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
”少年搖搖頭,但也猜到了對方這么說的原因,“但我十分尊敬顏老,所以一想到這種可能性,心中便十分難受……”柳行雁能夠理解,卻不太知道該怎么安慰對方,只得干巴巴地說:“姜繼是姜繼、顏老是顏老。顏老不慕名利、不涉政事,兩人又少有往來,即使姜繼真行差踏錯,也不會有人歸咎到顏老身上?!?/br>“……嗯?!?/br>“再說,這些也不過是推測罷了。也許陳昌富的‘新主子’另有其人,不過是故布疑陣、栽贓嫁禍罷了?!?/br>“……我想說‘要是這樣就好了’;但仔細想想,朝中還有這樣的蠹蟲,無論如何都算不上好事?!?/br>許是柳行雁的安慰奏了效,少年的面色稍稍好轉,面上卻仍帶著幾分失望與無奈。瞧著如此,前暗衛忍了又忍,終究沒忍住心底的躁動,探手揉了揉少年腦袋。“總會解決的?!?/br>他說,“往好處想,至少你成功替靳云飛洗刷了冤情、也揭出了幕后之人陰謀的一角……朝中的博弈自有陛下處置。你我只需把握眼前,盡好觀風史‘監察四方’的本分便好?!?/br>可他話才脫口,就見楊言輝本就低著的頭瞬間又矮了幾分;一雙長睫更如翩躚的蝶不住扇動,既讓人瞧著心癢癢、又隱約透出了一分心虛。想起楊言輝上次露出這種表情是什么時候,柳行雁沉默了下,但還是微微挑眉,問:“你還瞞了我什么?”掌下的腦袋瓜子瞬間又低了幾分。“……是我的提議?!?/br>“嗯?”“柳大哥任觀風史之事……以及‘觀風史’這個職司,都是我跟陛下提議的?!?/br>少年低聲道。盡管垂著頭,對座的人還是從他的側顏看出了幾分歉疚與不安。柳行雁胸口忽然有些酸澀。事過境遷,他已不在意自己被迫離京的事;少年卻始終將之掛在心上,更為此戰戰兢兢、飽受煎熬……不用想,都知道對方是用了多大的勇氣、下了多大的決心,才會在這個時候將話攤開來說。他雖然訝異于楊言輝對陛下的影響力,卻更心疼于對方此番表現下隱藏的掙扎。故遲疑半晌,他忽地加重力道又揉了揉少年的頭;直到少年鬢發凌亂、面露無措,他才挪開手掌,轉而安撫似的輕拍了拍對方的肩。“我知你絕無壞心?!绷醒愕?,“但我還是想聽聽你這么做的理由?!?/br>──他不覺得楊言輝是出于私情有此作為,卻還是禁不住想:若少年此刻向他剖白心思坦露情衷,他又當如何回應,才不至于傷了對方?──又或者,他該順水推舟應下此事,兩人就此處上一處?前暗衛正自浮想聯翩,卻聽少年一聲嘆息,道:“我只是想讓柳大哥寬寬心?!?/br>他又道:“我也曾有過茫然失措、心思壓抑的時候。但離開舊地外出闖蕩后,看著四時美景、民生疾苦,我不說憂思盡忘,卻也感覺自己的種種愁煩,相較天地之大、江海之闊,真真是再渺小不過了?!?/br>“各人有各人的勞苦愁煩,若凈瞅著自個兒那一畝三分地上的污糟事,有限的光陰也就都陷在里頭了。人活一生,不說干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總也得過出個人樣。我知柳大哥心系陛下,但陛下與上官大哥迭經波折終成眷屬,柳大哥繼續留在他們身邊,只是徒然折磨自個兒罷了。以柳大哥的能耐,又何苦畫地自限、囿于宮墻?這天地間,總有更適合你施展的地方?!?/br>以楊言輝未及弱冠的年紀,這話聽來多少有些老氣橫秋。但他神情、聲調俱有切身之感,一雙眼更直勾勾地瞅著柳行雁,讓后者心中震撼,一時竟箝口結舌、無以成言。但少年也沒等他回應,便破罐子破摔似的續道:“讓柳大哥至江南一行,不光是為了武忠陵余孽,更是希望柳大哥能寄情山水、將心思移轉開來……我知道自己太過自作主張,但唯獨柳大哥,我不愿見你心傷難受,更不想你為無望的感情蹉跎半生……”說罷那句“無望的感情”,楊言輝又重新低下了頭:“抱歉,是我多管閑事了,不該妄言這些……”“不、我──”柳行雁見不得他如此表情,邊辯解著邊想將人攬入懷中,卻忘了兩人之間還隔著張小幾,以致話還未盡,便讓一陣“乒乒砰砰”的碗碟碰撞聲強行打了斷;楊言輝擱在幾上的筷子,也因此給碰落到了艙板上。兩人有些狼狽地匆忙善后。待收拾妥當,柳行雁一度激昂的情緒早已淡去;楊言輝面上亦不復早前的消沉決絕,而換作了淡淡的尷尬……與無措。柳行雁不由一嘆。“你是對的?!彼?,“身在局中,只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如今遠離宮闕、擺脫過往,我才知道以往的自己……是活在怎樣狹隘的環境里?!?/br>“柳大哥……”“所以我很感謝你?!?/br>頓了頓,“雖然有些遲,但我也要為重逢時的態度道歉……那時我沒能想開,對你多有遷怒和惡言,是我的不是?!?/br>“……其實,也不算是遷怒吧?畢竟確實與我有關……”少年小聲說。男人聽得莞爾,順勢接口:“那就算扯平了?”“扯平?”“這事兒就此揭過,你不再心懷愧疚、我也不再耿耿于懷?!?/br>“……好?!?/br>楊言輝點頭一應,明媚的笑意自唇角綻開,讓柳行雁瞧得神思恍惚;連心跳,都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少許。但兩人都未再說什么,只是低頭重新用起涼了的午膳;待碗底朝天、收拾停當,才輪流搖櫓──大半是因為楊言輝想玩──將船搖回了碼頭。說來也巧,兩人剛取回押金上岸,天上就飄起了細細的雨絲。柳行雁事先備了支傘,便與楊言輝一同撐著,緩步走回了宿處。因先前在船上的一番談話小有收獲,男人想了想,還是將兩人的猜測總結成一封密函,用印后送到了此地密探的聯絡點;不想剛從聯絡點出來,就見一人快馬近前,旋即勒了韁繩、形容狼狽地將一個薄薄的匣子遞了過來。柳行雁認得此人。他是派駐揚州的密探里少數不曾被收買的,卻因層級太低傳不出消息;近來才因禍得福、擢升一級。此人匆匆來報,顯然事關重大。故柳行雁也沒多話,接了匣子當即趕回住處,和楊言輝一同拆開了里頭擱著的密函。信中只草草寫了幾行字,大意是押解人犯上京的隊伍在留宿的驛站碰上火災,陳昌富、溫兆平當場身死;陸逢半身燒傷,撐著一口氣要求見柳行雁一面,如今仍在廬州等著。二人才剛疑心陸逢受人指使,如今便迎來這一出,哪還不知這火災必有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