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
是從西域那邊傳過來的稀有品種,最是適合夏天和初秋吃的水果了。西域那邊種出來的西瓜比你我兩個人的腦袋加起來都要大,綠皮兒紅瓤兒,嘗一口就跟喝了一嘴蜜糖水一般,滿嘴甘甜,不用嚼兩下就都變成甜水兒了,兩口下去就解渴得很,就是老得吐籽兒有點麻煩呢!”話雖如此,李蛋兒臉上的表情可是一點抱怨都沒有。說到這里,李蛋兒咽了下口水潤潤嗓子,心想:往常說到這個時候,總能看到對面的小孩兒饞得咽口水,還會迫不及待的打斷他的話,求他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可這何家的獨苗苗怎么還是一副傻愣愣的呆樣兒?不過,一想到這人之前還是個傻的,李蛋兒就釋懷了。傻子就是傻子,即便是變正常了些許,還是會漏著一股傻勁兒,看來這癡傻病是好不全的。盡管李蛋兒看不上何寧的傻樣,卻不會昧下屬于何寧的那份西瓜種子,這也是李欣然看重李蛋兒,讓他做自己頭號小弟的主要原因。“嗨,我跟你講這么干什么,種子你拿去,回家交給你家大人種去,告訴他們種出好瓜可是有幾十兩賞錢拿的?!?/br>還沉醉于西瓜幻想中的何寧手中一沉,下意識地接過一袋兩斤左右的西瓜種子,等他回過神來,就只看到了李蛋兒撒歡兒往家跑的身影。對于西瓜這種稀罕物,何家還是知道些的。畢竟村中無秘事,前兩年有人嘗試著種的時候就已經被傳開了。而這兩天李皓放出的風聲也在村里傳得歡,何家常常出去串門子的婦女們,倒是比總待在家里做木工的男子們了解的多。經過何老娘和李娟的科普,何家人也知道了西瓜的好,別的不說,僅自家寶貝孫子想吃這一條,就足以讓何大爺做出種植西瓜的決定了。可何家的地少,還都被用來種糧食了,要種西瓜就得盡早到村長那里買地,等一套程序辦下來,早就錯過播種的時期了。這一點何寧倒是不不擔心。“咱們院子后面不是有個小山丘嗎,我看種在那里就挺合適的?!?/br>何家后院的小山丘平日里走的人也不多,土質含砂量大,不適合種植莊稼。何家作為離得最近的人家,是最有使用權的,也只是開墾了一小片做菜地用。“那塊坡地土質不好,能種出好瓜嗎?”問話的時何寧的小叔何大興。“我聽李蛋兒說,西瓜耐旱不耐濕。照他的說法,后院小山丘的沙質土壤排水性能好,土質又疏松,應該很適合種西瓜才是?!?/br>西瓜的生長習性何寧是知道的,卻不能直接說出來,也只能拿李蛋兒當借口。反正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無論有沒有人相信李蛋兒的話已經不重要了,畢竟,他們也沒有更好的選擇了。之后幾天,何家人選了一塊背風向陽的山地,花費了不少精力平整、打理。而何寧就在家里浸種催芽。先是將曬了兩日的種子放在溫水中攪拌、浸泡以消毒,接著沖洗一遍后,將種子泡在淺水中并放到溫度較高的廚房內催芽。等種子發芽、育苗后才開始播種,等到移栽的時候,何家按照何寧的建議大約一平方米栽一株。在何家人的精心照料下,西瓜苗的成活率有百分之六十,幸存下來的幼苗也抽出了枝蔓,穩定成長起來。這個時候何寧又建議減掉每株多余的枝蔓,只留下主蔓和長勢最好的兩根側蔓,不讓太多的枝葉影響瓜果的生長。為了防止瘋長,還減少了灌溉的水分。等蔓長有半米左右時,何寧讓何家人隔個三四節用泥土壓了蔓。前世的西瓜種植為了提高結果率,大部分都采用人工授粉,而這個時代可沒人工授粉的說法,自然授粉才是正道。何寧這樣半道出身的偽農民也沒那技術去挑戰權威的神經。到了坐瓜的時候,何寧依稀記得需要整細拍平幼瓜下的地面,并拍成斜坡狀,將幼瓜呈平行于枝蔓的方向放置,之后每隔一段時間翻一次瓜。坐瓜的時候為了保證西瓜生長所需的大量水分,需要澆灌大量的水分,同時還要確保瓜地水分流通順暢、不積水。這些種植西瓜的經驗和條件大部分是何寧前世里回鄉下姥姥家時,看到的,聽到的,還有一些是何寧在網上查閱的。因此,在種植西瓜上,何寧儲備的理論知識還是十分有效的。何家人見何寧指導起來有模有樣的,心中也覺得挺靠譜。即便有不確定的時候,想想李蛋兒家兩年的種植經驗,也堅信不疑了。兩個月左右的悉心照料下,何寧家的西瓜也開始成熟了。第24章評賞大會李大地主家作為初始資產——西瓜種子的投資人,除了有權分得每戶種植所得的一半成果外,還將趁此機會在北李村舉辦一場空前的“西瓜評賞大會”。屆時不僅會邀請一些北李村等本地有德望的老人參與評審,還將邀請附近鎮上的名人志士,各村的村民們也可以從旁觀看。說起這個西瓜評賞大會,最初的主意還是李欣然提出來的,小女孩也只是當作過家家般的玩耍,可大哥李皓卻發現了其中可做的大文章。一場由李家舉辦的在夏國獨一份的西瓜評賞大會,只要往大了做,打響了名聲,不僅可以提高李家的聲望和地位,還能結實不少有名望有地位之人,畢竟引進水果新品種說出去也是雅事一件。其實說到底,西瓜種植也只是此次評賞大會的噱頭,而培育的結果是否成功倒是次之了。畢竟,成功引入別國作物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作物的生長都是適應原產地的氣候條件的,換一種生存環境作物的生長很可能會受到限制,甚至使存活率大大降低。即便是在西域并不難種植的西瓜,到了中原也可能因為種植者摸不清它的生長習性而使其變得嬌弱不堪。因此,即便是作為發起此次西瓜種植潮流的李皓,內心雖然也希望有人能種植成功,但實際上,將過多的期望放在大部分初始嘗試的農戶身上就太不明智了。不是李皓滅自己威風,實在是僅憑這一次的嘗試就成功的可能性太低了。李皓有這樣的想法完全是合理并理智的,當然,前提是這個時代還沒有何寧這個bug植入。所以,作為一個理性人,李皓當初雖然發下去了種子,也許諾了重金獎賞,但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大項的投入了,甚至連過問都比較少。為了顯示出這次大會的獨特性,也為了能讓更多的人民群眾參與進來,擴大后期宣傳力度,李家當家的李能富早早地決定將大會的場地放在室外,便出資搭建了一個環形室外場地,更是花了大心思布置評審席。還多設置了不少雅座,用來安置有名望的人。家里的客房也是打掃的干干凈凈,擺上了存在庫房里貴重又不失風雅的擺件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