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98
邊境線太長了,可以突破的地點太多……因此雙方都是進攻容易防守難,而蘇聯在遠東地區的補給嚴重依賴兩條西伯利亞大鐵路,只要中**隊突入蘇聯境內將鐵路一截斷,蘇聯紅軍威震世界的裝甲部隊就成了沒牙的老虎,至于蘇聯的步兵,且不說他們的戰斗力,光看他們比美國人還能浪費彈藥的德性,就不會比裝甲兵的處境好多少……當然,蘇聯如果完全不顧國際輿論,前鋒部隊理論上是可以就地“征調”物資的,但是當時的中國號稱“七億人民七億兵、萬里江山萬里營”,民兵后備役數量世界第一。而且基本訓練中就有對付坦克的全套教程,“人民戰爭的汪洋大?!笨刹皇情_玩笑的,蘇軍想要搶到物資,自己首先就得褪一層皮。更要命的是,他們在此過程中還得進一步消耗本就所剩不多的彈藥補給,加之當時的中國又還是一個相對落后的半工業國,即時不考慮中**民的抵抗。蘇軍能夠“搜集”到的物資也必然十分有限,根本不可能支撐入侵蘇軍的龐大消耗,因此這一百多萬蘇軍和上萬輛坦克和其他裝甲車輛組成的強大裝甲集群若是真敢入侵,中國的土地就必定會成為他們的墓場……而另一方面,與蘇軍的情況相反,中**隊以步兵為主。又素來節儉,補給消耗量遠比蘇聯紅軍小得多,同時解放軍還有著擅于利用繳獲來補充自己的優良傳統(注1),武器彈藥的口徑還與蘇聯相同,繳獲了就能很方便地利用起來。加之蘇聯又是發達的工業化國家,即使是相對荒涼的西伯利亞,燃油等工業產品的豐裕也遠非中國可比。哪怕只能繳獲到一小部分,都夠咱們用上很久了。因此解放軍即使深入蘇聯國境,也能夠長期堅持下去,而蘇聯即使派來援軍,由于兩條鐵路運力有限,來早了兵力必然不足,還不夠中國的五百萬大軍塞牙縫,而來晚了的話。西伯利亞就不再是蘇聯的了……當時在太祖針對蘇聯人的威脅放出“五百萬解放軍去蘇聯吃飯”的豪言后,蘇聯的高層登時就一個個臉色發青,經過簡單的推演,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如果只打常規戰爭,中國的東北華北經濟將會遭受重創、軍民死傷幾百萬甚至幾千萬也很有可能,但蘇聯卻不但要完全損失掉至少兩百萬精銳。還會永遠地失去西伯利亞,并在一段時間之后面對一個更加強大(西伯利亞雖然荒涼,但是工業卻比當時整個中國還要強得多,雖然部門不全。也還是能令中國的實力倍增,而豐富自然資源的意義就更不用說了。)并且對蘇聯恨之入骨的中國……某種程度上來說,即使蘇聯對中國實施所謂的“核手術”,戰爭的結局依然不會有多大區別,中國或許會多死些人,但西伯利亞還是得丟,而如果蘇聯將核打擊的強度提升到毀滅世界的級別,中國人倒是沒轍了,但美國人卻絕不會答應的……正是因為這樣,即使以蘇聯之強,后來也沒敢直接入侵中國(只是在珍寶島試了一下中國政的決心),即使在阿富汗戰爭期間中國成為了阿富汗游擊隊主要的武器供應商(大體上老美出錢、咱們給貨,當然老美也直接給了一些,但數量上還是中國生產的最多。),蘇聯人也忍下來了沒有對中國進行報復。而對中國政來說,雖然自信在可能的中蘇戰爭中最終獲勝,但北方淪陷并且可能死傷幾千萬的代價未免太大,即使只是一段時間,也不是中國政府意承受的,因此對蘇聯入侵的恐懼依然不能完全驅散,兩國之間便形成了“麻桿打狼兩頭怕”的局面,雙方政不約而同地一次次增大軍事投入(注2),最終中國的經濟發展受到了巨大的拖累,而蘇聯更是因為活活被拖垮了……注1:蘇軍卻幾乎從來不干這種事,甚至即使在彈盡糧絕投降的時候,他們之前繳獲的武器彈藥還是完好地放在那里,要知道即使驕傲如德軍、財大氣粗如美軍,戰斗中也經常使用繳獲來的武器彈藥。毛子的這個做派簡直與**戰敗時從來都不毀壞武器彈藥又一拼了……注2:中國的“大三線建設”和其他的國防工程建設開支雖然沒算在軍費里,實際上也一樣是軍事投入,所以當時中國的軍費數字雖然不大,但國防開支對財政和民生造成的壓力并不比蘇聯小,只是中國人民遠比蘇聯人更能吃苦耐勞,經濟結構也更合理,加上美國的支持,最終反而是國力強得多的蘇聯先倒下了……第六百九十七章二百萬戰俘如今蘇聯的裝甲洪流雖然還不似后世那么可怕,但弱點卻一樣補給,對于這個弱點,太祖和歷史上一樣看到了,胡衛東因為穿越者的先知先覺也看到了,而在胡衛東的提醒下,德國人也立即意識到了這個勝機。而且與歷史上中國人空軍不行只能選擇兩敗俱傷的打法不同,現在如日中天的德軍卻能夠在戰爭的初期就迅速切斷蘇軍進攻部隊的補給線,從而將蘇軍裝甲洪流對德國經濟工業乃至人員造成的損失減小到最低。德國人依賴的正是他們如今堪稱是世界第一的強大空軍,不過在對蘇軍的補給線發起轟炸之前,他們得先將蘇聯空軍這個絆腳石除掉。本來蘇聯空軍的規模龐大并不遜于德軍、而且作戰飛機的性能與德國戰機相比雖然稍遜一籌,但并不存在代差,如果再借助地面防空力量的幫助,未必不能給予德國空軍重創,但是大雷雨計劃發動后蘇聯布置在前線的七千余架飛機卻主動傾巢而出,結果給了德國人以可乘之機。雖然德國空軍原定的計劃是等到蘇聯飛機基本降落得差不多之后再通過轟炸將它們盡數摧毀在機場上,結果卻因為飛機速度過快而早到了一點,使得部分還未降落的蘇聯戰機能夠返身迎擊,但因為這些蘇聯飛機燃油所剩不多而嚴重影響了戰力,最終還是沒能改變戰爭的結果。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十年不遇的空軍天才波克雷什金雖然因為援華期間的卓越戰績而得到了斯大林的破格提拔,但卻因此遭到了蘇聯空軍高層那些老家伙的嫉妒,回國后一直不受重用,他提出的先進戰術思想和作戰效率十分優越的八機編隊自然也沒人賞識,導致蘇聯空軍目前采用的還是落后的三機編隊和陳舊的戰術思想,自然難以與戰術先進的德國空軍抗衡了。何況光是將波克雷什金等幾百個在中國戰場久經考驗的優秀飛行員排斥在“大雷雨計劃”初期的進攻行動之外,就已經令蘇聯空軍的實力大損了……空軍的無力導致蘇聯300萬地面部隊的后勤補給線完全暴露在了德國空軍面前,在短短半天之內,波蘭境內所有對蘇軍補給有幫助的橋梁都被炸斷,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