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4
四爺看著十四弟又一次拿著奏折走神,實在有幾分好笑,散了站在大殿內的太監和宮女,又拿起茶碗來抿了一口,這才略帶無奈的道,“要不要也給你放幾天假” 人家弘暉大婚,放幾日的假是應該的,總不能大婚的頭一日還在豐臺大營待著。 但是十四弟,今年都已經三十六周歲了,已經是可以做祖父的年紀了,在朝堂上歷練了那么多年,堂堂的鐵帽子王,這事上緊張什么。 “還是算了吧,再過半個月,朝廷就要進行下一次出海了,工部這邊我還是親自盯著比較放心?!必返濐H有幾分遺憾的拒絕道。 自己好像是有一點兒大驚小怪了,不過他覺得自己好像是才剛剛當了父親,馬上就要做公公了,緊跟著可能還要做祖父,這個心理準備不是一年就能完成的。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 這話四爺在十四弟身上體會了個十成十,讀書的時候他cao心,娶妻生子的時候他cao心,如今到了要做公公的時候,他居然還跟著cao心。 “既然不想放假,那就好好辦差,等過了這段時間,就跟著朕一塊兒出巡塞外,你之前不是最喜歡在草原上騎馬了,正好這一次把一家子都帶過去,弘暉留下監國,朕的兩個小兒子,也是純粹過去玩兒的,到時候把你們的帳子和車隊安排到一塊兒去,人多了才熱鬧?!?/br> 不同于先帝,每年都要出巡,要么是去塞外,要么是下江南,要么是去盛京謁陵,要么是去祭泰山,總之是經常往外跑,有時候一年就折騰好幾趟呢。 到了四爺這兒,就很少往外走了,避暑也只是到城郊的莊子上去。 一開始不往外走,純粹是因為事兒多錢少,后來是不需要他再往外走了,皇阿瑪出巡塞外大多是為了!了震懾蒙古。 但最近這些年,蒙古完全是依附于大清的存在,武力沒法跟大清比,而且一旦與大清起了沖突,那大批的牛羊馬皮還賣給誰去,當地的生意也做不成了。 不光是不需要把公主嫁過去撫蒙,也不需要每隔幾年就走一趟去震懾。 江南的情況也是如此,經過了這么多年了,皇阿瑪的努力也有成效,不說人心所向,但有反叛之心的真不剩幾個了,而且河道經過這么多年的治理,一年一年的加固,情況大有改善。 所以出巡這事兒在雍正年真挺稀罕的,胤禎雖然不喜歡路途上的勞累,但是久不去草原,還是挺懷念的。 而且照四哥這意思,不過他在伴駕之列,他兒子也在,至于四哥的兩個小兒子,帶著玩兒肯定是沒什么問題的,都是十三四歲的人了,再過兩年,就能入朝辦差了,不是幾歲不好哄的孩子。 胤禎的注意力還真得到了轉移,雖然出巡是幾個月以后的事兒了,兒子大婚卻是眼下的事情,但想一想遼闊的草原,心情就平復了很多。 對于這門親事,胤禎雖然心里邊還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但行動上是讓人挑不出來錯的,相當之重視,里里外外都盡量做到最好。 還好親王府夠大,前后院的正廳和側廳不夠用了,那還有偌大的演武場在呢。 兒子都要娶親的胤禎,看上去還很年輕,也就是二十多歲的樣子,沒有蓄胡子,除了眼角笑起來的時候,有幾條皺紋之外,臉上幾乎看不到什么歲月的痕跡。 關鍵還是心態,雖然不是一團的孩子氣,但還是個年輕人的心態,愛玩也愛鬧,甚至有時候一點兒當長輩的自覺都沒有。 比如在兒子的大婚當日,胤禎穿著一身的親王服,頭發一絲不茍的編成辮子,眉毛昨天才剛剛修過,昨天晚上睡覺前,還特意蹭了點福晉用來敷臉的羊奶,往自己臉上也抹了點兒。 本來就顯年輕的一個人,如今看上去就更年輕了,二十歲出頭,不能再多了,讓不知情的人看了,這哪里是新郎官的阿瑪,分明是兄長才對。 88、一更 大婚之日,新郎官被灌酒幾乎已經成了約定俗成的事情,不過有灌酒的客人,那就有幫著擋酒的客人。 長輩們是不會跟著摻和的,都是小輩兒在一起樂呵,胤禎也樂得在一旁看兒子的熱鬧。 跟小輩兒不同,他們這些長輩,在他的帶領下,現在基本上都開始養生了,作息規律,打拳射箭,推拿按摩,飲酒適量…… 總歸人生已經邁入另一個階段了,胤禎雖然看著年輕,心態也年輕,但是在養生方面,卻是他們這一輩人的佼佼者。 兒子的大婚之日來了這么多人,胤禎也就顧不得自己心里頭那點不適感了,忙著招待那個,照顧這個,一直等到把所有人都送走了,這才癱坐在榻上,累到連話都不想多說一句。 琉璃這邊也差不多,女眷這邊同樣也來了很多人,遠超她的想象,盡管有幾位嫂嫂幫著她一塊招待,但是今日這樣的場合,她是一點兒都躲不了懶的,不過是為了兒子和兒媳,還是為了過來捧場的客人們,都得拿出全部的熱情來。 兩口子累得不行,晚膳都沒吃幾口,便直接歇下了。 明明在兒子大婚的頭一晚,胤禎還翻來覆去的睡不著覺,到了大婚這一日睡得卻比誰都香。 第二天一大早醒過來的時候,也完全沒了之前的那種別扭感,還有心思同福晉打趣。 “老話說,多年媳婦熬成婆,待會兒,兒子就帶兒媳過來請安了,你是準備喝茶的時間久一些,還是打算用膳的時間久一些?!?/br> 兩口子前天晚上睡不著覺,是什么話都聊,還聊到了婆婆搓摩兒媳婦的法子,大婚頭一日的下馬威都比較雷同,通常情況下就是兩種方式。 兒媳請安敬茶的時候,當婆婆的故意慢悠悠的品嘗,讓兒媳婦跪的時間久一些,再來就是用膳的時候了,讓兒媳站在一旁伺候用膳,婆婆用膳的時間越久,這下馬威自然也就更厲害些。 兩個人當時剛開始聊這話題的時候,只是覺得好笑,請個安用個膳也能弄出那么!么多事兒來,但說著說著免不了有幾分惆悵和慶幸了。 慶幸自家這個是兒子,不是女兒,是兒子,他們能盡量善待別人家的掌上明珠,但如果是女兒,只會比現在更提心吊膽。 琉璃今兒特意穿了一身顏色比較重的衣服,畢竟是做了婆婆的人,那些粉色、藕色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