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89
書迷正在閱讀:每天都在拯救銀河系、請遵醫囑、穿成死對頭的嬌軟表妹、玄學大佬在線續命、這次我真的要死了、快穿之怎么總有個人OOC、此去經年,良辰仍在、親,你畫風不對![快穿]、豪門女配她不演了、別致愛人
助蕭琰死遁在前,且一次完成,而蠶食接手昭明太子勢力在后,這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甚至得持續幾年以上。 是什么讓竇廣在長達幾年的時間內未曾食言,而一直堅持履行交易內容的? 人品嗎? 人品導致他沒有過橋抽板嗎? 別開玩笑了。 以前裴月明和蕭遲討論過,大概是因為淑妃知道蕭琰沒死,這個把柄在手,竇廣不得不履行。 但其實感覺還是比較牽強的,淑妃知道竇廣,竇廣也知道淑妃,一抖露出去,誰也跑不掉,淑妃還有兒子娘家呢。 再有一個,這淑妃后頭甚至還死了。 這其實是比較互相制約的,力度感覺遠不到那份上,竇廣履行一半就擱下了,那申元還真敢抖摟出來嗎? 不能的。 所以不是這個。 淑妃手里必然還拿著另外一個把柄,是蕭琰這邊非常重視的。她人雖死了,但這個把柄交給兒子弟弟拿著,即使申元蠢鈍如豬,竇廣也不敢毀約。 裴月明長長吐了一口氣,看向蕭遲。 寂靜的石牢內,她輕聲問蕭遲:“如果你們兄弟仨都沒了,陛下得在宗室內挑選嗣子,到時,你想想哪幾個機會會比較大?” 蕭逸心一震。 他倏地抬眼,看向裴月明。 裴月明也看著他。 兩人對視片刻,他啞聲:“……他果然幸運?!?/br> …… 當年昭明太子距離登基就一步,他勢力這么大,宗室里有死忠太正常了。 蕭琰死遁離開內宮以后,除了竇家表公子以外,他還有另一個更隱蔽的身份。 某個宗室的兒子。 或頂替或捏造,有些布置必須從小就弄起來了,否則就晚了。 這事兒淑妃知道。 甚至,有可能是她提議或者促成的。 這個把柄捏在手里,還怕竇廣?;訂??即使她死了,當年的交易也會一絲不茍完成,申元只要按照她定下的規劃執行便可。 至此,所有謎團才全部解開,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難怪啊,難怪蕭琰想方設法寧愿犧牲叛軍時間也務必要殺死蕭遲和蕭逸! 畢竟大晉國力強盛,起兵造反直至成功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艱難的。 這最多就是個中下之策。 而嗣子,則是個上上策! cao作性強,成功率大,雖說一時認賊作父,但登上帝位坐穩龍椅以后,要怎么正名還不是他說了算嗎? 從石牢出來,天色已經入黑了,昏沉沉的暮色籠罩大地,蟬聲嘶鳴。 裴月明長吐一口氣,“……只怕蕭遇已經兇多吉少了?!?/br> 平王府,本來就是蕭琰王府改建的,一個廢太子失意人,看不開太正常了。 但兩人也沒有多少時間為這件事感慨,天入黑了,硝煙卻沒因此停下,戰鼓隆隆震顫,一仰頭就能望見沖天火光。 “你說,哪個會是蕭琰?” 邊快步往回走,裴月明低聲問。 這個她不懂,得蕭遲來。 蕭遲已經思索一路,理出了大致方向,他沉吟一陣,說:“有四五個人可能是?!?/br> 把所有不符合年紀的都先排除,年輕人中,再把他見過的都排除掉,剩下的就不多了。 這個排除范圍主要在京城宗室。大晉朝的分封制度,封是封了,但不是每個人都會就藩的,在京的占大部分。譬如有前途的宗令平都王蕭睦之類,當然更多的是庸碌宗室,宗室里頭靠祿銀生活的也不在少數。 皇帝們會很適量讓宗室就藩,這就免去很多麻煩。 皇帝要是需要過繼嗣子,當然優先在眼皮子底下選擇。而大晉國祚綿長,至今已四百載,宗室很有規模,京里都選不完,外地的不會有機會的。 蕭遲是皇子,哪怕他不感興趣,從小到大的宗室活動就沒少參與過,他沒見過的并不多。 這么一排除,符合條件就不多了。 蕭遲回頭吩咐王鑒,讓他把宗室名錄默下來。 王鑒桃紅早就來了繁州等著了,裴月明沒來,他們就和分過來那一半衛隊匯合了,等了幾天,蕭遲率彭州軍終于進城了。 王鑒能從重華宮太監總管一路到寧王府大總管,憑借的可不僅僅是和蕭遲的情分。龐大復雜的宗室關系,蕭遲本人都記不全,但他卻一清二楚,應了一聲,他背葛賢蔣弘寫,很快就將在京宗室名冊都寫出來了。 蕭遲仔細看過,“渝國公嫡幼子,常年臥病,京中少有人見過?!?/br> “還有這個,合陽王嫡長房次孫,是前些年從外頭接回來的,后記在喪子正房名下,正房病逝,他在皇覺寺守孝至今,未除服?!?/br> “懷昌郡公嫡幼子,八字與父相沖,后送至金州由祖父養育,其祖父病逝,他守孝三年,年初才進的京?!?/br> “最后一個,是益都王嫡長子,母胎略弱,養得大些見好,只益都王卻病臥,久不見好轉,他遂許愿,若父王病愈,他愿至佛前茹素三年。后益都王真痊愈了,他遂至西郊靈明寺長居三年茹素。其好學,尤其仰慕范州澄山書院,益都王感其孝,特上折請求父皇?!?/br> 宗室無故不得出京的,尤其是王爵國公之類中高階,想出京,得皇帝允許。不過求學這些皇帝一般都會同意的,看一眼就過了,宗室人太多了。 這個益都王嫡長子就一直在外求學,小成后近幾年開始游學。 “就這四個了?!?/br> 既然是皇帝嗣子,那出身也不能太低,那些只掛個低階頭銜的閑散宗室家的孩子,可以摒棄了。 蕭遲琢磨過,這四人嫌疑最大。 裴月明看了一下,“我覺得后面這兩個更有可能些?!?/br> 第一個常年臥病,不管真病假病,這個皇帝肯定不愛的。 第二個,所謂“前些年從外頭接回來”,那意思其實就是私生子。古代也有私生子的,外室妓生之類的。后者和妾生婢生不同,這個其實不算合法。 這么不光彩的出身,哪怕被記在正房名下也抹不去,皇帝又不是沒有其他選擇。 最后兩個就好太多了,一個是八字相沖才離京,但由祖父教養;另一個就更好了,孝,又好學,最關鍵是和京里聯系不深,正是嗣子上佳人選。 這一個叫蕭明,一個蕭昐。 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