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14
部株連。 以謀逆和謀害當朝郡主的雙重罪名將朝中次輔, 戶部尚書, 右廂軍指揮使等一百余官員統統下獄,全部處斬。 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惶恐不安。 甚至連宮中皇后太子也受到牽連, 只因皇后外家與逆賊萬寶瑞有來往通信,還曾收受逆賊賄賂?;屎竺擊⒅匾抡堊?,在殿前長跪不起, 卻仍舊未能避免被貶黜冷宮的下場。 因奉命平叛以及徹查朝中官員是否有謀逆嫌疑的人都是衛國侯趙堰, 很快便有都察院的御史上折彈劾他因一己私情草菅人命。 誰都知道,衛國侯誅殺了逆賊萬寶瑞后,并未能尋回愛女, 陛下親封的明珠郡主。更有傳言,逆賊在被衛國侯拒絕后,惱羞成怒一氣之下殺害了明珠郡主。 衛國侯蒙受喪女之痛,因而遷怒朝中與逆賊串聯的官員,大開殺戒,狠辣無情,不論青紅皂白就降罪這么多人。 不止朝中如此認為,連民間也流言四起, 被彈劾后衛國侯當即上書請罪,皇帝親自寬慰,表示信任。衛國侯仍堅持難繼重任,正逢宮中傳來一道噩耗,太子病逝。 皇后被貶黜冷宮侯,太子雖未被廢,但有名無實,未想到沒過多久就染上風寒,短短幾日就沒了。 太子夭折之事令皇帝悲痛不已,似乎才意識到株連太過,總算停了徹查叛逆之事的風波,還追封太子,下葬皇陵,朝堂百官剛松了口氣,但皇帝轉眼間又將跳的最歡的二皇子林賢妃的娘家狠狠削了一頓,三皇子和四皇子的母親也因為在太子陵前不敬而被貶為低等嬪御。 絕了那些人想從皇后太子倒臺一事中獲利的心思,瞬時半死不活,噤若寒蟬。 這場風波還未完全消散,陛下心腹當朝重臣衛國侯,自言無力再執掌兵權,上書卸甲歸田,再次吸引了朝野上下的目光。 長公主幼女明珠郡主被擄后,至今未尋回,十有**是已然遇難。衛國侯蒙受失女之痛,無心棧戀權位,這理由也說的過去。 皇帝一再相勸無果,也只好收回了兵權,并且連連降恩衛國侯和昭華長公主,不僅增加了長公主的封邑,還下令衛國侯世子承襲爵位不降等,次子趙言蹊授正四品縣伯爵位。 衛國侯剛出宮外,想起與陛下的那番淺談,縱然面上不顯,但心中也是苦笑。 自陛下登基以來,衛國侯府便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便是他想低調也低調不下來,這次徹查逆賊謀反株連一事,衛國侯府就不知擔了多少罵名,成了朝中百官的眼中釘。 他難道不知道那些降罪處死的官員有的無辜,罪不至死嗎?但真正要誅殺他們的人是皇帝。那些人或多或少在陛下還是皇子時,站錯了隊,支持別的皇子奪嫡,還給陛下使過不少絆子,陛下初登皇位時顧惜名聲,又因為朝中勢力根深蒂固,互相牽扯不好處置,如今正好有名正言順的由頭將他們一個個拔除,重新選拔自己的心腹官員。 陛下為鞏固皇權,連至親骨rou都能犧牲。 若非陛下忽視,一個十歲的孩子,尚有太子尊位,怎么會無端在深宮中染上風寒,悄無聲息的病逝了呢。 衛國侯也有些心冷,更覺得在宮中時陛下與他談起摯友情誼,有些可笑。 他不知道陛下過去對衛國侯府的屢屢厚恩加封,甚至封他的女兒為郡主,是否也存了利用心思為今日做筏子,謀害重臣之女和謀害當朝郡主的影響罪名都不能相提并較。 但衛國侯清楚,再不交出兵權,下一個受陛下忌憚猜疑的人就是他衛國侯府了。 衛國侯府不能繼續處在京城權力的風暴中心,那只會被朝野上下無數雙眼睛盯著等待出半點差錯。 這些所思所想,衛國侯不會在陛下面前表露半分。 陛下還寬慰他道,“待尋回了明珠,朕一定好好補償她。與太子的婚約是不成了,但朕還有其他皇子……” 衛國侯只強顏歡笑,他心疼他那不知流落到哪的女兒,更加不敢再信陛下說的半句話,曾幾何時,他們的確是至交好友,不在乎皇子和伴讀的身份,甚至共患難生死, 但終歸是君臣有別。 …… 蕭函若是知道京城發生的變故,一定會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她可不適合在這關鍵時刻冒頭,指不定就被炮灰掉了。 一月沒有消息,蕭函就不對大夏那邊抱什么希望了。 反正她在這待的也挺好的,不急著回去。 山上清晨雖帶著些許寒意,但無論是云和風,還是草木芬芳,都是和平而寧靜的,令人心曠神怡。蕭函體內的先天真氣運轉速度都快上許多,在這個世界,修仙成道是不可能了,但達到天人合一,隨心所欲之境,還是能做到的。 山上宅院里的藏書頗豐,不僅有記載南越的史書風土人情地域,連大夏的一些經史子集也有,這樣看來,此處的主人蕭夫人貌似也不是什么普通孀居的婦人,還學識淵博,博聞廣治。 看了不少書,又跟著蕭夫人學習了些時日,蕭函也對南越有所了解。在千年前還屬于南蠻百越,俚僚之地,但后來中原有一段時期遭西戎、北狄入侵劫掠,導致民不聊生,禍延千里。便有一部分人選擇南下遷居,還在此處建立了南越政權。 說起第一任南越王也是個人物,傳言他是當時中原王朝的一位皇子,但不受重視,國家危亡之際也無力回天,索性帶著一部分部屬臣民來到此地,并狠心封關絕道,不受戰亂所擾,安心在此發展。 后來幾任南越王不斷擴張,兼并了桂林郡、象郡,越城、都龐、萌渚等這五嶺之南的廣闊地區,成就現在一國。南越漢化嚴重,也有他們的功勞,并且在后來中原建立幾朝時,南越都自稱是中原正統,皇室血脈。 其實真說起來,誰也別嫌棄誰,南越歷代國君為了收服百越俚僚各族,和平共處,沒少通婚。但就以中原正統這個名頭,南越和中原百年間還交戰過數次,都沒什么結果,中原資源豐厚兵強馬壯,南越占據地利天險,誰也討不了好,只是兩敗俱傷,后來也就沒什么來往了。 大夏開國六十載,到蕭函那位皇帝舅舅已經是第四任,貌似都沒想過開疆拓土,來啃南越這塊硬骨頭,也提不上什么交情。 不是敵對立場就好,蕭函點了點頭,她還不想被當成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