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77
嫚覺得吳渠應該有三十多歲,他的頭發稀疏,也有了一點小肚子,但不影響他的文質彬彬。 劉嫚偷看吳渠的時候,吳渠也看了她一眼,用的是看競爭者的眼神,顯然,他一心想晉級。 無論大家的回答如何,他們都要進入最終的環節——現場揮毫潑墨。 五位評委商量了兩分鐘,最后由王慶海宣題:“不管什么字體,都是在漢朝逐漸成型,兩漢時期的人們,用自己的聰慧才智,讓書法藝術繁榮昌盛,創造了大批經典作品,我們書法展此時此刻又正好在漢朝古都舉辦,因此,請各位將西漢著名青銅銘文,由小篆改寫為小楷,時間控制在十五分鐘內?!?/br> 此題一出,參評者們臉色都不太好。 因為題目太難! 他們擅長的是楷書,很少有人會去研究小篆,漢青銅銘文非常冷門,更是冷門中的冷門,篆書書法家都不一定讀過這篇文章。 有人冷汗直流,有人抓耳撓腮,有人拼命回憶。 劉嫚盯著白色宣紙發呆。 老師再三囑咐讓她在這一輪用篆書寫作,結果評委仿佛跟他們對著干似的,出了一個篆轉楷的題目,她如何下手? 她倒沒覺得這個題目難,相反,她覺得超級簡單,比前兩組的晉文和宋詩簡單多了! 她根本不知道她的競爭者內心的掙扎和悲憤,她還以為大家和她一樣都覺得簡單呢。 所以她很糾結,她用自己稚嫩的楷書寫,能否比得贏其他人,通過面評。 周不殆看到劉嫚一臉茫然的樣子,為劉嫚揪心,他五歲學書法,學了整整十六年,也不知道這篇是什么鬼! 蘇邑和歐陽岑倒是知道內容,它的復刻版就藏于古都博物館中。 歐陽岑說,“這個題目太苛刻了,看來你的徒弟只能止步于此?!?/br> “那可不一定?!?/br> 大家都憂心忡忡的時候,蘇邑卻笑得特別開心。 第兩百七十七章 弄虛作假 沒有誰比蘇邑更清楚,劉最擅長的就是西漢小篆,當初他和他的博士生還專門為她的字體取了一個名字西漢青銅印篆體。 這個題目真是出到點子上了! 就算劉用自己不擅長的楷書寫作,她也穩贏! 劉還是拿不定注意,她下意識的看向蘇邑,蘇邑朝她點頭,意思是讓她按要求寫即可,囑咐是囑咐,非常時刻當然可以靈活應變,現下劉的優勢這么明顯,還管什么楷書篆書! 站在她身后的吳渠看到了這一幕,他本來就因為題目難破天而不好看的臉色更難看了,陰惻惻的。 全場最輕松的要數蘇茂林,人家早就已經動筆寫字了,全文五十一個字,全部寫完十五分鐘剛剛好,他當然要抓緊時間! 有參評者想拿手機百度一下,馬上被評委發現,呵斥道,“破壞規則者,立刻失去參展資格?!?/br> 嚇得人趕緊把手機收起來。 得到蘇教授支持的劉,也提筆蘸墨開始寫字。 十五分鐘后…… 只有劉和蘇茂林完成了文章,而其他人從頭到尾連筆都沒有碰一下,他們的宣紙白白凈凈,一如他們一片空白的腦袋,不用評委說,他們也知道自己即將自動出局。 接下來評委只需要評審劉和蘇茂林的作品。 五位書法家同時起身,走向兩人。 他們先看蘇茂林的作品。 蘇學鎮走近兒子,父子倆的眼神交匯,同時露出一個只能他們才懂的微笑。蘇學鎮裝模作樣的站在一旁,表示避嫌。 這個時候,倒想起來避嫌了! 四位評委仔細看完蘇茂林的字,擅長篆書的評委程梓坤感到奇怪,他覺得蘇茂林現場所寫的字,與他在外廳展出的有差距,好像…好像不是一個人寫的。 他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一絲心虛從蘇茂林眼里一閃而過,他求助的看向王慶海,王慶海立刻解圍道,“畢竟是臨場發揮,他肯定有些緊張,情緒控制不好,字就寫不好?!?/br> 程梓坤勉強接受這個解釋,可心里依然有懷疑。 然而,另一個評委草法家莫奇也認為這幅字寫的差強人意。 但看在蘇學鎮的面子上,他沒有說什么,說了他得不到什么好,不說他也沒有任何損失。 這就是為什么之前蘇邑告訴劉,五位評委不可能同時偏袒同一個參展者,蘇學者拉攏了同為西北人的王慶海,可沒辦法搞定另外三個人。 行法家陳劍秋看了看站得遠遠的蘇學鎮,以及一味為蘇茂林說話的王慶海,心里有了底,他早就發現不對勁。 剛才的提問環節,他已經準備好幾個問題問蘇茂林,剛一開口,話頭就被王慶海搶了過去,搞得他非常不悅,非常沒趣。 現在看到這篇“破破爛爛”的文章,他才明白過來,蘇學鎮這是在為自己的兒子鋪路呢。 那篇恐怕是蘇學鎮親自寫的! 為人耿直的陳劍秋看不慣這種行為,卻不好當場與蘇學鎮撕破臉,蘇學鎮如今的地位比他高! 他摸不準此次書法展,有多少人被蘇學鎮拉攏,程梓坤好像也被蒙在鼓里,可是莫奇沒有說話,萬一他也站在蘇學鎮那邊,自己貿然開口,以二對三,不對,如果程梓坤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那么就是以一對三,他討不到一點好,還有可能被孤立。 要不然俗話怎么說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呢,五位臨時組隊的評委,心思也多得很。 陳劍秋思忖,他先繼續觀察程梓坤和莫奇的反應,再見機行事。 五個人接下來再看劉的作品。 蘇學鎮最先走到劉面前,不看她的作品,卻盯著她的人看,他的眼神令劉很不舒服。蘇學鎮心里也不舒服。 三十年前,蘇邑以他太年輕不能出師為由,把參展機會給了方懷遠。結果三十年后,他讓一個比當年的他年紀更小的女孩參展。 呵呵, 果然在蘇邑眼里,他這個徒弟一點也不重要,他器重方懷遠,器重這個小姑娘,唯獨忽略他。 想到這里,蘇學鎮看的劉的目光多了一絲陰沉。 陳劍秋搶先研究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