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36
無路可退,必定會陷入惶恐。屆時再讓部分糧隊從蜀地出發,東來給各個城池送糧,就讓他們被趙軍攔截——” 原箴:“東邊的數座城池,打不下來就可能餓死。他們惶恐之下,必定會循著送糧隊伍來的方向,想要往蜀地走。更何況蜀地富庶天下聞名,當年也有很多人說楚國攻下巴蜀并沒有費多少力氣……他們如果輜重糧食不夠,應該很大幾率會往蜀地走?!?/br> 辛翳:“引著過去便是。一旦入蜀,楚國將士都是山林作戰的好手,再加上地勢復雜,分割他們易如反掌?!?/br> 原箴:“就算晉國配合我們,那趙國難道不會想辦法回攻么?而且我們真的就放著成周不管?” 南河笑了笑:“已經春天了,黃河解凍,相信晉國,有辦法把他們留在黃河南岸。去年冬日有多冷,今年春天的黃河就有多洶涌,這天塹可能過得去幾百人,卻不可能再將數萬大軍送回趙國了?!?/br> 原箴:“那圍打邯鄲,晉國還能派誰?” 辛翳插嘴了:“晉王后。論打趙國的本事,天底下她是頭一號人?!?/br> 第233章 靈臺 趙國并不是完全不知道成周對自己的重要性,他們派遣了大量的士兵去駐守渡橋與成周城。又有大量船舶??吭诔芍芨浇?。這些船只絕大多數是晉國舊有的船只, 趙國在攻打下魏國之前從來沒有靠過黃河, 這三年雖然想要多造船只, 但趙國從來沒有過造船的技術, 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發展起來的。 要是這時候再想從他國學習造船技術,已經不太可能。 畢竟各國之間相互猜疑,局勢緊張,趙國要是能夠造船,關系到南北多個國家,這項技術就向趙國封鎖了。 但趙國也利用當年奪下的魏國的船只,積極cao練水師。他們也知道, 南下打楚國, 沒有水師可不成。但趙國也知道, 他們如今用的絕大多數的船只都是從別國手里搶來的,如果這時候不積極發動戰爭,搶奪技術和船只,往后這些船只損壞或破舊之后, 他們就更沒有優勢了。 而趙國卻不知道, 晉國人馬逃走后,“不幸”留在成周的大批船只,早已被動過手指。 但這一切的小手段,都在寶船與大軍的腳下悄悄的進行。 看似不能撼動大軍的手段,卻在設好的局與精巧的安排下,能夠讓大批軍隊癱瘓。 先是守在渡橋附近的將士看到長長的渡橋中段, 似乎有火光隱隱冒起,他們還以為有敵營細作潛入,但抬頭張望過去,卻沒看到火光燃起來。而就算是火光點燃,這些船只都由鐵索貫通,就算船只全都被砸毀點燃,只要鐵索還在,他們想要再搭建渡橋就是輕而易舉。 不過渡橋實在重要,數名將士不太放心,仍然帶人踏上渡橋想要查看,茫茫夜色中,他們才走到一半,忽然聽到轟隆一聲響,前頭士兵驚恐后退了半步,腳下猛然亂晃,向下一跌,滾進了江水中!被鋼索貫穿的船只像一個個斷了繩的珍珠項鏈,不再成列,朝下游飛速脫離,他們急忙扒住那些開始順著湍急的水流向下滾去的船只,卻只看著那寬闊的能二乘并駕的渡橋,已經消失在黑色的水面上了。 初春仍然冰冷的河水讓每個人打起了哆嗦,但更讓他們恐懼的是—— 無聲無息之間,他們幾百人要守的最關鍵的渡橋,就這么被——毀了?! 那可是手腕粗細的鐵索連接,前些天還有那么多車馬出入,怎么就斷了! 他們卻不知道,他們的渡橋斷裂的消息震驚了南岸的趙軍,他們連忙去查看更多的渡橋,就在他們急忙奔上渡橋的時候,這前些日子承重過車馬與幾百人的渡橋,應聲而斷,將他們吞沒和兩截鐵索,吞沒進了黑色河水中。在這個夜晚,一些不起眼的小小火光閃現,六座渡橋,就像是施了巫術似的突然被毀。 帶軍進入楚境的巨鹿君,就是聽到了這消息,怕也是想不明白啊。 他可是親自檢查過的,也在驗收當日,帶著四十輛戰車,士兵三百人,站在渡橋上蹦跶,來試驗這座渡橋的穩固性…… 可如果他問問身邊的兵武工匠,或許就心里有了幾分數。 晉國也算是制作鐵器比較強的國家,技術雖不比齊國,但勝在耐用持久。生產鐵器,勝在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四步,這幾步都是鐵器熱加工的手工,都旨在提高鐵器的某方面的性能,但唯有淬火與回火,這二者缺一不可。 淬火就是將鐵器加熱到高溫,然后再猛然浸入冷水冷油中,讓鐵器硬度變強,但更加脆。此時就需要回火工藝,讓它加溫、保溫,再慢慢降低溫度冷卻,這就能大幅改善淬火導致的變脆,也保留了鐵器的硬度。 如果是沒有仔細打過的生鐵,淬火之后就更容易脆裂。 淬火之后如果不回火,那鐵器幾乎就是遇到彎折力就會斷裂。 晉國的手段,就是在貫穿渡船的鐵索環扣中,藏了一截絕看不出來的碳比稍高的環扣,雖然有些脆,但耐磨又硬度高,渡船的鐵索大多被兩頭拽拉,它并不會斷裂。 而晉國早在舊周早期,作為當年的北方第一強國,就發現了鼓風技術,手動的小鼓風機也出現,這次便有一支隊伍帶著手動鼓風機與木炭登上小船,偽裝旗幟與打扮,在夜色之中靠近渡橋,而后將那一端環扣用鼓風機和木炭加熱,而后迅速浸泡在冰冷的江水之后,黃河冰冷的水流是最好的降溫材料,這樣的等它變回鐵色,再從水中拿出,繼續淬火加熱—— 誰都沒想到,這六座渡橋的關鍵都在這一小節鐵索環扣上。 只有帶著鼓風機與煤炭,在晉國士兵護送下前來的工匠心里有數。 他們更佩服的是提出這個想法的人。膽大卻注重細節,用鐵器的一個小特性,坑了整個南下數萬人的趙軍。 晉國工匠心里有數,幾次淬火之后,這截鐵索環扣看似粗,但實則用上好的兵器多劈砍幾次,它就可能斷裂。但他們不打算用這個辦法。 幾個士兵照著詳細囑咐過的計劃,在船體上嵌了一條上好的鐵棍,卡在那脆弱的鐵索環扣附近,只要有人在上頭走動,鐵索晃動,就會砸在鐵棍上,不出幾次,鐵索的環扣就會斷裂,到時候渡船會立刻散開,也將渡橋上的人馬統統卷入河水里。 他們想的是第二天清晨,趙軍士兵通行的時候就會斷裂。誰能料到南岸士兵十分警覺,他們的一次淬火的火光沒被掩飾住,就立刻引起士兵登上渡橋查看,天還沒亮,就因為趙國士兵提前登渡橋去查探,提前斷裂—— 但禍不單行,晉國在某些人的指導下,也開始實行了這種外科手術級別的精妙戰爭手段。 到第二天天剛亮,不少守在大型寶船上的士兵,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