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29
載21名乘客的新型客機“道格拉斯DC3型”首次試航。該機在DC2型客機的基礎上,機身加大,增加了運載能力,打破了多種客機飛行速度和載貨紀錄。DC3裝配有2臺900馬力的柯蒂斯賴特發動機,大大超過了DC2所用發動機的功率。按美國航空公司最初的要求,DC3型客機應配有14張床位,為的是同鐵路上的普爾門式火車臥車服務進行競爭,但是其他航空公司則要求DC3型上配有21個座位。美國航空公司董事長C.R.史密斯說:“DC3是第一架依靠運載旅客能夠賺錢的飛機”。1936年6月該公司依靠DC3首次開辦紐約和芝加哥之間的不著陸航運業務。到了1938年,DC3就成為美國所有大航空公司的主力飛機。由于性能優越,DC3被世界各國航空公司大批購買。據報道,到二次大戰前夕,世界各國乘坐飛機旅行,90%以上是用DC3飛機,這個紀錄幾乎可以說是空前絕后。之所以DC3型客機如此廣受青睞,是因為其性能比前代的飛機更穩定,運作成本更低,維修保養也更容易。在歷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DC3被盟軍征召為軍機作戰,軍用的DC3也即是同樣鼎鼎有名的“道格拉斯C47空中火車”運輸機。由于戰爭期間盟國對于運輸機的需求大增,C47運輸機被大量生產,曾擔任過的任務多不勝數,其中包括中國戰場運輸任務的駝峰航線,C47也因此被視為盟軍取勝的重要功臣之一戰后,大量退役的C47運輸機由軍隊中退役轉為民用,各中小航空公司紛紛引進這些DC3創業或開拓業務,這些以退役物資出售的二手C47價廉物美,成為各航空公司的旗艦機種。它還多次執行了戰后冷戰時期的“人道任務”,可以說當時全球各地機場皆能找到DC3的蹤影。在胡衛東記憶中,歷史上DC3型客機及其各種改型在1946年停產之前,累計生產了11000余架,而直到21世紀初葉,世界各地還有3000多架DC3在為商業、軍隊、政和私人服務。事實上,DC3堪稱是歷史上飛行時數最多的飛機之一,有些達到70000小時、甚至更多,其中累計飛行時數最多的DC3更是達到了驚人的84875小時(該機原屬美國中北航空公司,后捐獻給密歇根州的迪爾本博物館。)第三百八十七章軍火采購(下)雖然目前的dc-3型客機因為才剛剛投產三年多的時間,而且一直供不應求,因此現在的售價高達15萬美元每架,但考慮到其出色的性能和驚人的使用壽命,依然稱得上是物有所值。何況中福國際只買了20架成品送回國內供公務和訓練之用,另外80架則都為特許生產,順便買下相應的技術和設備,美方還負責進行人員培訓,總的來說還是很劃算的,畢竟類似這樣對工業基礎要求較高的項目,能夠引進的話還是直接引進的好……空軍方面的采購量也同樣不小,總花費超過了8000萬美元,但無論是對于陸軍還是空軍,這次的大采購都只能說是錦上添花,真正算得上是“雪中送炭”的只有海軍方面,盡管中福國際的采購并不順利……自從占領青島之后,胡衛東就一直在想方設法發展中國的軍艦制造工業,但是與陸軍和目前歷史還不算長的飛機相比,海軍艦船對于工業基礎和技術積淀的要求更高,僅靠中國自己摸索的話,估計直到二戰結束也別想有什么像樣的成果出來,因此引進技術、設備乃至于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二戰之前正是列強最為重視制海權的時代(之后因為制空權變得更加關鍵,單談制海權已經沒有什么意義了。),因此對于相關技術也都看得很緊。想要引進談何容易?須知蘇聯在1929年大蕭條這樣千載難逢的良機中都沒能在造艦技術的引進方面取得多大的成果(注1),更不要說是現在列強進一步加大了技術設備出口管制力度的現在了,也正因為這樣,胡衛東才不得不從造艦技術明顯落后于西方列強的蘇聯引進一些小型艦艇的建造技術,這可不僅僅是因為未來中國海軍“飛潛快”的發展思路,更是由于當時除了蘇聯根本沒有別的國家肯賣造艦技術給中國……本來胡衛東的打算是在與德國開啟全面合作之后,再利用這個機會從德國引進各種艦艇的建造技術和相應的設備與人才,但卻沒有想到中福國際竟然能夠利用杜邦財團的關系打通了美國各大軍火商的門路,胡衛東自然知道二戰期間德國所產的艦艇也就只有潛艇比美國的略好一些,其他的跟老美的產品相比都差了一大截(注2)。因此能夠從美國買到軍艦乃至全套的造艦技術,這無疑是意外的驚喜……但是羅斯福通過司徒美堂那些自豪的話語,已經早就了解到赤色黨這兩年來在軍事上的節節勝利和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因而提前意識到了中國赤化的不可避免和赤化之后的巨大發展潛力,即使不考慮意識形態的不同,他也不想培養出一個美國的競爭對手乃至未來的大敵,蘇聯崛起的教訓已經足以讓他反省了。因此,對于出售的艦種與轉讓技術設備的類別,美國政都有著嚴格的限制。尤其是那些可以遠洋作戰的大型艦艇更是堅決不賣。甚至就連他們一開始同意轉讓的輕巡洋艦技術設備,也因為美國現役的輕巡洋艦噸位普遍接近、甚至超過了國際上重巡洋艦的標準而被最終否決……好在美國海軍部現在正因為三年造艦計劃的大幅度縮減而犯愁。中國赤色黨的采購卻令他們看到了機會,經過一番接觸,美國海軍設法說服了國會,同意向中國出售2艘美國海軍服役多年的奧馬哈級輕型巡洋艦,單價高達1500萬美元,比造價高了一倍還多,更不要說這兩艘軍艦都已經用了十幾年,算上折舊費的話恐怕連500萬美元都不值,但由于中國暫時找不到別的買家。因此美方在談判中極為強勢,即使毛澤民親自出馬殺價,也只是勉強將單價砍到了1200萬美元,不過服務態度倒是不錯,考慮到中國即使買下這些軍艦也無法突破日本聯合艦隊的攔截安全回國,他們同意送貨上門,并表示如果中方有需要的話。他們可以對這兩艘老式輕巡洋艦進行現代化的改裝,當然,改裝費還是要收的……接到毛澤民從大洋彼岸發回的電報后,胡衛東差一點就當場回電讓其放棄購買。但轉念一想還是決定當一回冤大頭。身為一位“巨艦大炮”愛好者,胡衛東對于二戰時期各國主要艦型的優劣十分清楚,特別是美英日德這四個國家,其中德**艦的內部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