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55
在世界大戰中,人多本身就代表著一種力量,要知道即使是歷史上抗戰期間貧弱落后的舊中國也能夠獲得五大國的地位,靠的不就是那四五億的人口嗎?而且比起海量人口本身。更重要的是,如今的7億中國人已經不再是解放前的一盤散沙,在組織力超強的赤色黨領導下,他們已經擁有了令任何侵略者都望而生畏的偉大力量,這就是新中國堪稱世界第一的民兵體系……1943年,全國范圍內超過80%的地市都已經建立起了完善的民兵體系,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后備役力量最為雄厚的國家,如果只論人數,甚至超過了全世界其他所有國家的總和。1944年中國的后備役力量主要包括:武警消防部隊200萬(國家初定、而且地盤比歷史上更大,所以警察的數量較多。)。生產部隊(包括但不限于建設兵團)基干民兵100萬。其他公安干警300萬,地方基干民兵500萬,生產部隊普通民兵800萬,地方普通民兵3000萬。受過基本軍事訓練的人數超過1.5億??胺Q是“七億人民七億兵。萬里江山萬里營?!薄?/br>更難得的是,中國的民兵后備役不但有數量,更有質量。其中武警消防部隊與生產部隊的基干民兵基本都是解放軍作戰部隊退役下來的老兵,而且平時也經常接受生與死的考驗,一旦全面戰爭爆發,他們只需要整訓半個月就可以派上戰場,不算技術兵種的話,戰斗力絕不遜于蘇聯的“影子部隊”。二級預備役的1600萬人也都經過相當程度的訓練,最多整訓三個月的時間,就可以成為合格的作戰部隊。其實光是這兩級預備役的力量,就足以抵御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全面入侵了。民兵的大力發展不但直接鞏固了國防,更在全國范圍內營造起了強烈的尚武氣氛,一時間國內的年輕人無不以參加軍隊為榮,進不了正規軍就當民兵,民兵也選不上就穿身軍裝自我安慰,這對于扭轉中華民族自宋代以后日漸文弱的民風,具有無法估量的重大意義。而有胡衛東這個穿越者的保障,這股風氣持續的時間會比歷史上長得多,長到尚武之風將如先秦時代一樣再次銘刻到中國人的骨子里……不過由于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一等列強都與中國有過大的過節,為了預防最壞的情況,赤色黨中央對于多達3000萬人的第三級預備役也同樣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以致于其中隨便抽出一個人來,都能夠達到這樣的標準:累計軍訓時間不少于1個月,用軍用步槍打過至少50發子彈,分解和組裝過制式步槍、機槍和軍用手槍,投擲過拉響了的木柄手榴彈和無柄手榴彈,埋設并起出過至少1個地雷……據胡衛東估計,由于如今的中**工實力更強,訓練器材與彈藥都更加充足,如今的中國民兵實力甚至超過了歷史上70年代的水平,要知道當時中國的普通民兵出了國都能橫掃緬甸政府軍的、更曾不止一次讓臺灣派回大陸的“特種部隊”舉手投降……胡衛東這可不是“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如今的中**工雖然不像當初那樣新武器層出不窮,但實打實的產能卻已經遠非抗戰時期可比。由于中國陸軍的建設是以輕步兵為核心,因此產能的分配也與列強大不相同,輕武器占比極大,尤其是班排一級的基本裝備——步槍、輕機槍、火箭筒和手榴彈,產量更是驚人。1943年中國一共生產了二百四十多萬支質量檢驗合格的突擊步槍,開始逐步減小產量的半自動步槍也生產了150萬支以上,由此中國的軍用步槍保有量超過了1500萬支,這還只是質量達到軍隊合格標準的數量,總數世界第一基本上沒有什么疑問,而且中國不像美國那樣有很多有錢人收藏很多槍支滿足自己的癖好,因此實際上能夠分配到槍械的比例更高。敢于將超過1000萬支軍用步槍、甚至機槍和迫擊炮交到人民手里,充分說明了如今的赤色黨與中央政府是多么自信……與步槍相比,輕機槍產量7萬余支的數據看起來雖然偏少一點,但考慮到民兵這方面的需求相對較小,實際上也足夠用了,而且因為中國現在的主力輕機槍是采用了班族概念設計的八一式班用輕機槍,需要增加產量時可以直接利用現有的八一式突擊步槍的生產線,只需稍作改動即可,理論上就算一年想造上百萬支都沒有任何難度……第七百六十三章質量與數量槍械再多,如果沒有充足的子彈,那也不過是廢鐵而已,也不知道是不是當年缺少子彈的記憶太過深刻,還是民兵訓練的需求太大,中國子彈的產量即使在獲得和平以后也依然持續增加,1943年中國創紀錄地生產出了超過100億發子彈,就連財大氣粗的美國都比不上。更可怕的是,這些子彈當中有超過80億發在當年就被用掉,其中民兵的消耗占了大頭,可見中國的民兵訓練有多么嚴格,而年產量超過5000萬枚的手榴彈與超過3000萬顆的地雷也是說明了同樣的問題……由于國力所限,中國不可能像傳統列強那樣主要依靠飛機和火炮來反坦克,因此物美價廉、攜帶方便的40mm火箭筒就成了生產的重點,43年中國40火箭筒的產量達到了15萬具以上,總保有量則超過40萬具。而在cao作人員方面,二級后備役以上都進行過實際cao作,即使是普通民兵也都接受過理論知識的教育,宣傳的口號是“人人都學打坦克”……與其一樣深入人心的口號還有“人人都學打飛機”,只是大口徑高射炮的生產對工業基礎的要求太高,即使中國如今已經今非昔比,也還是難以兼顧產量和質量。因此1943年中國75mm以上口徑高射炮的產量也才剛剛突破300門,哪怕算上海軍的艦載高射炮也僅有400余門,即使充分利用了當初歷次戰爭中的繳獲??偟谋S辛恳膊贿^一千多門,與那些能夠年產大口徑高射炮上千門甚至幾千門的老牌列強根本沒法比。因此目前中國的地面防空還是以相對容易生產的小口徑高射炮乃至于高射機槍作為核心,但即使是高射機槍,年產量沒還沒超過10000挺,所以與“人人都學打坦克”相比,“人人都學打飛機”只能是個口號。也正是因為這樣,胡衛東才急于將噴氣式飛機搞出來,因為數量沒法與列強抗衡,就必須具備性能的優勢。事實上,這個時空新中國的國防建設思想其實是“戰術上以質量彌補質量。戰略上以數量彌補質量?!?。也就是說,如果只是規模有限的局部戰爭,那么中國的技術兵器即便數量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