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58
所謂的忌憚,起碼也要十年以后才會生根發芽。大皇女和羅美人之間的事情,戚云恒自是不會允其外泄,而宮外的注意力這會兒正集中在剛剛結束的進士大考上,倒也關注不到宮里。這一次的進士大考之所以引人關注,不僅因為這是華國建立之后的第二次國考,無論規模還是內容都比第一次的時候正規而且正式,選出的“人才”也必將得到皇帝陛下的重用;更主要的,還是因為這一次的考生里包括了兩名較為特殊的外戚,一位是王皇后的堂弟——王倪,一位是歐皇夫的堂侄——歐葵。這二人一個比一個年輕,一個比一個貌美,學識也不落人后,在本次的進士大考中榜上有名。唯一有所不同的是,王堂弟的名次更好,在大考中擠進了前三,是狀元郎的有力競爭者,而歐堂侄卻是堪堪上榜,屬于那種得從后往前找的吊車尾名次。最終的排名要在殿試之后方能決定,而宮外議論的,便是王堂弟能否獨占鰲頭,而歐堂侄又否能借得“夏”風,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更有別有用心的好事者開出賭局,賭的卻是這二人能否得到皇帝陛下的青眼,將年老色衰的皇夫九千歲取而代之;若能,又是哪一位先撥頭籌,得陛下臨幸。聽聞此事的時候,戚云恒很是無語了一陣。他家皇夫與他一樣正值壯年,在他每日全心全意的辛勤滋潤之下,根本就是明艷更勝往昔,怎么就“年老色衰”了呢?但戚云恒再怎么不爽,也不可能為這種事辟謠,在心里腹誹了幾句,郁悶了須臾,便將此事擱置起來,只讓金刀衛繼續關注與此事相關的流言蜚語,以免有人借機生事,給他抹黑,或是惹得他家皇夫不快。殿試很快結束,但王倪和歐葵的成績卻與好事之徒們的預期出現了些許差距。王堂弟未能占得鰲頭,只得了探花郎的名銜,而歐堂侄卻是吊在了二甲進士的尾巴上,成績一點都不亮眼,不過就是擺脫了讓人尷尬的同進士之名。這樣的結果讓很多考生心生感慨,覺得皇帝陛下未免太過公正。但戚云恒這個皇帝卻很清楚,他其實是插了手,將這二人的成績全都“微調”過了的。按照本次主考官紀鴻的意見,王堂弟的那篇錦繡文章是完全可以被點為狀元的。然而戚云恒親自看過這篇文章之后,只覺得花團錦簇之下,空洞乏味至極,與其祖父王績實在是一脈相承,讓他生不出半點重用此人的興趣——若是將這篇文章拿去給他家皇夫鑒賞,估計只會得個“擦屁股都嫌墨多”的評價。看在紀鴻的面子上,戚云恒終是沒把此人一擼到底,只將名次向下壓了壓,將狀元換成了另一個更加言之有物也更加務實的考生。至于歐葵,卻是比王倪還要不如,而且是不如得多得多。只是紀鴻揣摩圣意,也不想得罪皇夫,便將歐葵的考卷挑揀出來,請皇帝陛下圣裁。戚云恒倒是有心給歐堂侄一個好名次,然而戚云恒很清楚,他家皇夫從未有過想要抬舉歐家的念頭,對歐菁之外的歐家人很是不喜,若是知道歐家人沾了自己的光,得了便宜,非得跟他撂臉子不可。略一猶豫,戚云恒便把歐葵塞進了二甲的末尾——反正那幾個人的文章全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上亦可下,被擠到三甲之列,也算不得是受了委屈。殿試的成績一出,倒也皆大歡喜。王家人雖對王倪有著更高期待,但他們都是考場上的老油條,對科舉中的那些潛規則再清楚不過。王倪的年紀太小,很可能會被考官們刻意壓制,點為狀元的可能性原本就不是很高,如今得了探花,倒也實至名歸,名副其實,并未超出王家人的心理預期。至于歐家,更是原本就沒對歐葵生出過太高期待,如今這個名次已經是意外之喜,自然也更加不會覺得失望。皇宮里的一后一夫,卻是對家中小輩的好成績全都反應冷談,連個祝賀的口信都不曾派人遞送。王皇后對父母之外的王家人本就沒什么親情,對王倪這個小叔父的外室子更是反感到了極致。得知夏宮里的九千歲未曾向承恩侯府賜下賀禮,王皇后便有樣學樣,連張紙片都沒給王家送去。歐家人習慣了歐陽的冷淡冷漠,更拿他無可奈何,倒也沒對此事生出多少在意。王家人,尤其是王皇后的祖母王夫人,卻是暗暗又給王皇后記上了一筆。跨馬游街的當晚,王夫人把王倪叫到面前,告訴他,如今的這位皇帝陛下一直有著“好男色”的傳聞。王夫人并未告訴王倪要如何應對一個好男色的皇帝,只讓他記住此事,做到“心里有數”。能在三年的時間里一飛沖天,平步青云,王倪自然不會是個呆笨的,聽到王夫人如此一說,立刻便領悟到了她的未盡之言。只是明白是一回事,接受卻是另一回事。即便王倪早就下定決心,要不擇手段地出人頭地,把那些瞧不起他的人通通踩在腳下,一時間也很難接受自己將要雌伏于另一個男人的身下。王倪很是糾結了一番,只是沒過多久便又郁悶起來。因為王倪發現,他的糾結根本就是多余的。跨馬游街之類的慶祝結束之后,他們這些新鮮出爐的進士便被送進了翰林院的國士監,接受為期三個月的任前培訓。在此期間,他們全都住在國士監里,吃住統一,每日兩點一線,上課,下課,除了授課的先生,照顧他們日常起居的雜役,再見不到旁人,更別說皇帝了。更讓王倪郁悶的是,在國士監里,無論他還是狀元、榜眼,其待遇都與同科的其他進士并無差別,授課的先生也不曾對他們三個高看一眼,一時間,倒讓他們生出了“考得好名次又有什么意義”的憤慨。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意義。至少對寒門子弟來說,光是皇帝陛下賜予他們的賞金就是一筆不菲之資,足夠一個農家改換門楣,從泥腿子變成地主老財。除錢財外,皇帝陛下還會恩封狀元、榜眼、探花三人的父母,使其獲得減稅、免役、見官不拜之類的特權。但這樣的獎賞對世家子弟來說卻是毫無意義的,更不可能使其生出半點感激。若是能把這份榮耀送與自己的生母,王倪這樣的庶子或許還會怦然心動、可惜,國法不容。嫡庶有別,上下尊卑。即便是皇宮里的娘娘,只要不曾登上后位,也別想讓自己的孩子喚自己一聲母親。王倪要是敢上書請愿,將榮耀轉贈于生母,他的嫡母就能去衙門外面擊鼓鳴冤,告他一個不孝違逆之罪,使他丟官棄職,被王家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