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63
忙又笑道:“能服侍陛下,是小臣的榮光……” 胡亥擺擺手,道:“朕心里有個想頭——朕想把你寫的隸書,做成制式,傳閱天下。以后吏員文人,就以這隸書作為規范……” 趙高徹底愣住。 他從前也寫過幾篇作為典范的文字,不過那是跟李斯一起,而且真正被先帝采納了的也只有一篇——沒等推行開,就天下大亂了,命都保不住,更沒有人考慮寫字的事兒。 胡亥起身走動,驅散睡意,道:“你覺得如何?” 自己寫的字,會成為天下讀書人學習的范本,甚至代代流傳——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比皇帝格調更高的存在。 趙高平時妙語如珠,此時卻忽然嘴唇發顫,有點說不出話來。 頓了頓,趙高舔著發干的嘴唇,勉強笑道:“陛下,小臣是什么貨色?您就別開這玩笑了……”他雖然身居高官,為天子信臣,卻始終有囿于出身的文化不自信。 胡亥笑道:“朕說你行就行——你只說,你愿不愿意寫?!?/br> “臣,愿意!” 胡亥笑道:“那就這么說定了!” 他望著殿外的星空,心里計算著輕重緩急,喃喃道:“等與韓信之事定了,便推行此事……” 想到要與韓信商議之事,胡亥眉心皺了起來。 次日,楚王韓信果然抵達咸陽城,比使臣所說,更早了一日。 正是皇命所召,披星戴月,不得延誤。 第187章 聽聞韓信趕到,胡亥眉心褶皺更深了幾分。 這次他特意召集韓信前來, 又留住淮南王與呂雉, 都是為了一樁大事。 這樁大事, 至少表面上看起來是為了對匈奴用兵鋪路。 即使東胡公主賀蘭雁去聯合鮮卑山、烏桓山余部的事情進行順利, 胡亥想要聯合出兵, 還有最大的一個難題——那就是糧餉。 此前□□,整個帝國的家底打了個精光。 現在光復不過兩年,只不過剛剛恢復了天下秩序, 黔首還在逐漸恢復耕作的過程中。不提早前赦免賦稅的地區,為了鼓勵流民回到原籍、促進農業,如今普遍實行的乃是十五什一的稅率,剛好可以敷衍朝廷用度、官吏薪俸。 這種情況下, 帝國想要支持一場對外的戰爭, 從哪里憑空弄這么多的糧餉來呢? 私底下, 胡亥召見馮劫、李由, 商議過好幾次。 因為對匈奴用兵一事, 乃是機密, 所以不可能公開討論。 饒是以馮劫、李由的資歷見識,也覺得這著實是一樁大難題, 兩人都覺得以現在的國情來說,再起戰爭, 實在不是明智之舉——一著不慎,便再度崩盤。 馮劫越想越是發愁,道:“陛下若這幾年便要用兵, 只能是增加賦稅,可是天下初定,黔首尚未完全歸順,一旦催逼過甚……” 李由也道:“這還只是糧餉。到時候難免還要征召青壯,送上戰場。天下苦于兵事已經太久了??峙轮厝寂f怨……” 總之,兩人都覺得短期內用兵,不是明智之舉。 胡亥對李由道:“老丞相怎么說?” 這問的是李斯。 因年事已高,李斯得了恩典,平素都在家中頤養。 李由道:“家父說,當今情形,令黔首安定農耕,撫育后代,與民休息。如此二三十載,再言兵事,猶未為晚?!?/br> 胡亥沉默不語。 其實何止二三十載,真實歷史上,直到過了文景之治,到了漢武帝之時,中原才積蓄了足夠的力量向外擴張——那是三四代人的積累??! 現在,他想要在幾年之內,就做到三四代人的積累才能達到的成就,簡直是癡人說夢。 李由又道:“不過家父也說,陛下行事,自有道理,臣等駑鈍,只怕還未領會其中深意?!?/br> 胡亥微微一笑,道:“老丞相這話見得明白?!?/br> 李由一愣,與馮劫對視一眼。 殿中并無旁人,李由與馮劫乃是心腹重臣。 胡亥踱步殿中,沉吟著徐徐道:“若能聯合鮮卑、烏桓,把匈奴打服,自然是最好。然而國情如此,實在不是人力所能成就的,端看天意?!彼D了頓,又道:“朕是要借著征匈奴一事,從諸侯王手中收回部分權力,免得留作禍患?!?/br> 這才是重點! 李由與馮劫都斂容靜聽。 胡亥垂著眼睛,面色平靜。 這一盤棋早已在他胸中推演過無數遍。 此刻他把棋路一一道來,解說得清晰明白。 “當初項羽入關,劉邦反出,曾據有咸陽,將皇家園林、湖澤、山野都開放給黔首。這些原本進獻宮中之物,既然已為黔首所有,那么朕便不好因一己之私再收回來?!焙プ聛?,喝了口水潤潤喉嚨。 馮劫趁隙試探道:“陛下是要借著對匈奴用兵一事,以征集糧餉之名,將山河湖澤收歸朝廷?” 胡亥贊賞地看了他一眼。 馮劫擔憂道:“恐引物議?!?/br> 一個“與民爭利”的帽子扣上來,可不是那么舒服的。 胡亥聞言一哂,道:“這些資源開放給黔首,便果真能夠利于平民么?朕看未必。這是剛剛放開,你再等二年,朕跟你保證,山河湖澤,凡是居有者,都為大富豪大貴族——與普通黔首分毫關系都沒有?!?/br> 馮劫低頭,不得不承認皇帝的遠見。 胡亥復又起身,邊踱步邊道:“這是其一,還有其二。如今諸侯國內,一切官職,都如小朝廷。而諸侯國內的征稅,各有體系,等征集之后,只送幾分給朝廷。朕對這個‘幾分’不滿意。況且各諸侯國都有采礦的權力。朕知道淮南王仗著境內的銅礦,只靠鑄銅便足夠用度,竟然可以連十五什一的稅都不征收——封地內的黔首都稱贊他,附近的流民也前去歸順??墒羌毦科饋?,這銅礦乃是天賜萬民之物,卻為淮南王一人所有,用以邀買美名。長此以往,其實力增長,必然漸生異心?!?/br> 馮劫與李由都明白此種厲害,只聽了幾句,便都面色沉重起來。 胡亥呆著臉出神了一瞬——便是兩千年后,國稅與地稅之間也是彼此爭奪的關系,更何況是此時的朝廷與封國。 若是平白無事,要諸侯王主動吐出口中的利益,那是非得打一仗不可的。 不然——原本好好的二八分,忽然你說八二分就八二分了,憑什么?你拳頭最硬么? 胡亥收回思緒,道:“聯合攻打匈奴一事,能畢其功于一役,自然是最好不過的。即便是不能,借著此事,能收攏諸侯國的權力,使鹽鐵等為中央朝廷專營,也是一樁好事?!?/br> 一樁加強中央集權的“好事”。 馮劫與李由都聽懂了背后的深意。 馮劫由衷地感嘆道:“陛下此舉,功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