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58
花菜、小球藻、螺旋藻等十余種,動物方面則有梅花鹿、河蟹、蜜蜂、白蠟蟲、紫膠蚧、甲魚、小靈貓、林麝等等,這些項目都為、或者即將為中國人民提供更多的美食、藥材或者特殊工業原料,此外還有用于生物防治的寄生蜂和改良環境的沙棘等等?;蛟S中國的生物科學水平暫時還比不上西方列強,但是在應用方面,胡衛東完全可以自信地宣稱中國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除了馴化利用已經發現的野生物種,中國在這幾年里還引進了不少國外的物種,例如糖槭、輕木、巨藻等等,其中甚至還有中國科學家走出國門后在國外發現的新物種,例如甜葉菊,它們對于中國經濟建設和中國人民的生活也都具有不可估量的積極意義。不過鑒于歷史上那么多生態災難的教訓,胡衛東對于境外物種的引進把關很嚴,例如某些人打算以凈化水質和充作飼料的理由引進鳳眼蓮(水葫蘆),就被胡衛東卡了下來。因為鳳眼蓮雖然能夠吸收重金屬,但是重金屬依然留在其體內,實際意義不大;干物質含量太低,沒有什么營養,豬雖然能吃,但作為飼料十分勉強;更重要的是,水葫蘆的繁殖速度極快,很容易覆蓋大片水面,而其生長時又會消耗大量溶解氧,因此會會嚴重影響水底生物的生長,而清理起來則極其費時費力,因此引進鳳眼蓮絕對是得不償失……除了每個準備引進的物種都需要仔細研究分析其可能的危害,胡衛東還提出了所謂的“三大原則”……注1:歷史上因為油瓜馴化較晚,當時其他的油料作物的產量更高,想要獲得足夠的競爭力自然就難了,而更重要的是,歷史上中國亞洲帶的面積很小,耕地還大都被更加重要的天然橡膠和甘蔗占據,能夠推廣油瓜的耕地就更少了,因此自然不值得為這個項目大量長期投資,至于其他有野生油瓜分布的國家,則都沒有這個科研能力。而在這個時空,中國卻獲得了中南半島大片熱帶亞熱帶的耕地,情況自然完全不同。第七百六十六章育種科學第一條就是繁殖生產超快的物種引進時要慎重,第二條則是rou食性的物種引進時要慎重,而第三條在科技大會上說出的時候卻在會場里引起了哄堂大笑,那就是凡具有食用價值的或者是優良飼料的,只要不會帶來國內沒有的惡性疾病,就盡可以放心大膽地引進,有中國七億張嘴在那兒,它們根本沒法構成威脅,而胡衛東將中國稱為“大吃貨帝國”的戲稱也由此傳遍了中國乃至于整個世界,而某些外國人的調侃“中國人會吃下一切可以吃下的東西,并把其中難以下咽的東西叫做藥?!备浅蔀榱酥袊瞬栌囡埡蟮囊淮笮α稀?/br>一開始的時候,還有不少人覺得“吃貨”這種叫法暗含貶義,但胡衛東卻并不這么認為,他舉出歷史上的無數例子,證明了正是中國人的好吃造福了世界,“吃貨”并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中華民族頑強生命力的象征……當外國人看見毛毛蟲吐絲結繭只覺得惡心的時候,我們發明了亮麗的絲綢;當外國人燒出陶器覺得就夠用了的時候,我們改變了火溫和泥土,做出了精美的瓷器;當外國人將味道苦澀的生姜棄之敝履的時候,我們知道了這個東西可以替代昂貴的香料消除腥味;當外國人面對種種難以下咽的動物植物無可奈何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火的魔法”將其變成一道道美味佳肴;當外國人面對各種毒物敬而遠之的時候,我們的老祖宗早就知道什么叫以毒攻毒;當外國人覺得麻煩將糞便到處亂丟的時候。中國人卻將這些骯臟的東西收集起來變廢為寶;正是因為有了這樣勤勞聰明的華夏先人,才能創造出世界上唯一一個延續至今的偉大文明……之所以胡衛東在這么重要的科技大會上扯出吃的話題,主要還是因為他對中國日后口糧問題的深深憂慮,如今中國的人口增長太快了,而且考慮到一胎制的巨大副作用,即使二戰結束之后,胡衛東也不打算搞一胎制來踩下人口增長的急剎車。可是二胎制的見效不可避免地會慢很多,因此未來的糧食壓力必然比歷史上更大,而化肥農藥和水利建設增產的潛力已經相對有限,農業生產這幾年來的高速增長即將結束。在耕地面積很難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唯一的希望只有種子,無論是高產的新型作物,還是現有作物的高產良種,都是中國所急切需要的。新物種的發現和馴化利用需要時間。而且胡衛東也不記得歷史上后世曾有改變世界的重要新型作物被發現。因此重點始終還是放在現有作物的內部挖潛上。除了理論上具有無限潛力的輻射育種之外。胡衛東還要求童第周等國內頂尖的生物學家開始對水稻等主要作物進行基因測序,為日后開展轉基因的研究打下基礎,這項工作技術門檻其實并不像外行人以為的那么高。卻很費人力和時間,所以越早開展越好。胡衛東雖然不是生物學家,但穿越前轉基因的事在國內鬧得沸沸揚揚,因此他也曾經利用閑暇了解過一些情況。在胡衛東看來,轉基因本身無所謂好壞,關鍵看你怎么做,而中國農業的具體情況與西方大不相同,因此絕不能夠簡單地效仿人家的研究路線。比如西方農業、特別是美國的農業都是大農場、高度機械化的模式,因此它們轉基因的重點放在了提高作物抗蟲抗病的能力上,因為抗災能力相對不足恰恰是機械化農業的最大弱項,為此他們甚至將部分動物的基因引入到作物的基因中。這無疑是非常不安全的,但對于西方人來說這并不是太大的問題,因為他們種植的作物大部分都是用作牲畜飼料或者榨油以及其他工業用途,很少直接食用,因此安全性的要求便可以相對放寬一點,但中國的作物之中大部分都是要直接拿來填飽肚子的,安全性的要求就必須更高才行。就好比美國允許在豬飼料里加瘦rou精,是因為豬rou之中瘦rou精殘留不多,而美國人不吃瘦rou精很容易蓄積的動物內臟,所以問題并不是很大,但是在中國。如果也允許在豬飼料里加瘦rou精,那就非出大問題不可,因為中國人是吃動物內臟的……而且中國農業人力充足,抗災救災(防災姑且不論)能力比起地廣人稀的美國強得多,而吃飯的壓力卻遠比美國大得多,因此中國作物的抗蟲抗災能力遠不如單產重要,而很顯然,動物的基因對于后者幾乎不會有任何幫助,引進高產植物的基因才是正確的思路,例如后世袁隆平院士就提出可以嘗試將光合作用效率更高的c4植物的基因引入光合作用效率較低的水稻、小麥等c3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