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
道:“五哥說的是!二哥也莫要自責,若是換了我去,指不定連與那人對拼一掌也辦不到。眼下我們武當七俠齊集,單打獨斗斗不過他,那便一齊上陣,讓他領教領教我武當的‘真武七截陣’,且看他怕是不怕!”這話說得豪情萬丈,其余六俠聽了紛紛眼放精光,顯然也是十分意動。其中尤以俞岱巖為甚。他哈哈笑道:“七弟所言不錯。五弟也莫憂心,待過兩日師父百歲大壽之后,我們兄弟便陪你下了山去尋我那無忌侄兒去。便不信我武當七俠齊聚,還勝不了一個只會使計偷襲,擄走孩子的鼠輩?!?/br>殷素素聞言頓時淚盈于睫,起身對他拜道:“多謝三伯!”俞岱巖揮了揮手:“弟妹無需如此。當年便是你暗算于我在先,卻也始終未曾想害我性命,還找了鏢師送我回武當,事后生出那樣變故卻不在你的預料之中。若我當真傷勢不治成了廢人,或許會恨你入骨,然如今我卻好好坐在這里。我既已不放在心上,弟妹也莫再時刻惦念,就將此事揭了過去吧?!?/br>他神色淡然,顯然這通話說得并不勉強。如此豁達寬容,更引得殷素素羞愧連連,便是張翠山也跟著落了幾滴淚下來,心中對俞岱巖又是愧疚又是感激。宋青書倒是不知道中間還有這樣一段,此時聽來對俞岱巖心胸之開闊也頗覺敬佩,更是不后悔自己當年偽造醫書之舉。不過,他才剛對那個神秘高手有了點興趣,怎么也不能讓事情就此蓋棺定論。于是便起身揚聲道:“諸位師叔且慢?!?/br>見眾人聞聲紛紛轉眼看向自己,宋青書抱拳虛行一禮,臉上的表情十足義正言辭:“爹爹和諸位師叔掛心無忌師弟,青書亦然。門中大事青書年歲尚輕,無法為太師父、爹爹和師叔們分憂,但若只是找尋無忌師弟的下落,青書也愿盡一份綿薄之力?!?/br>此言一出,張翠山自然大喜,口中連聲稱好,又言“當年果真沒有白疼”云云,俞蓮舟俞岱巖等人也面露微笑。只有宋遠橋有些懷疑地打量了青書一眼,視線相對的剎那,還用眼神警告他——別胡鬧!青書自巋然不動。“五叔視我若己出,無忌師弟自然也便似青書親弟,如此,青書自是義不容辭,還望爹爹和師叔們莫要阻攔,成全了青書!”話已至此,張翠山和其余六俠還有什么好攔的?俱都笑容滿面地表示了同意。只有殷素素有些擔心,唯恐宋青書內功修為不精,屆時再被那惡人所傷,事情反而不美。可她說出自己的擔心以后武當六俠卻是神秘一笑,避而不答。只說“險些忘了,青書這小子尋人尋物很是有些本事,有他在,說不得很快便能找到無忌侄兒了!”殷素素心中就算有再多疑惑此時也不好開口再問,便只有也默認了宋青書的請命。由此,廳內的氣氛是一掃之前的沉悶壓抑,重又變得一派和樂融融。后張翠山又與眾人說了些冰火島上的奇聞異事,期間也穿插著宋遠橋等人為他粗略講解中原武林這十年間的人事變動,大家直聊到夜色漸深,方才意猶未盡地各自散去。此后又過了數日,轉眼便到了四月初八,正是張三豐出關的日子。推門而出前心里想的還是難得百歲壽誕,七名弟子卻不能齊集,未免美中不足,推門而出后第一眼見到的,便是直到上一刻還被自己惦念著的失蹤多年的弟子。便是張三豐活了一百歲修煉八十幾年,早已胸懷空明,萬物不縈于心,此時此刻也不由晃了晃神,待得張翠山飛撲而來跪倒在他面前,哽咽地連聲叫著師父,方才回過神來,忙彎身將他扶起,師徒倆四目相對,歡喜得齊齊流下淚來。如此武當上下總算匯聚齊全,轉天又將到張三豐的百歲壽誕,闔派上下喜氣洋洋,觀內外到處都是笑語歡聲。剛出關的張三豐被武當七俠迎走服侍著去梳洗漱沐,更衣換巾了,師徒幾人短則九個月,長則有十年不見,自是有不少話說。這樣的場合便不似昨日那般,適合宋青書出場了,于是他干脆跟張三豐告了個禮,而后便來到紫霄宮正殿,督率三代弟子和火工道人、眾道童們四處打掃布置起來。四月初九,張三豐百歲大壽。宋青書清早起身,換上母親送來的嶄新衣袍,直奔紫霄宮大廳。他到得并不算晚,可進得廳中,卻見平日里十分寬敞的大廳這會兒竟已經密密麻麻坐滿了人。人群中間,除了幾個迎客童子在忙碌地來回穿梭,為這些陌生的客人們斟茶倒水,便是宋遠橋、俞蓮舟等人也親自行走于其間,與一些客人們談笑寒暄。宋青書不著痕跡地微微蹙眉。這些人一個個瞧著都眼生得緊,三五成群涇渭分明地坐在一起,最靠近大廳中央張三豐所坐之處,更有幾伙人看起來分外顯眼,讓人想要猜不出他們的身份都難。在別人的壽宴上如此毫無禮數地不請自來,大多數人還明藏暗躲,攜兵帶刃……這些人打的什么主意,還真叫人一目了然。宋青書暗自嗤笑一聲,穿過人群,走向大廳正中——“徒孫宋青書,恭祝太師父百歲壽誕。愿太師父日月昌明,松鶴長春?!?/br>不高不低,卻清晰到足以傳遍廳中每個角落的祝壽聲響起,將大廳內高高低低的談話議論聲盡數壓下。廳內眾人聞聲齊怔,下意識抬眼向廳中望去,就見一身著白色道袍的少年正站在大廳中央,身姿挺拔芝蘭玉樹,面如冠玉風華灼灼。遠遠望去,當真是清逸出塵,飄然若仙。——好一個萬里挑一的人物!作者有話要說:系統提示,您的好友【逼格】已上線。下章就是各大門派聯手大鬧張真人百歲壽宴啦,咱們且等著看青書巨巨如何教他們做人o( ̄ヘ ̄o#)!第7章宋青書年方束發,尚未下山行走,于江湖上自然聲名不顯。然他終究乃是宋遠橋之子,姓名不說廣為流傳,一些叫得上名號的幫派還是知曉的,如今見得他本人,不少人都在心里想著,有如此繼任者,這下武當百年之內,恐無沒落之憂了。張三豐對宋青書自也是極為喜愛的。又見這平日慣不愛出風頭,便是武當弟子大比,也是點到為止,絕不炫耀自己一身所學的徒孫,今日竟是如此招搖,一聲響徹大殿的祝壽聲,將雄渾內力盡顯,知他這是意在震懾在場諸人,同時也提醒他們莫要攪了自己的百歲壽宴,心下不由大感驕傲熨帖。當下便叫了宋青書到自己身邊,笑盈盈將他介紹給在座的眾人。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