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84
卻原來,這幾家鳳字號的青樓,真的跟皇室沾邊。 金鳳院竟然是原本的忠順王與四大郡王的游樂場所。 因為交給贖身的奴才打理,故而,沒有被查出來。 然后,忠順王父子死了,郡王府倒了三家,因為只斬了匪首嫡枝,側枝竟然渾水摸魚,悄悄把妓院兌出去了。 金鳳院兌換給三皇子的岳父家-顧家。 當初,三皇子犯事之前,三皇子妃就死了。 故而,三皇子的過錯沒有牽連他的岳父。 新鳳妓院是誰開辦呢? 竟然是八皇子妃。 八皇子為何要辦這么一家青樓,卻是受了表哥家生意的啟迪。 她是憎恨乾元帝與小花精兩口子,想了這個么惡心的法子。 她想著,這等下作的地方,上等人哪里會去呢? 忠順王都犯了死罪,這金鳳院都沒暴露。 難道她開個生意會被識破? 小花精得知事情始末,真是哭笑不得。 八皇子妃揣摩人心真是有一套。 榮幸二府有家訓,誰敢上青樓,打折腿桿,驅逐除族。 即便有人偷著去了,回家來誰敢透露? 也沒人往這個方面想。 正所謂民不舉官不究。 若非這一回老鴇子惹惱了小花精,這事兒真是要混過去。 乾元帝大怒,皇子犯了大不敬,那也是死罪。 尤其八皇子曾經處處幫著大皇子跟乾元帝爭鋒? 挑唆十四替他傳遞消息,攻訐自己,差點丟掉太子位。 正所謂新仇舊恨。 錦衣衛上門,封閉了八皇子府。 八皇子兩夫妻抓進了宗人府。 宗令忠靖王親自審訊,八皇子一言不發。 八皇子妃卻推脫說是自己的奶娘私自經商,她一無所知。 這話鬼都不信。 但是,她既然這么說,宗令就這么上報。 這個大長公主是嘉和帝的小姑姑,已經故去多年。 兒子讀書很不錯,也許是嘉和帝放水,得中了進士,做到禮部侍郎致仕。 若非三皇子犯事,他受到牽連,被人排擠,他其實還可以做官坐到死,也不會被人排擠。 當初駙馬爺是江南的書香門第,這個顧侍郎年輕的時候很受追捧。 官兒不是很大,地位卻是很高,很得嘉和帝的看重。 沒想到老了老了,卻受到牽連。 再有八皇子妃娘家,也統統抓起來了。 奶娘在順天府的奴籍還在八皇子妃娘家的戶籍上。 既然八皇子妃推脫不是她主使,一個奴婢怎么有膽子? 那肯定就是八皇子妃娘家主使。 已故輕車都尉府吳家上下,都被逮進了錦衣衛。 大長公主一兒一女全部牽涉進十惡不赦的大不敬之罪,悉數下獄的消息,傳到嘉和帝耳朵里。 大長公主曾經跟嘉和帝感情很好。 嘉和帝剛剛出京,還沒緩過勁兒來,他不想回京來回折騰,卻是不想小姑姑一家血脈斷絕。 因此派遣御前侍衛給乾元帝寫了張字條,頂頭一個大大的”赦”字。 下有注解:律法不外人情,血濃于水。 乾元帝氣得一口老血吐出來,卻不敢不接旨。 他把嘉和帝的信件給小花精觀看:“朕對不起梓童?!?/br> 小花精其實對八皇子妃這種小孩子的搞法,很不以為意。 乾元帝見小花精不做聲,以為她生氣了,隧道:“瑗兒放心,血濃于水是不錯。 八皇子妃跟咱們可沒血緣,老八治家不嚴,圈禁十年。 潑婦送進慎刑司?!?/br> 第210章 三皇子岳父侍郎府, 雖有嘉和帝干涉沒有問斬。 但是,顧家長子(接收金鳳樓者)仗責四十大板, 發配三千里到漠北臺站效力。 遇赦不赦。 顧駙馬嫡枝發還原籍,子孫三代內不能科舉做官。 八皇子的岳家實在是被八皇子妃陷害。 他們氣憤之下同意把八皇子妃送進慎刑司,只問了個治家不嚴,罷黜了官職,發還原籍。 至此, 大長公主一支,在京都絕跡。 至少百年內不能進京了。 八皇子被圈禁了, 皇太后做主,給八皇子賠了三個宮女進府伺候。 其實就是監督八皇子的一言一行。 小花精早覺得八皇子鬧不出什么大動靜, 自從他被圈禁就不理睬了。 三皇子一再搞事, 在嘉和帝圈禁十年的基礎, 再加十年圈禁。 同時, 把三皇子府的太監侍衛全部換了,狗洞貓洞全部堵得嚴實。 免得下次出了事, 又推到狗洞貓洞身上。 三皇子今年三十六, 再過十五年出來,五十老幾, 大約想要蹦噠也蹦不動了。 皇城之前倒了九家王府郡王府, 五家公府。 這一次又倒了兩座皇子府, 順帶一個順天府尹被降職, 趕出皇城去甘肅做知府。 級別沒降, 其實就是貶謫, 戴罪立功去了。 他之所以保留知府的級別,卻是因為災區官員一查到底,大約要換掉大半,官員缺口大。 順天府尹能力有,就是太過明哲保身,一點點有疑問的官司就一推二五六,生怕擔責任。 乾元帝給他下了最后通牒,若是不能盤活一府百姓的生計,自個掛冠求去。 子孫三代不許科舉入仕。 順天府尹出身江南的書香門第余家。 他就是自己餓死也不敢餓死百姓。 不然,他返鄉也會被家族除名。整個余家也會蒙羞。 順天府尹既要能干,處事圓滑,還要有一身硬骨頭,關鍵時刻敢跟強權爭鋒。 這種人實在難以尋覓。 按照乾元帝的心思,他十三弟很合適。 可是,十三管著步軍衙門與九門,還是御前大臣。 而今還在負責清理直隸的隱田,三頭六臂也忙不過來。 乾元帝問計內閣。 張閣老提了一個人選,這人就是乾元帝還是四皇子時候的伴讀:郡馬府文昌侯萬家的嫡長子。 這個嫡長子原本沒有什么毛病。 但是,合不該他的夫人出自先繕國公家。 繕國公長子是廢太子郡馬,附逆問斬。 郡馬府與石家是姻親受了牽連。 老郡主親自向嘉和帝求情。 嘉和帝查證之后,覺得郡馬府確實受了冤枉,主要皇家骨血。 要說廢太子謀反株連九族,嘉和帝這個親爹也在株連之列。 嘉和帝開恩,將郡馬府置身事外。 但是,御史卻咬著郡馬府長子萬之壽不休妻,是同情逆賊。 石氏嫁進萬家十五年,生了三個嫡子,兩個嫡女。 并且,鄭大爺膝下還有兩個庶子,三個庶女。 這個石氏的做派,郡主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