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4
將來卻要“腆居國丈尊位”,他感覺這樣不行,這樣不對,請求皇帝給個機會,讓他也為大秦拋頭顱、灑熱血。 胡亥怎么可能把這功勞放到劉邦手中? 劉邦自己也心知肚明這一點。 但是該做的姿態還是要做的。, 而胡亥盤點朝中將領,這一戰要派出的,便是他準備培養的新主將。 像楚王韓信、蒙鹽等人,功勞已經足夠大,閱歷也足夠多了。 李由、馮劫都是相門后人,允文允武,然而這是要留在中央的人才。 最后,胡亥選擇了秦嘉。 秦嘉,是從南越就跟隨他的,算是比較早的追隨者。 之后,秦嘉按照他的安排,領兵前去支援蒙鹽,并臥底楚軍,最終凱旋歸來。 論帶兵經驗,這秦嘉有;論忠誠度,這秦嘉也不錯。 若是好好打磨一番,這秦嘉也可做個守成將軍。 定了秦嘉,胡亥也要給歸順的諸侯一點甜頭,好給天下起榜樣作用。 其中,衡山王吳芮又相對來說比較合適。征戰中,這吳芮三邊不沾,但是歸順大秦,他是第一批,而且他的封地本就離臨江王封地最近,也了解當地民情地勢。 胡亥初步定下了秦嘉與吳芮搭檔的陣容,在正式昭告天下之前,先與左右丞相商議。 馮去疾強拖病體,入宮覲見,虛弱道:“陛下三思?!?/br> 胡亥正色道:“老丞相請講?!?/br> 馮去疾如今干瘦得幾乎只剩了一把骨頭,咳嗽連連,斷斷續續道:“陛下,如今天下看似平定,實際危險比之七年前尤甚。臨江王豎子謀反,不足為懼。但是眾諸侯都看著吶。他們這會兒按兵不動,便是還在掂量,要看這臨江王下場如何,我大秦國力又如何。所以平臨江王叛亂,這一戰,只能贏,不能輸。一旦打輸了,立時便是諸侯蜂擁而上,大戰再臨?!?/br> 胡亥聽得面色沉重,離座長揖道:“謝老丞相教誨。朕此前一心想著大秦來日風光,卻是忽略了眼下?!?/br> “陛下高瞻遠矚,走一步,看十步,非臣等所能及?!瘪T去疾顫巍巍道:“眼前事,正該老臣等來提醒陛下?!?/br> 胡亥踱步,思索道:“如此一來,秦嘉與吳芮結伴,便不是最穩妥的選擇了?!?/br> “陛下英明?!?/br> 胡亥嘆息道:“若要必勝,朕其實知道該派何人?!?/br> 大秦百戰百勝的將軍,便是如今的楚王韓信。 馮去疾白眉長垂,道:“其實此戰的重要性,不用老臣來說,陛下早已想到。只是兩害相權取其輕,陛下是寧愿冒著此戰可能輸掉的風險,也不愿起用楚王韓信。老臣斗膽,敢問為何?” “為何?”胡亥腳步慢下來,似在自問,“韓信他……” 韓信他攻城略地,為大秦立下汗馬功勞,離間漢齊,聯漢滅楚,未有反跡。 未有反跡,是否也未有反心呢? 胡亥長嘆道:“是朕錯了。論心千古無完人?!?/br> 當初劉邦散布流言,離間胡亥與韓信,胡亥并未中計。 可是這并不意味著胡亥就完全信任韓信了。 這實在也不能怪胡亥。 而是韓信面對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以天下為誘餌,但凡男兒,有幾個能忍得??? 而韓信扣留了夏臨淵與李甲兩人長達數月,更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這便是韓信動搖過的鐵證。 就像某位領導人曾經說過的,“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 胡亥雖然當時未中離間計,但是因為時移世易,因為韓信扣留使者的舉動,還是在心中存了芥蒂。 所以到了這等可用韓信,也可用別人的時候,胡亥哪怕是冒一點風險,也還是選擇了秦嘉與吳芮。 馮去疾看皇帝面色,便知道他自己已想明白過來,便道:“老臣虛長陛下五十歲,托賴祖宗庇佑,有三兒兩女,如今連孫子都要娶親了。別看這么個家族,比不得陛下管理偌大的天下,可是紛繁事務,比之治理天下,也并不少頭疼。老臣長子長孫是個爭氣的,給他安排在蕭少府手下做事兒??墒嵌肯眿D便不樂意了,也想著給自己的兒子謀差事……” 胡亥聽馮去疾忽然扯到他自己的家事,愣了一愣,還當是人老了,難免會返老還童,跟小孩似的,一時糊涂,要給他孫子謀個差事。雖然錯愕,胡亥看在馮去疾面子上,還是微笑聽著,心思卻已經從馮去疾口中的家事上飄遠了,想著遠在楚地的韓信,眼皮子底下搞事兒的劉邦,死不松口的項羽…… 誰知道馮去疾話鋒一轉,嘆道:“到了這個歲數,老臣活明白了一件事:不聾不啞不做家翁。難道老臣的三個兒子,沒有孝敬父親的心嗎?只不過他們愛子之心更甚罷了。父子如此,君臣一理。難道做臣子的,沒有忠君之心嗎?不過是他們更珍愛自己的性命罷了。這都是人之常情,若一味苛求,便難得圓滿?!?/br> 這話說得透徹。 而且肯說這話給皇帝聽,足見其真心。 胡亥聽進去了,一時為誤會了馮去疾的用意而感到羞愧,懇切道:“老丞相教朕良多?!?/br> 馮去疾久病高齡,已是體力不支,起身告退。 胡亥扶著他送出去,又問道:“你那兩個孫子叫什么?等底下報上來,朕都留意著。老丞相你放心……” “這如何敢當?”馮去疾一面推辭,一面把兩個孫子名字都給說了,一曰馮玥,一曰馮琦。 胡亥送走了馮去疾,往回走著,忽然一樂:這馮去疾看似忠厚,卻也是只老狐貍,嘴上說著道理,不聲不響就把倆孫子的前程給鋪好了。 能在朝堂要職屹立數十年不倒,不管是李斯還是馮去疾,哪個不是七竅玲瓏心呢? “難道老臣的三個兒子,沒有孝敬父親的心嗎?只不過他們愛子之心更甚罷了?!?/br> “難道做臣子的,沒有忠君之心嗎?不過是他們更珍愛自己的性命罷了?!?/br> 馮去疾的話,意料之外地,一直在胡亥腦海中盤旋。 雖然洗腦包都是說,忠君不怕死。 可是千古歷史,真能做到的又有幾人呢? 忽然,胡亥腳步頓住——韓信扣住使者,要求更為楚王,難道是要反叛嗎? 不,若韓信果真要反叛,自然會縝密計劃,消除他的疑心,待時機成熟,便揮兵西進。 他扣住使者,要求更為楚王,恰恰是他沒有反心的證明。 韓信不是要反,而是不敢相信他。 或者說,是手握重兵的將軍,不知道皇帝的胸懷究竟能寬大到什么程度,所以一步步提高要求試探,想要求一則安心,卻是越求越不安。 想明白了這一下,胡亥如釋重負。 翌日,胡亥發旨,前往平定臨江王叛亂之人,為楚王韓信。 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