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7
一時間他的自信爆棚起來,覺著自己已經學透了祖宗留下來的本事,是時候向著更廣落得天地進發了。 經濟時代,從來不缺乏迷信風水玄學的人存在,而且這里面大多數還都是一些個富商們。 特別是南下沿海地區,那里人們不僅有錢,而且許多人都比較推崇老一輩留下的風俗習慣。 于是他決定去南方。 “風水輪流轉,也該是老子揚名立萬的時候了!” 第135章 真假大師2 可是就這么孑然一身的直接南方闖蕩,既沒有名聲,也沒有牌面啊,想要一切從頭來過,也太過艱難了,重要的是擔心沒人會輕易相信他,怎么辦呢? 原主思來想去的,還是決定就在這座城市摸索摸索,總結一些個經驗之后,再借著闖來的名頭高調的進軍南方。 于是,原主再一次把這幾年的積蓄都給花了個干干凈凈,里里外外的好好的給自己包裝了一番。 甚至是請了幾家小媒體,大肆宣傳自己的事跡。 時代不同了,人們的思想更加開化了,再面對這些事物時,已經不像早先年那樣的談之色變,絕口不提唯恐避之不及了。 而且上千年的封建文化熏陶,華夏人骨子里留存的祖宗崇拜是無論如何也根除不盡的。 其中就有著風水玄學之類的古老風俗文化,作為傳承幾盡斷絕的現今,人們可謂是兩極分化,不信的越發鄙夷,相信的也越發的癡迷。 而國家的態度也十分的開明,在科學文明大行其道的當下,只要是你不利用這些東西作jian犯科,觸犯法律,那么國家就不會對你的行為說三道四,畢竟經濟快速增長了,人們追求個人信仰和迷戀某些風俗傳統這樣的事情,也算是在解決溫飽后的一種精神食糧。 再這樣相對自由的時代大背景之下,原主靠著自媒體的宣傳造勢,以一個隱世玄學家族的名頭開始了自己風光霽月的日常。 原主再一次成了有錢人,并且是過得比之前任何時候都要愜意自在起來。 久而久之,原主已經不再滿足于給人看個墓地風水,擺弄個庭院旺局這類小打小鬧的活計了。 原主一直心心念念的都是那本玄門易學里面記載的各種神奇易術,這些就是原主一直沒能學會的余下的兩三成內容。 因為這些年的實踐證明,這本書里記載的內容是真的行之有效的,舉例說明的話,那就是這些年凡是他按照書中記載內容給人擺弄的風水局,全都是一一應驗。 那些雇主們的家庭無不是興旺發達的光景,雖然沒有出現特別富足的豪門大戶,但是遠超小康生活的富裕家庭還是比比皆是的。 如果說一兩個事例可以稱之為是巧合的話,那么這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就值得人們推敲了,讓人們不得不信服了,更別說是原主自己了。 也因此,原主就對那些求仙問卜,奇門遁甲,請神抓鬼的手段越發的心癢難耐起來。 原定的南下成名的計劃,也被他給擱置了,他又一次散盡家財回到了當年的小村莊。 這正應了原主當年的那番自大的話語,將這一生過得瀟灑不羈,自由自在,真的做到了視錢財如糞土的地步。自詡世外高人的他,連帶的把孩子都給忘了個干干凈凈。 只不過他唯獨放不下的就是名聲,他的理想已經不同以往了,他想的是要在這個時代里,成為眾人仰望的仙家一般的存在,沒錯!他想要封神成圣!這是根植于骨子深處的唯一執念。 村子的變化可謂是翻天覆地,老一輩的人們全都已經不在了,村里的人們甚至都已經忘記了慕家的事跡。 他找到了當年的那個小道觀,這一次他做了充足的準備,利用這些年賺的錢財,搜羅了好幾本玄學方面的孤本真跡,想要再一次求教那位道人。 可惜道人不在觀里,道觀還是那個道觀,似乎這十幾年的風霜雨雪不曾在這里留下任何歲月的痕跡一般。 只不過,道觀里沒了道人,卻有一位小道童。 說明來意之后,道童知會他說:“師傅外出云游去了,幾時回來那就說不準了,有時是三五天,有時是三五月,這位善信可以留書一封,記下您的聯系方式,待得家師歸來,好差人通知您一聲?!?/br> 原主有些不甘心,隨即問道:“你家老師,有沒帶電話???喏!就是這樣的東西,你見過嗎?” 小道童撇了撇嘴:“善信說笑了,智能手機我也有,只不過我家師傅不喜歡用這些東西,所以他沒有帶?!?/br> 原主無奈只得是選擇一個笨方法:“那我在這里掛單行不行?” 道童說了:“自然可以,如果是以道友的身份掛單,那就要尊崇道家的規矩,請您準備棕蒲團、便鏟、緣瓢、引磬。衣、巾、布襪、布鞋缺一不可。衣服必須內外圓領,藍色,兩袖下垂與手長相等,袖寬一尺四寸。戴一字巾或者混元巾。布襪要高腰的,鞋子要青布雙眼的。而且您要自己動手煮飯解饑。這些規矩您是懂得吧” 原主哪里會知道這些門道,他又不是道士,只不過是聽說過,借宿道觀一般叫做掛單,他自詡玄門高人,自然是要在小道童面前顯得體面些,才隨口說了這么一個專門術語罷了。 他當然不知道,所謂掛單,一般是對同是道門的游方道人設下的接待禮節,而且道觀還會對請求掛單的道人進行盤問。 一般會問在何廟修行?從何處來此?名姓、法派、輩分、師父名諱、是否來過這里等。 然后是背經書。背完經,由號房填單,寫明住幾天。掛單者拿了單,才可以轉身取自己的行李。進了廟門還要接受廟規教育,要與堂主、殿主見面,因為掛單的人要參加觀里的功課。 看到原主面色茫然尷尬,小道童笑了笑:“我看善信您也不像是個道士的樣子,盤問的話我也就給您省了,我猜您應該是想要借宿吧,我們這里雖說是個小廟,但是家師交游廣闊,還是準備了幾間靜室的,如果您以香客的身份借宿的話,我們會全程提供免費的食宿的?!?/br> 原主此次前來是要求教人家學問的,自然不能以客人身份自居,連忙擺手道:“多謝小先生,食宿方面我可以出錢購買,不需要你們破費的,我只是想暫住這里等你家師父回來?!?/br> 小道童露出純真的笑容,點了點頭:“錢財就免了吧,如果有心,每日里一柱清香敬上經堂就可以了。那么我就給您安排起居了,一日三餐跟著我吃就行了,我們這里粗茶淡飯吃慣了的,希望善信您到時候能夠體諒,可別說我照顧不周啊?!?/br> 原主趕忙應下:“應該的,應該的,麻煩小先生了?!?/br> 原主這一住就是小半個月的光景,坐等右等的就是不見道人歸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