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8
的感覺,說得直白一點,就是清朝同治帝年號的委婉版。看起來“天圣”是個畫風很正常的年號,但是把天字拆開來,就是“二人”,因此對于這個年號,有人表示“二圣執政”是這個年號的隱藏義。當然了,這個年號放在現在,就有點問題了。士人們紛紛表示這個年號有點出格,因為按照字面上的意思來理解,就是天子他是個圣人,王婆賣瓜都沒這么自夸的!劉辯力排眾議用了這個年號,而拆字解謎是誰都會用的,因此朝中流言紛紛,表示天子他選擇這個年號恐怕不只是表面上的意思那么簡單。當然了,年號是在劉辯登基以后就馬上選定了的,所以劉辯登基一月后,最大的事情還是以太皇太后為代表的董氏外戚正式和何氏外戚開始了撕逼,導火索就是當初的那一句殺何進易如反掌。何進:真的是給你們臉你們卻不要臉!好歹大將軍現在成了天子的舅舅,沒了先帝的威脅,自然可以橫著走了,所以吃相也顯得好看了些,起碼沒有以手中的兵權威脅宮中的太皇太后。他只是拉攏了一批士人,帶上三公一起上奏,表示當年先帝賣官鬻爵就是太皇太后唆使的,董太后真的是罪孽深重??!既然你罪孽深重,那我們也不能給你留面子了,得好好算算賬了吧?就像后世明朝的明世宗嘉靖皇帝在入繼大統后,不想承認自己承的是孝宗這一系的帝位,反而要追尊自己的生父為皇,結果弄出了一個大禮議之爭一樣,先帝孝靈皇帝追尊父親為皇【并非皇帝】還好說,畢竟前頭的孝桓皇帝就干過這事兒,但是尊母親為太后就有點問題了。靈帝朝官方正式承認的太后是孝桓皇帝的竇后,也就是說,要不是天子是董氏的親兒子,對于給母親尊位很有執念,她還不配被稱作太后呢!董氏的身份應當算是藩王后妃,而按照漢家祖制,她是不能逗留京城的,何進釜底抽薪,他上奏的內容就是請太后遷回河間本國,勿要留京。董太后:我有一句mmp我一定要講!第74章天圣董太后呢,她那一系的人——具體代表是董重、宦官——和何進的人在無限地撕逼,所以一個月了,居然還沒人正常做事。劉辯也知道,重大的命令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發布的,但是他都已經登基一個月了,還被人像傀儡一樣cao縱在手里,只能看著人家打擂臺,心里是很委屈的。劉辯:寶寶不開心了,寶寶要有小情緒了!劉辯是正統的皇帝,上一世的時候,他被董卓廢黜,還有人呼吁要討伐董卓,重新確立正統——也就是將他重新迎立為皇帝——這也是劉辯直接被鴆殺的一個重要原因。那還是他登基了這么久,卻一點建樹都沒有的情況下呢!而這輩子,劉辯當然要從登基之初就當一個好皇帝。何進主要想要握住軍權,因為驃騎將軍董重和上軍校尉蹇碩的存在,劉辯也不會削弱何氏太狠的,更何況,私底下被他倚為心腹的曹cao,雖然仗著自己是袁紹的發小,自身能力也不俗站穩了腳跟,但是上頭除了蹇碩、何進,還有袁紹這座大山壓著,劉辯只能把曹cao作為一張底牌,不輕易動用。所以說,劉辯只能先給士人賣一些好,讓他們感受一下,現任天子和先帝不是一路人。在拉攏人方面,劉辯需要學習一下董卓,要不是他大逆不道地廢黜了劉辯的皇位,就沖他改立劉協為帝以后,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也為了讓自己的名聲更好聽,而采取的召回當年受黨錮之禍等禍事牽連之人及其家人,還有善待、征召名士等手段,就能讓朝中不少大臣對他產生好感。而現在,這些事由劉辯這個皇帝做出來,就更是刷足了好感度。何進和董太后在打擂臺,何太后是支持自己的親生兒子的,黨錮之禍有兩次,劉辯召回的就是第二次黨錮之禍的黨人及其家人。他身為人子,卻在登基之后不久就改變父皇的政令,雖然先帝的謚號是靈帝,基本上是個公認的昏君,但是劉辯這么快就開始召回那些士人,讓他們在大加贊嘆的同時,無形之中,又給名聲臭得不能再臭的潑了一身臟水。而劉辯的行為之所以在何進那里快速地通過了,除了這是一個賺名聲的好機會以外,還因為他能夠借此機會,打壓董太后一系。靈帝是個孝順娃,再加上母子倆當初只是列侯之家,乍然入繼,等到桓帝的竇后沒了以后,在董太后的唆使下,出現了皇帝親自賣官的奇景。史書記載道,“及竇太后崩,始與朝政,使帝賣官求貨,自納金錢,盈滿堂室”,也就是說,靈帝走上后來一系列荒唐的不歸路,都要“歸功于”董太后。也沒見前代的幾個皇帝因為被宦官蠱惑,就賣官鬻爵,填充的還是自己的私庫??!靈帝已經死了,再怎么說,也是先帝,死者為大,既然他的謚號都定成那樣了,起碼在劉辯、劉協這一代,還是不宜多提他的。所以,背鍋的人就只剩下了一個,董太后。黨錮之禍中受牽連的士人無數,朝中同情他們的為數不少,劉辯新君繼位,就宣布召還那些人,還消除了他們的罪名、進行賠償,可以說,不只劉辯的聲望值在士人中間刷高了,就連何氏的聲望也好了不少。最起碼,現在明面上當政的還是何太后??!所以說,在何進提出要將董太后送回河間國的時候,沒多少人吭聲。劉辯:真的是尷尬了我的奶奶,你的人緣到底是有多差??!其實這也不是董太后人緣差不差的問題,這完全是因為朝中的一眾大臣被靈帝這個作逼把信心都給作沒了。當年,尚且年幼的靈帝被選為桓帝的后嗣入繼大統,人人都抱著美好的期許,指不定新任天子就能帶領大漢走向巔峰呢?結果前有宦官進讒言,后有董太后不靠譜,把好端端的一個天子教成了賣官鬻爵的“商人”,士人們表示他們很痛心啊。而第二次黨錮之禍,不只當時牽連了許多人,后來有人為“黨人”說情的時候,又被下獄論罪,一直到現在,黨錮之禍還是許多士人心中不可避免的傷痛。士人們心中,不是不怨恨的。而現任天子甫一登基,就宣布召回黨人,可以說,妥妥兒的明君苗子,和當年靈帝的評價完全不一樣。靈帝是天子,也是士人們同意了以后才選出來的,要不然,宗室浩如煙海,怎么就選上他了呢?不能承認靈帝天生就不是當天子的料,要不然,士人們就是打自己的臉,所以,靈帝長歪的鍋,除了宦官們要背以外,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