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7
派遣留學生學習我大業朝的各種文化。長此以往,這些使臣與留學生對我大業朝了如指掌,可是我們卻連他們國家的具體位置都不曉得。更不知道他們如今發展到何種地步?!?/br>說到這里,賴瑾見乾元帝依舊有些不以為然,不免轉口說道:“昔日在街旁酒樓閑聊,微臣也與那些藩外的留學生們有過交流。聽他們講,如今他們國家發明出一種機括玩意兒,用來防線織布,每日所產絲線布匹相當于我大業朝八名純熟工人全力做活兒。還說他們國家的人發明出一種叫做蒸汽機的玩意兒,可以代替人力驅動機括。使得每日作坊產量憑空增加了十幾倍。還說他們國家的人發明的火槍,如今已不用每打一次槍就裝火藥面子,打仗時候節省了不少時間……”賴瑾將腦海中僅剩的那一點兒初中歷史用最簡白的方式說給乾元帝聽。乾元帝高瞻遠矚,見識卓越,立刻分辨出來,倘或那些藩外小國真如賴瑾所說,長此以往絕對不是好事兒。乾元帝原本有些懶散的坐姿立刻繃的筆直,目光灼灼的盯著賴瑾,開口問道:“此事干系重大,瑾兒可不能信口開河?!?/br>賴瑾索性建議道:“陛下神通廣大,消息靈通。只要命人查訪一二,當知微臣所言非虛?!?/br>聽到賴瑾這么說,乾元帝更是心下一沉。當即擺手說道:“你先起來。此事朕自會派人查證。只是這件事情到此為止,你今后也不要同人亂說?!?/br>聽見乾元帝如此吩咐,賴瑾便曉得他絕對不是表面那般無所謂??峙乱彩且饬恳环聦嵼p重,再從長計議罷。這么想著,賴瑾隱隱察覺重建市舶司這事兒恐怕大有文章,當即頷首應道:“圣上吩咐,微臣定然守口如瓶?!?/br>乾元帝想了想,又吩咐道:“至于重建市舶司的事兒,你可以先琢磨個章程出來。只是先下不可聲張。什么時候朕叫你了,你再同朕說便是?!?/br>賴瑾肅容應下。乾元帝想了想,又道:“這種事情恐怕也是要搜集資料的。你年紀輕,朝中泰半仕宦又都盯著你,要保密也是不易。有什么事情自可去尋戴權,他會幫你找到你想要的東西?!?/br>賴瑾感恩戴德的謝過。乾元帝最后囑咐道:“重建市舶司一事,干系重大。況且如今西海沿子戰火紛飛,南安郡王正在前方抵擋藩外敵軍的入侵。你切不可露出形色叫他分心?!?/br>這話說的委婉漂亮,其實翻譯過來不過是“朕現在還沒有把握牢牢掌控西海沿子,因此重建市舶司一事斷然不能露出風聲,免得讓早有準備的南安郡王一脈摘了桃子?!?/br>跟在乾元帝身邊多年,賴瑾自然明白了乾元帝話中隱藏之意。連忙肅容應道:“圣上放心,此事倘或走漏半點風聲,微臣萬死贖罪?!?/br>“朕用不著你以命贖罪,不過往日間多加小心罷了?!鼻垭S意擺擺手,其實他也不太擔心賴瑾會走漏風聲。畢竟君臣合作多年,乾元帝對于賴瑾保守秘密的能力和心性還是很贊賞的。當下君臣又說了些閑話,賴瑾告退出宮。這重建市舶司也不是一件小事,朝夕間并不能成。因此下朝之后,賴瑾也并未如何心急去辦。只是不動聲色地搬了自唐代以來所興建市舶司的種種資料,又結合后世海關的種種作用,慢慢的勾畫填寫著。左右乾元帝這會子也不急著問,賴瑾也樂得細細描補,更周全一些。與榮國府的關系也依舊如從前。賈母待他們一家子都好,因如今娘娘在宮中得寵,時不時會賞下一些希貴上用的好東西來。賈母總是借口娘娘記著家中晚輩,每每都不忘給賴瑾留一份。賴瑾曉得賈母是想讓賴家永遠承著榮國府的情。他雖然不在乎這一兩點子東西,但真若婉言拒絕了恐怕賈母更加惶恐不安,下不來臺,遂也都收下了。只是總不忘回禮請安。禮尚往來之下,送過去的回禮也都是更加難得金貴的。引得闔府上下越發眼紅艷羨賴家的富貴得意。就連賴嬤嬤回來都說過,賈母如今言語間比早先還要熱絡十分。想是賴家風光正盛,給榮寧二府的人也帶來不少的壓力。就連一直對賴家眾人冷眼相待的王夫人,最近一兩個月的態度也和緩多了。畢竟形勢比人強。不論是榮國府還是榮府二房仰仗的都是貴妃娘娘在宮中的得意。如今這份得意還比不過賴瑾在圣上跟前兒的信用。榮府上下自覺沒了依仗的勢力,竟連底氣都不足了。畢竟若真論起寵信重用來,圣上對于前朝的臣子們可比對后宮的妃嬪們要大方的多。畢竟臣子能為他做事,妃嬪則只有暖床生子之功效,頂多還能起到一些安慰前朝功勛之家的作用。但是乾元帝自登基以來,又很少留戀后宮,僅有的一兩次翻牌,也只是聊勝于無了。且賈元春封妃的時候已經二十三四,承寵幾年也無子嗣傍身。明年又是大選之年,不知又有多少嬌媚女兒入宮侍奉。與之相比,恐怕越發襯出賈元春的人老珠黃。當年如何頤指氣使,借勢輕狂,如今便有多么尷尬懊惱。且隨著江南賴尚榮當差謹慎,屢次立功,圣上于今歲中秋下旨將賴尚榮的兼職巡鹽御史扶正之后,賈母在賴嬤嬤和林之孝兩人的幫扶下漸漸又掌控了榮府的局勢。王夫人在背地里氣的摔壞了房中好些擺設,但不知出于什么考慮,卻也并未與賈母針鋒相對。倒是對賴瑾的態度越發柔和諂媚了。對于王夫人驟然間的轉變態度,賴瑾表示莫名其妙也并不在意。轉眼間沈軒去西海沿子已經有一年多了,這一年來朝廷接連收到捷報,且因沈軒行戰狠辣,不死不休,非得將來犯勢力打死打殘甚至不屑接受俘虜的狠戾殘酷,號稱“滅掉對方一個,我們就多活十個。不想自己死,就干脆利落殺了敵人”的殺人魔似的口號動作,嚇得諸藩國紛紛派遣使節來朝求和。只希望能盡快贖回自家被俘虜的士兵。畢竟對于地小人少的諸藩國而言,有戰爭經驗的士兵各個都是寶。且他們國家歷來宣揚人權自由,惜命的很。更是不肯死在沈將軍的“辣手”之下。因有了之前諸藩國彼此戰爭的經驗,前來大業和談的諸藩國使臣開門見山就提出要以銀錢贖回被俘虜士兵,且為表歉意,各藩國愿意上繳戰爭賠款,用以彌補大業朝將士們所遭受的損失。如此干脆利落的投降舉動讓歷來崇尚“孔孟之道”、“泱泱大國”的禮部官員們瞠目結舌,不敢置信。不過這些人雖然口上說什么“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但是對于送到嘴邊的肥rou,誰也不會傻到吐出去。甚至觸類旁通的認為既然自己都還沒有要求,對方就主動賠款道歉,那么也就是說這些條件并不是對方能接受的底線……眾位大臣們眼珠子一轉,計上心來。畢竟這些老狐貍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