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
書迷正在閱讀:救命之恩只能以身相許(H)、原罪(H)、[ABO]命運(H)、帥哥,我內褲掉你陽臺了(H)、【全職高手】近于遠之前(H)、一個億存給你、賣rou的你來一下、談談那個穿進書里來追我的家伙、惡毒后娘的親兒子(穿書)、今天太子被廢了嗎
佛祖也感覺不到半點兒誠意?!?/br> 綠茶低著頭,被迫聽著陛下對自己主子全方位的嫌棄。 淑妃覺得,就憑自己白吃了人家這么多糕點,這個時候,也該替人家說句公道話。 “陛下這是怎么話說的?妾看玫嬪這姑娘挺機靈的?!?/br> 齊覃“哼”了一聲,沒有說話。 ——不但膽敢嫌棄他,還每次都遮掩不好。若不是他脾氣好,玫嬪早進冷宮八百年了。 但這個原因吧…… 他雖然覺得是玫嬪眼瘸,讓他自己說出口,他是絕對不肯的。 ——他怎么可能會被人嫌棄? “好,好,好,陛下說什么,就是什么吧?!?/br> 淑妃滿臉的“真拿你沒辦法”,“但貴妃既然開口了,玫嬪若是半點兒也不抄,貴妃臉上也不好看?!?/br> 齊覃吐槽道:“貴妃本來也沒多好看?!?/br> 綠茶:“…………” ——雖然貴妃和我主子不對付,但我也想替她說一句公道話,貴妃還是挺好看的。 她這個念頭還沒落下,就聽淑妃娘娘滿是陶醉地說:“那是,這世間只有陛下最好看!” 齊覃又“哼”了一聲,但很容易就聽出來,這一聲非但沒有半點兒怒氣,還帶點兒得意與笑意。 綠茶再次:“…………” ——沒想到,您是這樣的陛下。 她似乎知道,自己主子為啥不得寵了。 不過,她家主子不得寵也沒關系,只要淑妃娘娘得寵,他們景陽宮一樣能沾光。 這不,淑妃娘娘一說情,她們主子立刻就脫離苦海了。 淑妃:“到底還是要顧忌貴妃的顏面的,不如就讓玫嬪抄上一卷吧。就算佛祖看不上,大不了不往佛前供奉就是了?!?/br> 齊覃:“罷了,就按淑妃的意思吧?!?/br> 他瞥了綠茶一眼,轉頭就抓住淑妃的手,感慨地說:“你總是這樣思慮周全。若是貴妃也能像你這樣識大體,朕得少cao多少心?” 雖然淑妃面對齊覃的臉會被迫降智,但只要兩人之間提起了別人,她的智商又會迅速回籠。 就比如現在,淑妃一聽這話就知道弦外有音。 恐怕,讓陛下cao心的不是貴妃,而是貴妃的娘家人吧? 對于最近朝堂之上呼吁齊覃立太子的事,淑妃也有耳聞。 這其中,貴妃的父親余尚書最是活躍,大肆拉攏朝臣,私底下相互串聯,就是為了推四皇子上位。 余尚書的目的能不能達到淑妃不知道,但她卻知道,齊覃對此很是不滿。 按照齊覃的脾氣,這四皇子已經基本上和儲位絕緣了。 ——試想,一個理所當然地以為全天下都該捧著他的人,會受人逼迫嗎? 虧得貴妃入宮比她早好幾年,對于陛下的了解,竟然還不如她透徹。 淑妃在心里大肆嘲笑了貴妃一通。 但在齊覃面前,她卻絲毫不提前朝之事。 她了解齊覃。 別看齊覃在后宮嬪妃面前挺好說話的,哪怕玫嬪那樣觸他的逆鱗,他最多也就是冷落,從不曾無故責罰。 但其實他的掌控欲極強,最忌諱后宮參與前朝之事。 像余貴妃這樣,與前朝勾連,企圖逼迫他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的,更是犯了齊覃的大忌。 反正淑妃是從來沒有想過能做皇后的,就憑她出身勛貴世家這一點兒,齊覃也不會讓她做皇后。 她也沒想過讓自己的兒子做太子。 要不然,她也不能等到皇后懷孕后確診了是男胎,才跟著斷了避孕的湯藥。 “好了陛下,”淑妃嗔怪道,“在妾這里,就不要說別人了?!?/br> 她扭頭對綠茶道:“你回去向你主子復命吧。讓她好好抄,不必急著給貴妃送去?!?/br> “是?!本G茶歡快地應了一聲,“奴婢告退?!?/br> * 齊覃原本是沒想那么早立太子的。 他還在猶豫。 雖說立儲該優先考慮嫡長子,但三皇子的性格,實在是有點兒不合適。 這孩子看起來高傲,一派目下無塵的模樣。 可實際上,他的心思細膩敏感,又太過心軟。 這樣一個孩子,若是生在一個普通人家,會是一個很好的兄長。 可他偏偏就生在了皇家,還生做了嫡長子。 齊覃并不是不喜歡這個兒子,但讓他把江山交給這個兒子,他又實在是放心不下。 而三皇子不能立,再往下排,就該是五皇子。 可五皇子如今就是一個不到三歲的小屁孩兒,就是三歲看老,也沒那么快看出他資質如何。 所以,他就決定先等等。 但他想等,朝中某些人卻不樂意等了。 就比如余尚書。 余尚書是禮部的尚書,頭上還掛著一個太子太師的頭銜。 齊覃做太子的時候,余尚書就是他的老師。 他是看著齊覃長大的,對齊覃心思的揣摩,比一般的朝臣更深。 正是因為看出來齊覃對三皇子并不滿意,沒有立嫡長子的念頭,才令他逐漸生了野心,想要讓自己的外孫做儲君,以便他們余家更進一步。 從山西旱災之前,余尚書就開始謀劃這件事了。 若不是中間遇上了山西大旱,齊覃大發雷霆,沒人敢在朝堂上提救災以外的事,這件事早就被放到明面上了。 余尚書心頭懊惱,也只得按耐住心頭的蠢蠢欲動。 他安慰自己:沒關系,拖的久一點兒也不一定是壞事,正好可以查漏補缺,有更萬全的準備。 但他卻沒想到,拖的這兩個月里,竟然還有了意外之喜。 ——他原本拉攏聯絡的那些官員,竟然在這兩個月里聯絡了更多的人。 如今粗略一看,朝中自三品往下的官員幾乎都被他們網羅殆盡了。 余尚書又驚又喜之余,內心深處,也生出了幾絲不安。 若是在往日,以余尚書的謹慎,既然心生不安,定然會將計劃押后暫緩,仔細探查的。 但這次的事,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