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4
在掃平了琉球英國軍艦之后的中美海軍一起向著日本長州開去,勢要把日本的西部番地奪回掌控之中。第166章大興(一)公元1867年,清廷突然對在國境內的所有英國軍事勢力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同年,中美聯手,以多達二十五艘的軍艦數量開至日本長州,與日本長州的英國軍艦進行了長達兩天的戰斗,最后以數量優勢取得了勝利,成功于長州海灘登錄。日本方面剛剛得到英國政府支持的倒幕政府連忙欲向中美聯軍妥協,想要同樣以誘就英國的利益,取得中美聯軍的支持。但清廷方面在接到此書的時候不允,美國見得同盟國的態度,念及曾經日本串聯英國使得美國使節查爾德暴斃與太平洋中,也表達了想通的態度。幕府政府打聽得倒幕政府與中美談判破裂,立即喜上眉梢,修書清廷,欲向清廷稱臣,國書中說,若能得清廷之助平定內亂,則可自降為大清屬國,每年朝奉,以唐禮奉之。唐代,日本從名義上便是中國的下屬國,如此許諾,在載淳看來簡直就是一張白紙,載淳下令軍機處再議,并提出若能割長崎,熊本,鹿兒等九州列島與大清,大清才會幫助平亂。九州列島乃是日本領土內最接近清朝版圖的島嶼,面積之大,將近有日本的五分之一。幕府政府在接到大清這個要求的時候也很是躊躇,畢竟如此大的領土,即使是邊疆地帶也是很rou痛的。豈料,就在幕府政府躊躇之際,倒幕方不甘心失敗,再次投靠了英國,并派使者前去馬六甲會見東印度公司的經理,欲求得到支持。此消息一出,幕府政府不由痛下決心,同意了載淳的要求,如此,清廷再派兩萬兵馬,取道遼東,直入長州,開始全面支持幕府的平亂,當下幕府政府與清廷東西線雙線夾擊,立即使得倒幕政府陷入了危機。支持倒幕政府的英國人原就與中美有仇,如此知道日本國內形勢不好,便連忙從東印度公司所在的南亞洲,暹羅,印度,馬六甲,菲律賓一帶抽出兵力開船前去日本支援。英國的這一支援吸取了上次被中美在琉球夾擊的失誤,派出了三十多艘軍艦直接包圍了中美聯軍駐扎的長州港口,在此展開了決戰。這場決戰可謂慘烈,英國三十多艘軍艦最后只余下了3艘存活,還都是那種小型的,而大清與美國聯軍亦是只剩下了最后一艘,雙方打到這個地步可謂兩敗俱傷,大清安軍內軍械所三年內打造出來的軍艦九成在此戰之中被毀。英國人自覺比中美聯軍存活的軍艦數量多一些,妄圖以此登陸長州,但被港口要塞的開山炮所阻礙,最后只得敗興而歸。很難說此戰誰勝勝負,英國人沒有登陸長州成功,但也擊毀了大清水師主力。英國議會自覺大清已無再戰之力,派使節要求大清認敗,并妄圖再次重蹈天津條約覆轍。載淳至此,只覺得好笑,說道“此戰雙方不過半斤八兩。但我大清遠在東亞,自覺除了英國殖民外尚且無海外之國虎視眈眈,又得美國守望相助,但英國自為海島,又有德意法隔海相望,一旦海軍消耗嚴重,還談何與列強爭霸?天方夜譚?!?/br>英國使節在聽得大清這樣的回復之后,也是一噎,然后就沒了聲息,大約又過了半個月,才最終給了通牒,一要大清承認戰敗,二,要大清歸還之前在租界所俘虜的人質,三,歸還租界使用權。載淳對于前三項都沒有意見,反正對外承認戰敗也沒什么,對內說打勝就行了,至于人質,更是無所謂,原本抓了他們就只是作為要挾,順帶免得他們在租界生事,歸還人質還能節約點糧食。不過第三條。。。載淳在與軍機處眾人,兩宮太后商議之后決定,歸還使用權可以,但不可以在租界與通商口岸內在駐扎軍隊。對于大清的這項反對意見,又在英國內激起了渲染大波,無數政客表達了極大的抗議,但還沒等他們最后商量出了一個結果,大清又提了一個必須達成的條件:限定鴉片的輸入數量。此舉一出,英國人簡直火冒三丈,甚至國防部長有了想再調兵遠征大清的軍事舉措。但就在這時,法國,德國,意大利似乎得知了英國如今的海軍勢力大減,開始迅速的加大了海軍巡邏,并有意在各大州擴張本國殖民地,聯手打壓英國謀略。而美國作為大清的友國更是在國際上開始追究“英國襲擊美國軍隊,致使美國領事查爾德”之事。如此種種,在各方的壓力之下,英國最后不得不妥協,甚至也不簽署什么戰勝戰敗文書了,把軍艦開到了大清,把俘虜打包就轉身走了,這姿態倒是難得的顯得灰溜溜的很。很顯然,這場中美英在太平洋上已日本為主體展開的角力在世界上所具有的意義是非常巨大的。一方面,它揭開了英國跌落超級霸主神壇的序幕,一方面也揭開了中美正式崛起的序章。當然,就我們的老鄰居日本,在經歷這場之后,倒幕明面上的勢力也被全面打倒,殘留的份子由明轉暗,開始演變成了日本的地下組織,而幕府政府也因此挽救了它殘留的生命,使得日本本土的資本主義發展被迅速降低。中國的版圖如今西收復新疆,東囊括九州列島,北至大清龍興之地,南至琉球海南。載淳為了慶祝這一年在對外戰爭上取得的巨大勝利,決意改年號“同治”為“大興?!?/br>同治原本象征著是皇帝與兩宮太后,大清貴戚共同治理國家,從本質上來說是當時勢力單薄的載淳對于滿清貴戚與外國勢力的妥協,但如今今非昔比,在歷經了五年的圖治之后,載淳的對于國家的掌控力度已經非過去可比。而“大興”這詞正是簡單明了,預示著這個古老的國家即將走向新的征程。作者有話要說: 挽社稷【民國】這是新文,大家可以先收藏下,講民國的抗日故事這文已經寫完了,剩下還有十幾章算番外,慢慢更新放出來。第167章大興(二)1870年,載淳已經14歲了,也正是在這一年,載淳正式親政。按理說,皇帝親政是要等到大婚之后的,但載淳不同以往,一來,如今他在朝中聲威愈隆,手中又有軍權,自然無人敢置喙,二來,兩宮太后與載淳達成了妥協,即使載淳親政,也允許兩宮太后議政。遂,如此朝中又有了“歸政不卷簾”的說法。當然,歸政歸歸政,對于載淳的婚事也是不得不提上議程了。中國自古講究陰陽結合,天地交泰,成婚也是一個人成年的重要措施,更何況是皇帝,皇后的寶座在多少眼里就如同一塊鮮美的窩窩。皇帝大婚,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