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6
書迷正在閱讀:帶著日記去重生、倔石、國手難為、魔法少女曉美焰、農家上門男婿、荒島小福娃、將離、快穿之弄死劇情君、迎風咳血還能篡位成功嗎、修仙界第一丑男[系統]
出新式手駑對比舊款有何異同——冷將軍在水溶麾下的諸位將軍里對兵器的了解絕不排得靠前。 首席幕僚當然一針見血,“瞧著像是大批倒賣……餉銀已經不足到這般田地了嗎?” 豈止是兵餉給得不足,百官俸祿也沒發全,真正要命的是,到了第二年,西北和中原諸地已經有野心家裹挾吃不上飯的百姓揭竿而起了! 得到消息的水溶想的則是:時機終于到了,開船,拉人! 作者有話要說: 昨晚寫一半睡著了,果然不能高看自己的酒量。 快完結啦,估計就兩三萬字了,畢竟是紅樓同人,想了想還是覺得打天下治天下的情節原創的部分太多,不再詳寫更合適。 真種田爭霸文原創或者穿越真實歷史的,比較帶感。 第六十七章 關外, 包括整個遼東,外加遼河以西的一片草原,如今是名副其實的世外桃源, 百姓一副安居樂業, 產業興旺發達, 客商往來云集, 王府里更是一副歲月靜好,忙忙碌碌歲月靜好的模樣。 黛玉休養得不錯,年輕加王爺不知哪兒弄來的好藥,她坐了一個月的月子就恢復了工作——論敬業,黛玉一點不輸給后世那些精英,她可是幾乎一直工作到臨產前一刻的女強人。 水溶勸過他媳婦, 懷孕期間多注意休息, 不過黛玉明顯是心里有數, 在工作中找到了自信,他怎么會潑冷水? 王府高薪高福利, 傾軋打壓之事基本沒有, 但相對的,工作強度也要求非常高。如今王爺王妃都是工作狂, 跟著以身作則的王爺混,哪怕有王府老臣的臉面在, 懈怠兩三次就得“退居二線”了。 王府地盤還在擴張,高中低三個層次的人口全都缺乏,水溶一貫地也是再一次把主意打到了自家人身上。 因為這會兒水溶的兩個弟弟都抱到了老婆, 兩個弟妹雖然都沒滿十八周歲,但親家樂意送嫁,水溶就讓弟弟們娶了便是。 說起來,用著一樣的教材,跟著一個老師,兩個弟弟數理化學得都略次于兩個meimei。然而成績沒有meimei好,卻不代表這哥倆撩妹時不用數理化神器。 從水溶就藩開始,逐漸帶起了風潮,廣寧乃至于整個遼東,都以學習數理化為榮。 水溶兩個弟弟跟他們老婆結緣,也是因為習題集——水溶那會兒親自編寫的,為了能寓教于樂,培養數理化興趣的應用題集錦。 于是兩個弟妹嫁過來,得知自己在給婆婆和嫂子搭把手之余,可以去王府課堂聽課的時候,都高興壞了。 而兩個meimei必須嚴格執行“十八歲才能出嫁”的要求,然而小情侶們情好日密——反正水溶半點不介意弟弟meimei在他眼皮子底下談戀愛,他都結婚的人了,還怕時不時被塞狗糧咋地?擔心夜長夢多的便宜舅舅洪將軍直接把他即將成為王府女婿的次子塞了過來。 水溶特地抽出時間來弄了套試卷,結果大妹夫的天賦讓他相當意外:這小伙子再打打基礎能自學微積分了。再看看這小伙子教書的水平,水溶已經動心將來把他送進正在籌建的遼東大學堂,先預定個院長了。 上一個能靠自己悶頭啃書就能對微積分有所了解的隋遠,現在干得差不多已經是工業部副部長的活兒了。 話說這次勤王水溶打算親自去,帶著兩位親家冷將軍和洪將軍,弟弟也捎上一個跟著他歷練,另一個弟弟則留守在廣寧城。 為什么沒把兩個弟弟都帶上?因為臣子們反對啊。 王府重臣大將都親眼見過或是聽說過王爺有條小金龍相伴——親見的就不說了,聽說的那批人居然沒人表示異議,都是一副“原來如此”的模樣感慨一下:旁的不說,只說遼東城附近的田地都減產了一半,咱們這兒依舊大豐收……誰還不知道王爺十分不凡呢!說不準是天上哪位星君仙君托生呢。 這些話傳回來,水溶但笑不語:打開好感度模塊,王府內外人人額頭綠到發黑,他都麻木了。 即便如此,眾人對王爺安危似乎不再太過謹慎和小心,然而水溶想把弟弟們一起帶去,還是被深得他信任的首席幕僚帶頭反對。 好吧,聽人勸吃飽飯。兩個弟弟當著一眾家人,靠著猜拳一決勝負,最后還是略穩重些的大弟弟“拔得頭籌”。 話說這次勤王,水溶并不打算給皇帝解圍后再一鼓作氣直接沖入皇城。 如果真被那個“攝政王”的名頭迷惑,他肯定有去……不說無回,但想全身而退要花很多錢,還會讓寶貴的老兵丟掉性命。 水溶和幕僚們商議后,真正的打算是打幾場勝仗,再升一升名望,最好能進兵越過黃河,抵達長江以北,然后把吃不上飯不得不被裹挾著北上的百姓安置到遼東去。 他所在時代,光遼寧一省就有四千萬人口,整個東三省人口破億,現在他自家的田莊已經全面普及從系統里兌換出的高產耐寒良種,即使在現在的氣候條件下,王府的佃農們能做到畝產七八百斤了,這糧食產量……不說趕上后世的遼寧,起碼一千萬人養起來完全不吃力。 而自耕農和尋常士紳家能拿到初步“閹割”過的種子,產量比水溶在京城那會兒京郊田莊的畝產也低了兩三成,但這不僅足夠全家吃飯更能靠賣糧食在遼東過上好日子了。 這些過上好日子的自耕農和士紳也有在遼東之外的親朋,于是消息傳進關內……這些年就不斷有山東和河南這樣的中原百姓拖家帶口,坐著漁船順著海岸線一路北上,到廣寧謀生。 能打定主意去投靠的,都是消息比較靈通也比較上進的破產農戶和失去工作的小商人和工人。想想封建時代的文盲率,不難想象這批敢想敢做又不會遺棄父母妻兒的“當家的”差不多都是人才。 然而剩下那些不知所措的百姓……水溶這次就會親自帶人過去把這批人里的壯勞力連帶他們的家人一起送回關外。 如今土地出產大減,為了獲得更多糧食,有錢有糧的士紳會壓價買地,而佃農和自耕農的日子……說白了,若非實在活不下去,能揭竿而起?可以想見,土地兼并越發嚴重,這短短幾年就相當于其他封建王朝幾十年的進程。 皇帝目前已然控制不住士紳——一個使盡全力都只能勉強維持禁軍還聽他的命令的皇帝都不會再做夢讓百官士紳們聽命忠君,但卻曾下令讓水兵阻止百姓乘船北上,只是隨著兵餉再難到位,水兵都靠運人的商家船主來養活的時候,政令不說是廢紙,起碼也難出京城了。 怎么看如今的局勢都很像明末那會兒,而皇帝也有點崇禎帝的意思,只不過現在的皇帝沒崇禎那么天真,也沒那么剛愎自用:怒斬大將重臣什么的還干不出來。也正是因為他不殘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