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59
都是陛下親自下令推行,他們哪敢表現出不滿? 這不就只能把蘇晨記恨上了嘛! 不然的話,按理說蘇晨已經管理三州一年多,如今讓他有個正式的官職,在三州之地再呆上兩三年。 只要三州之地安置好了,那就是大功一件。 到那個時候蘇晨再回京,憑著這大功就可受到陛下的重用。 若是如今就被召回,相當于是被招安。 雖有功,但資歷不足。 到頭來,最多就是封個沒什么實權的侯爵,還是以安撫為主。 若想入朝為官還得從底層做起…… 左相雖然對蘇晨不信任,但也不容有人給皇帝抹黑,所以對于那個不知輕重的官員,眼風都沒給一個。 …… 另一邊,姜瑤和姜羽幫小賣鋪采買結束之后,最后一站便是去書鋪買紙。 現如今,山坳里的適齡兒童人人都學會了拼音,甚至連一些年紀大的,也在孩子們的影響下,學了不少字。 如今村學基本上都是以選修課為主。 文化課基本上一天就一節,其余時間就自習。 為了這個,村學的圖書室的書也越來越多。 甚至有許多學生的作業集……不但有拼音類的習題集,還有練字本、作文集、繪本、手工收錄等等。 這些都是姜瑤和姜羽在收錄作業的時候,將一些字跡工整的作業挑選出來,裝訂成冊的。 目的就是為了將這些冊子作為一個學習工具,以供后來的學生學習。 如此一來,倒是大大緩解了圖書室存書不足的壓力。 如今的村學課少、學生多,先生們更多的是給學生們答疑解惑,以及——布置作業。 是的,雖然課少了點,但是作業可一點也沒少。 也正因為如此,如今村里花費最大的的就是紙了…… 而且學生們得知優秀的作業會被裝訂成冊,如今做作業不但積極,質量也是比之前上了一個臺階,收錄的積分也就更高了…… 書鋪掌柜熱情地幫著姜瑤和姜羽把成捆的紙搬到車上捆好。 “慢走啊,回見!”掌柜的靠在書鋪門邊,嘴巴都要咧到耳朵了。 自從這兩成為書鋪的老顧客之后,書鋪每月的紙張銷量都比以往高出一大截。 有時候他也好奇,這兩人看著打扮也不像是有錢人,怎么每次買紙和書都出手這么闊綽?! 而且還不是只買一次,幾乎是月月買。 這家里得供了多少讀書人???! 不過好奇歸好奇,他也沒有胡亂打探,畢竟這可是趙將軍特意交代過的…… 姜瑤和姜羽推著板車走著,迎面來了一隊車隊,兩人看了一眼巷子的距離,只能先小心翼翼地避到一旁,等車隊過去了,她們再走…… 眼看著車隊越來越近,這時,姜羽耳朵微動,轉頭看向身后…… 只見街頭另一邊,一匹馬橫沖直撞地沖了過來,后頭還跟著一群侍衛。 侍衛的前頭是個年紀不大的小廝。 街道不是很長,雙方的距離很快拉近。 車隊在距離姜瑤和姜羽不遠的地方率先停了下來,可是如今他們正走在街道的中間處,這么大的車隊,顯然是無處可退。 一時進退兩難。 對面的小廝也發現了車隊的存在,奮力揮舞著手臂,聲嘶力竭地喊道:“快閃開,快閃開……不對,快幫忙攔下!攔下!誰能救下小少爺,金家重重有賞?。?!” 周圍的百姓聽到有賞,倒是很是心動。 可是那馬兒一看就是受了刺激,他們rou體凡胎的,拿什么去攔? 姜瑤和姜羽站在路邊看似淡定,實則已經做好了營救的準備。 姜羽左手在右手臂上微調,看起來不過是給胳膊撓了個癢。 隨著袖子里藏的袖箭機簧變動,浸泡了迷藥的箭匣已經上膛。 這袖箭被姜羽改良過,別看個頭小,卻內有乾坤。 原先的一個箭匣,被改成了兩個,那么之前的箭也不適合用了,太粗了,放不下。 便都改成了細長的針。 兩個針匣里,一個抹了迷藥,一個則是見血封喉的毒藥。 “哥,馬匹中針到昏迷怎么也要幾秒,在那之前可能會受到驚嚇,所以我只能等馬匹離我們很近的時候出手。 到時候我一把針射出去,你就準備好救人……對了,記得幫我把針悄悄拔回來?!?/br> 因為一心救人,兩人都沒有注意到,車隊最前方的馬車上鉆出一名身穿騎裝的女子。 眼看著馬匹越來越近,姜羽緩緩抬起手臂,心里根據馬匹的速度倒數著…… 就在這時,站在車轅上的騎裝女子,直接在車轅上沖刺,踩著車隊的馬背借力,隨后縱身一躍,落在瘋馬的馬背上,用力拽住繩子。 快速前進的馬兒因為突如其來的拉扯,前腳高高抬起…… 女子將馬背上的孩子牢牢護在懷里,然后抱著孩子利落下馬。 只不過在她落地的那一刻,瘋馬也轟然倒下。 女子有些錯愕,但是懷中的孩子嚎啕大哭,讓她無暇顧及…… 此時,后頭跟著的侍衛、小廝也到了,一下子就將那名女子和孩子圍住。 “少爺,少爺,你沒事吧?” “疼……嗚嗚嗚……好疼……” “少爺哪里疼??”小廝一邊哄著小孩兒一邊扭頭對侍衛道:“快去找個大夫來?!?/br> 姜瑤和姜羽對視一眼,姜羽點點頭,隨后上前道:“讓一讓,讓一讓,我是大夫,我就是大夫?!?/br> 趁著眾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姜羽身上,姜瑤悄悄上前把姜羽射在馬肚子上的針拔了下來。 因為離得近,那針扎得很深,大半根都沒入rou里,加上針細,一時也沒人發現。 姜瑤從懷里掏出一個帕子,一邊走一邊手臂垂下,狀似無意地從馬肚子上拂過,針便被拔了出來…… 姜羽自報身份之后,侍衛們迅速將她讓進了包圍圈,姜瑤晚了一步,包圍圈已經再次合上。 見侍衛們攔下了看熱鬧的百姓,姜瑤便隨著人流退到自己的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