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4
書迷正在閱讀:每天都在拯救銀河系、請遵醫囑、穿成死對頭的嬌軟表妹、玄學大佬在線續命、這次我真的要死了、快穿之怎么總有個人OOC、此去經年,良辰仍在、親,你畫風不對![快穿]、豪門女配她不演了、別致愛人
指,話趕話說到這地步,就很難推搪了。 他掃了眼立在右手邊首位的兩個兒子,垂了垂眼瞼。 況且,他很懷疑,這出是兩個兒子推動的。 誰想當太子了這是? 皇帝抬眼,淡淡道:“既然如此,便在宣政殿外設銅匭?!?/br> “張輔良,退朝后,你人發張玉泉箋?!?/br> 皇帝環視殿下:“無需具名,在箋上寫上屬意皇子,而后明日上朝之前,折疊投入銅匭之?!?/br> “退朝?!?/br> …… 張太監人發了張玉泉箋,這是御用紙張,沒法仿造也模樣。 這是必須寫上了。 二選。 蕭遲和蕭逸沒接那張玉泉箋,不動聲色對視眼,又迅速分開。 各自離去。 回到寧王府,段至誠撣了撣手那張玉泉箋,提筆,寫上五字,“二皇子安王”。 周淳葛賢蔣弘等人如法炮制。 開什么玩笑,又不是選舉,難道誰票數多誰就能當太子嗎? 不約而同的,蕭遲黨和蕭逸黨,都寫上對方的名字。 但結果并沒有太出乎預料,蕭逸大勝。 立黨占據半數以上的,人緣不人緣的,此時也沒占多大比重,大家都考慮自己的利益,個溫和懷柔的君主好伺候呢?還是個雷霆手段的君主更好伺候? 答案肯定是前者的。 畢竟常在河邊走,誰敢保證不濕鞋呢?退萬步,日常也輕松多了。 于是除去蕭逸黨的,幾乎所有人都寫上安王蕭逸。 翌日是大朝,常朝沒到位的,后來張太監都補發了玉泉箋,在宣政殿的玉階下設銅匭,大家紛紛投入。 等皇帝下朝,當他的面開啟統計。 “說吧?!?/br> 顏瓊小心呈上結果:“啟奏陛下,三皇子寧王得票四十,二皇子蕭逸得票百五十二” 個大朝,里里外外將近二百人,大半是投安王的,蕭逸得票超過百五十。 “咯”聲脆響,皇帝驀地抬眼。 這個結果太過懸殊,懸殊得出乎了他的預料。 蕭逸,竟這般得人心嗎? 他心下大凜。 …… 幾乎是馬上,皇帝立即出手打壓蕭逸。 票選的結果并沒有公布,而那個愣頭青被上峰斥責過后閉麥了,兼知政事范名成被皇帝呵斥,御史張懷信被彈劾,刑部郎莫達被貶謫出京。 安王府。 蕭逸起居的清溪堂。 申元憂心忡忡,“殿下!莫達被貶謫出京了,那我們現在如何是好???” 兩人剛從莫府回來,安撫過莫達,人前申元還勉強按得下,回來就坐不住了。 就這么會功夫就踱了三個來回,焦急問蕭逸。 與申元相反,蕭逸卻很鎮定,炕幾上端放黃花梨茶盤,他提起小炭爐上的砂瓶,慢慢往碧玉小壺注入沸水,裊裊茶香,沁人心肺。 他提起小壺,注入兩個碧玉小杯,端起其杯,輕吹了吹,淺啜口。 蕭逸沒有回答申元的問題,只問道:“之前讓你安排的事,都好了?” 申元只能先答:“早好了?!?/br> 他說:“我和阿時留下來陪你?!?/br> 蕭逸抬頭看了申元眼,將另個小杯往前推推。申元無奈,只能皺著眉先坐下,口把小杯的茶湯悶了。 他這舅舅,雖然不聰明,卻有腔誠摯。 否則,也不會在他母妃死去這么多年后,仍絲不茍按照他母妃送出來的計劃執行,小心翼翼就生怕出點點差錯,就是為了給長大成人的他鋪路。 旁人說他舅舅不好,過分愚蠢,總容易鬧出紕漏累他收拾爛攤子。 但在蕭逸心,他舅舅卻是千好萬好。 “沒我吩咐,不許去信,更不許聯絡,只當未有此事,知道嗎?” 奪嫡,差錯步滿門傾覆,看楊睢和朱伯謙的前車之鑒便知曉了。 早在蕭逸入朝之前,他就吩咐慢慢安排申家人金蟬脫殼。 如今,申家人,除了申元和世子,以及侯夫人婆媳,這些必要出現的人,其余都不在京城了。 “嗯,我知道,我也和阿時說過好多次了?!?/br> 申元再三保證后,忙言歸正傳,“殿下,那莫達他們,陛下他……” “你放心就是?!?/br> “沒事?!?/br> 太復雜的事情,蕭逸沒有給申元解釋,他空杯盞放在茶盤上,緩緩注滿。 端起來,輕啜口。 他的目的,從來不是朝。 作者有話要說:二更還差個尾巴,等等就發哈! 106、第106章 當然,蕭逸也不是毫無反應的。 喝罷這盞茶,他立即開始安排部署。 蕭逸并沒有全力格擋,而是明進暗退,他要示弱。 皇帝來勢洶洶,他吸取了上次對蕭遲的教訓,下手極其快準狠,蕭逸自然是節節敗退的。 初時,蕭遲還暗推波助瀾了,但沒到旬,他皺眉,立馬收手。 蕭逸這是要以退為進。 沒錯。 蕭逸面上溫和,實際手段干脆利落,他收斂鋒芒被皇帝通狠削,立馬就將蕭遲凸顯出來了。 安王有不支之勢,在他煽動下,不少人露出倒向寧王府的趨勢。 皇帝的忌憚對象換成了蕭遲。 提蕭逸,壓蕭遲,平衡兩黨。 兩黨趨向平衡了,可朝堂已經動蕩起來,蕭逸率先向蕭遲出手,蕭遲立馬反擊。 斗得是火花四濺。 局勢很緊繃,個壓下去了,另個又冒起頭,按下葫蘆又起瓢。 京城動蕩不休,余波連連,為了自保,不少人不得不站隊了,越演越烈。 另外,朝斗法連連,炮灰很多,人心惶惶。 膠著著,緊繃著,立黨受不住了,紛紛上折,求皇帝立新太子吧。 不立真不合適了! …… 紫宸宮,御書房。 皇帝擱下筆,用力閉了閉眼睛,仰起頭,靠在御座椅背頂上,張太監趕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