,以商人的身份行走各地不會引起懷疑。 不過他們畢竟只是沒有經過訓練的平民,不懂怎么從瑣碎的消息中分辨哪些有用,哪些沒用。 瑤英想了一會兒心事,聽見身邊曇摩羅迦呼吸聲加重,回過神,倒了一盞熱湯藥,遞到他面前。 曇摩羅迦伸手正要接,她縮回手,拿起一張硬梆梆的馕餅當扇子,對著熱氣騰騰的瓷盞輕輕扇動。 “等等,剛剛熬好的,還很燙?!?/br> 不管湯藥有多濃多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