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50
國子監很早就有規定,鄉試副貢生可以去國子監就學,也可以將名額出售給別人。 讀書人若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副榜上,有喜有憂的人比比皆是。 副貢生和謝行儉這類優監生區別可大了。 優監生是地方舉薦上來的,國子監收優監生是為了帶動國子監里的學風,所以朝廷對于優監生非常有包容性。 優監生可以選擇從赤忠館肄業直接做官,以后官位升遷絲毫不受限制。 還可以像謝行儉這樣,從吏部實習完畢后,重新下場鄉試,以后取得的功名和普通進士沒什么兩樣,都是朝廷認可的正統進士。 然而,副貢生可就慘了。 他們若從國子監肄業,雖然一時到手的官位很容易,但日后再想往上攀爬,那可就比登天還要難。 謝行儉從徐堯律贈送的書單中了解到,副貢生進了國子監,運氣好,就能晉升至三品官,再往上就是瓶頸,一輩子都難以突破。 副貢生也可以選擇不肄業做官,而是跟謝行儉一樣,直接出來下場會試。 但他們只有一次機會,也就是說,一次不中也就不能再考了。 所以之于有些讀書人而言,寧愿落榜落的透徹,也不想上副榜去國子監,不過有些讀書人則不以為然,覺得上副榜也是喜事一樁,畢竟書生可以選擇不去國子監,而將副榜名額轉讓給別人,能換不少錢呢。 謝行儉腦中將副貢生溜達了一遍,這邊男高聲被書生一頓臭罵罵的臉色鐵青。 男高聲不悅的挑了挑嘴角,道,“仁兄但是牙尖嘴利,我何時在你面上逞過落榜威風?全是你自己胡思亂想罷了!” 書生不服氣,回懟道,“你才譏諷我,現在又說我亂想,哼,天底下的道理全被你占了,我無話可說?!?/br> “你當然無話可說?!?/br> 之前最先尖叫的青年幫男高聲說話,他將手中的考集攤在墻上,指著其中幾道題。 “這幾道經義題和咱們考過的鄉試題有萬變不離其宗之效,你仔細看看,可有熟悉的感覺?” 書生疾步上前,一字一句的吟誦出來。 周圍還沒買到考集的人一聽,各個熱血沸騰。 有人鼓著掌大笑,“妙哉妙哉,看似和上回鄉試全無聯系,可只要用心品讀,就會發現兩者大同小異、毫無二致??!” 有著急的人跳起來往羅家書肆里頭張望,擔憂道,“這還要排多久,等會不會賣光了吧?” 之前那位書生能伸能屈,醒悟過來后立馬向男高聲道歉,“原是愚兄眼拙,竟一時未察出書中的奧秘,實屬慚愧?!?/br> 男高聲也不是錙銖必較的小人,見書生內疚羞愧,男高聲欣然接受道歉,你一言我一語往返后,兩人竟在謝行儉眼皮子底下,稱兄道弟起來。 望著兩人席地而坐合看一本考集,就著考集上的題目交談的甚為火熱,謝行儉不禁啞然失笑。 男人之間的友情就是這么奇妙,上一秒能紅著臉吵翻天,下一刻也能放下成見談笑風生。 * 宋由美胳膊肘敲了一下謝行儉,笑得像狐貍一樣,壓低聲音道,“行儉兄好算計啊,如此明目張膽的整改鄉試題售賣,你就不怕于尚書降罪于你?” 謝行儉聳聳肩,雙眼含笑道,“真要降罪,于尚書還能放任我在考功司多日?” “要知道,羅家書肆又不是今日才開始售賣考集,依于尚書雷厲風行的性子,怕是羅家書肆考集開張第一日,于尚書那邊就已經得了風聲?!?/br> 宋由美吊兒郎當的搖著玉扇裝風流雅士,望著前面熱鬧瘋搶的書生們,他喟然長嘆,“你說的也是,這邊動靜這般大,吏部那不可能不知情,如今羅家書肆穩當當的,也沒見官差過來,可見于尚書是默許你做這事?!?/br> 謝行儉同樣看著面前拋開斯文,整的像沖進超市搶雞蛋的大爺大媽的書生們,面上的笑容漸濃。 他出的考集大賣,這就意味著他從羅家書肆分得的銀子就越多。 都是銀子?。。?! 謝行儉腦子里四處閃現著白花花的銀子,差點被砸的頭冒金星。 好在他理智尚存。 心里恨不得仰天痛快地大笑,然,面上則端著矜持,他漫不經心道,“我雖占了考功司職務的便宜,但由美兄看過我那份考集,應該知曉,上面全無抄襲之嫌,每一道題都是我與魏氏兄弟三人嘔心瀝血研究出來的,即便被考功司的同仁看出來,他們也挑不出錯?!?/br> 宋由美熟練的收起折扇,酸了一句,“也就你腦子靈活,能想出利用職務之便賺銀子,考功司的人即便是嫉妒你也于事無補,他們可沒你學問扎實,縱是想利用職務掙銀子,也沒這個能力?!?/br> 忽而話頭一轉,宋由美低低道,“我聽聞上月,戶部也有一學子在書肆出書,似乎和你這個有異曲同工之妙,莫非你倆認識?” 謝行儉臉色一沉,“我與那人有過兩次口舌之爭,那人名叫吳子原,與我一樣來自南邊平陽郡?!?/br> “我就猜到你倆認識!” 宋由美道,“他出的考集我也有買,前段日子那家書肆賣的可火了,只我冷眼瞧著,他那書與你這個比較,簡直差了十萬八千里?!?/br> 宋由美見謝行儉露出一副“你瞎說”的謙虛表情,忙又補了一句,“這又不是我一人所言,周圍好些買過的人都這么說?!?/br> 謝行儉捂著臉不做表達,吳子原那份其實也不是頂差,無論從題目內容還是答案解析都有值得稱贊的地方。 只不過吳子原沒他運氣好,他上有考功司職務之便,下有韓夫子的意見教導,再加上這回他下了血本,他可以拍著胸脯說,他出的這份鄉試考卷和朝廷正式的鄉試卷有七分相似。 不是說復制的七分相似,而是模擬的有七分相似,不論是題目難度,還是字斟句酌的精準答案。 有些題目,他是根據歷年的鄉試題而出的模擬題,題型刁鉆卻又有鄉試的影子,再細看后面的答案,簡直了! 謝行儉和魏氏兄弟按照韓夫子的指導,將答案盡量精簡,答案中的每一個要點都直插鄉試書生們的頭腦。 卷中有不懂如何下筆的題目,只需看一眼答案,便恍然大悟。 朝廷鄉試要歷時九天,分三場,每場考三天。 因鄉試開考設在每年夏季最炎熱的八月,謝行儉考慮到這一點,想著考生多會因為酷暑天氣而心情煩躁,導致原本記得熟練的知識一時就是想不出來。 針對這個問題,他和魏氏兄弟商量后,決定將考集的答案做成一條一條的知識點。 在原有長篇大論的答案后面,謝行儉和魏氏兄弟不嫌麻煩的將重要知識點一句一句的圈出來,列成關鍵字,方便讀書人記憶。 與此同時,謝行儉學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