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0
“蕭姑娘,你也看到了,這實在是我也管不了。到現在,誰知道那房契在誰手里?” 房契在誰手里呢? 不出一個月,月牙兒便知道了。 她站在杏花館的院子里,雙眼微瞇,看著對面的院子掛上招牌。 “燕云樓”三個大字明晃晃的,閃耀在陽光之下。 對面也開了一家茶樓! 魯大妞正好陪在她身邊,瞧見燕云樓前圍著的人里有一個熟悉的身影,破口大罵:“狗屁玩意兒!那梁廚子竟然在燕云樓做事?” “誰是梁廚?”伍嫂好奇道。 “就是個狼心狗肺吃里排外的雜種!原本說好來杏花館做事,開業前一天他不干了!” “好了?!痹卵纼郝狋敶箧ちR的不堪,提醒道:“別罵臟字?!?/br> 魯大妞一跺腳:“我就罵,他個狗攮的!” 她罵得聲音極大,燕云樓那邊的人不經回過頭來看,梁廚冷著一張臉,同他身邊的老板說了些什么。 那老板聽了,走過來向月牙兒問好:“蕭老板,我是燕云樓的掌柜,姓汪。在這寶地開店,還請您多多關照?!?/br> 魯大妞還想罵,月牙兒用手肘戳了她一下。 “恭喜恭喜,什么時候開張呀?”月牙兒緩緩勾起嘴角。 汪老板笑道:“就這月十五,請人算了是個好日子?!?/br> “是個好日子,到時候我一定去給您捧場?!?/br> 直到夜里,魯大妞還一肚子氣,一邊剝雞頭米,一邊和伍嫂六斤、小黃師傅抱怨:“我們姑娘也太好性了,人家都騎在你腦袋上了,還和人說好話呢!” 月牙兒不想聽她繼續發牢sao,端起一盆洗凈泡好的鮮藕、鮮蓮子、鮮菱角,說:“我到里面小廚房試菜去,你們把雞頭米剝好了,送過來給我?!?/br> 走到小廚房里,她才終于落了個清凈。 夏夜里,蟈蟈吵個沒完沒了。 月牙兒低垂著頭,煮沸一鍋水,撒些干桂花、倒些冰糖粒,慢慢攪動。 瞧著冰糖融化在桂花水里,她的一顆心才漸漸安靜下來。 過了一會兒,有腳步聲響起,應該是送剝好的雞頭米。 月牙兒頭也不回,說: “放在灶臺上,出去吧?!?/br> 那人靜默一會兒,輕聲說:“我能幫你做些什么嗎?” 聽見這聲音,月牙兒立刻回眸,是吳勉。 “你怎么過來了?不是要讀書嗎?” 吳勉將手中的木盆放在灶臺上:“反正我院試也考完了,若真能過,也要明年才繼續考?!?/br> 他轉身,目光落在她身上,關切道:“我能幫你做些什么嗎?” 月牙兒沉著臉,轉過身去:“你就站在那,不要動不要說話也不要問我出了什么事?!?/br> 她將雞頭米拿過來,新熟的雞頭米,很鮮嫩,潔白如蓮子,個頭卻小些。 下入糖水一起煮,盛出來,和藕、蓮子、菱角一起裝在荷葉碗里,澆上兩勺桂花糖水,香味便溢出來,是夏天的味道。 月牙兒手捧荷葉,將這一荷葉的小點心放在冰碗里,自己拿調羹試一試。 桂花金黃,散落在白嫩的湖鮮上、咬一口,可拉出糖絲來。 風味極佳。 月牙兒將這什錦冰碗往外挪一挪:“你試一試?!?/br> 吳勉這才動了一動。 月牙兒看他的樣子,忍俊不禁:“呆子,我叫你不動,你就真的不動嗎?” 吳勉抿唇,沒說話。 月牙兒兩手撐在灶臺上,說:“你也以為我在生氣嗎?” “我怕你傷心?!?/br> “我爺爺曾經說過,每一次危機都是機遇。我覺得,或許是我的機遇來了,你信不信?” “信?!?/br> 他答得不假思索,神情卻很認真。 月牙兒看了他一會兒,低下頭挖了一勺雞頭米吃:“哼,真是個呆子?!?/br> 第43章 茶湯 杏花館巳時開門。 連巳時還有小半個時辰, 杏花巷里已然浮動著許多聲音。 婦人一邊閑話家常一邊用掃帚“刷刷”地掃塵;送冰來的伙計哼唱著小曲,手按在扁擔上打節拍;偶爾有幾聲孩子們的笑,他們三三兩兩湊在河邊跳房子。 陳一吃力的推著獨輪車, 爬上橋時有些麻煩,但坡緩, 也不是很累。一過橋心,獨輪車自個兒往前走, 他得以有機會擦一擦額上的汗。 大概一兩個月前, 住在附近的陳一瞧見杏花館生意那樣好,等位的顧客有好些在河邊閑談。他靈機一動, 便將自己擺攤的地點挪到杏花巷來。 這附近多是人家居住的小巷,沒有什么特別熱鬧的地方。往常陳一要做生意,非得一大清早起來,走到挨近秦淮河的地方,人煙才熱鬧, 生意也才做得好。 春秋還好,一到冬天, 手上便生凍瘡。而如今這樣烈日炎炎的夏天, 就是一背的痧痱子,很癢。 但隨著杏花館名氣越發大, 杏花巷每日聚集的人也越發多了,尤其是天氣晴朗的時候,有些人就是不到杏花館吃點心,也愛在河邊柳蔭下坐著, 或釣魚、或賞景、或談天——小凳是杏花館的蕭老板免費提供的,據說小河里偶爾出沒的肥魚也是她買的。 人多,好做生意啊。 陳一算是最早到杏花巷做買賣的,漸漸的,來這里討生活的小買賣人也多起來。 一開始過來擺攤,他還有些忐忑,怕掙的錢少,不夠。但一日下來,陳一數了數銅錢,心里樂開了花,于是日日將攤子擺在這里。 他做的是茶湯生意,獨輪車上載著一個雙層紫銅大茶湯壺,還有一個木桶,分門別類擺放著小罐,有枸杞、葡萄干、碎果仁、熟芝麻,還有一罐顆粒很粗的紅糖。 獨輪車上還載著一摞粗陶碗,有主顧來,陳一便熟練的勺兩匙糜子面,一手捧碗,一手扶住大茶湯壺,高高地將水一沖,調成糊,再撒上五色果仁和紅糖,一碗茶湯便好了。 來買的主顧,有許多是等著杏花館放出位子的,在外頭散步,總能嗅見杏花館傳出來的甜香,一陣一陣的,勾得人肚子很餓。他們來之前又不敢多吃東西,生怕將肚子塞得飽飽的,沒地兒放杏花館的點心,于是就更餓了。 這個時候,從陳一那里買一碗茶湯,既解饞,又不至于吃太飽,也算得上是兩全。 陳一有個習慣,每月去知鶴觀上香,自從來杏花巷擺攤后,他禱告的心愿又多了一條:希望杏花館的生意一直這樣紅火,他也能喝點湯,方便照顧爹娘和妻兒。 畢竟是借了人家的名氣擺攤,陳一有時覺得不好意思,倘若見了杏花館做事的人來買茶湯,只收他們成本價。但后來做買賣的,顯然臉皮厚多了,有一個賣饅頭點心的,公然喊著:“來,瞧一瞧翡翠花卷嘍,比杏花館便宜一半!” 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