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1
在那家青樓里,便知此人十有八九就住在那兒。一撮才子同住風流之地,吟風弄月、作畫訟詩,應當好尋的。既然今生讓疏長喻遇見了,他便打算去會會那才子,說不定救他一命,還能保一個國祚之才。不過,疏長喻自然不知,這一日下午,大理寺卿景牧大人恰好也帶人外出查案。所查的那貪官私自經營的青樓,就在春水巷。作者有話要說: 我昨天晚上!看水大的看了個通宵??!哭了一整夜orz果然看虐文會頭禿……但是??!欲罷不能!水大賽高!——另外下章出場的這個書生是有原型噠~借用了歷史上的典故。話說康熙年間,江南科場考官舞弊,于是眾考生被召入京城重考。其中,有個叫吳兆騫的名士因為考試時緊張,發揮失常,被判為作弊,流放寧古塔。后來他的摯友顧貞觀為了救他,去了京城,終于成了納蘭性德的老師。他獻詩給納蘭性德,納蘭性德看后被感動得痛哭,于是求父親救下了吳兆騫。“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本褪菑倪@首詩里來的啦~第37章[捉蟲]戴文良對他這番做派頗為不滿。“先前還取笑我,這才多長一會時間,就又要扯著我往青樓去?!贝魑牧急г沟??!拔疑洗瓮莾喝?是因為推辭不掉那幾個同僚的邀請,此番……”說到這兒,他又支支吾吾地不出聲了。疏長喻挑眉:“怎么,是怕你家謝二姑娘吃味,故而不敢去?”“嘿!誰怕啦!”戴文良聞言登時炸了毛。“我怕了,是我怕?!笔栝L喻一邊領著他出門上了馬車,一邊笑瞇瞇地道。戴文良聽得出他語氣中的戲謔,一時間尷尬又沒面子,坐在馬車里直搓手。片刻后,他低聲教育道:“你別光此時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待你哪一日心中有了人,到時候定會后悔的?!?/br>疏長喻竟不知為何,腦海中登時開始描摹景牧若是知道了,會作何反應。只一瞬,他便被自己的想法嚇了一跳,像是掩耳盜鈴般,挑眉滿不在乎道:“這有什么可后悔的,我不過去喝壺杏花酒?!?/br>“以后你就知道了?!贝魑牧监絿伒?。“你看看,你還嫌我們文官行事作風過于小氣?!笔栝L喻笑著數落道?!澳憧茨悻F在這幅閨閣小娘子般的模樣?”戴文良聞言,重重地冷哼了一聲。——待馬車駛進了春水巷,周遭便熱鬧了起來。這春水巷向來是尋歡作樂的地兒,街道雖不太寬敞,但兩邊人來人往,更是車如流水。那兩側的店面樓閣,皆是青紗帳慢,旖旎溫柔的,驟一進來,便像是跌進了溫柔鄉似的。疏長喻前世都沒來過,此時便頗好奇地揭開簾子向外看。戴文良卻像是通身都難受一般,僵硬地正襟危坐。馬車緩緩停在了一處樓前。疏長喻率先下了車,吩咐車夫就在樓下等著。門口那老鴇長了雙慣會識人的毒辣眼睛,只一眼,便知道這馬車中的客人非富即貴,是得好好伺候的主兒。待疏長喻扯著戴文良下了車,老鴇便親熱地迎上來,先給他二人一人行了一禮。“我聽人說,你們家的杏花酒是兆京一絕?!笔栝L喻雖未來過,但和那束手束腳的戴文良比起來,可是頗為游刃有余,一邊往里走,一邊同那老鴇交談道。那老鴇一邊風姿搖曳地引著他往里走,一邊笑道:“兆京一絕自不敢當,但這樓里的酒就像樓里的姑娘一般——爺您若喝了,定是唇齒留香,念念不忘?!?/br>“今日我二人來,便是沖著這酒的?!笔栝L喻笑道?!安贿^你們這兒的規矩我也懂。便隨便來兩個彈曲子的清倌就好?!?/br>老鴇連忙應下,又問道:“二位爺是坐大廳,還是尋個清凈包房?”疏長喻問道:“過些時日京中便要重新考校湖州鄉試考生,你們這兒定是也住進不少吧?”老鴇忙應是,接著從善如流道:“爺既要尋這風雅,奴就給爺安排在那群書生隔壁可好?”疏長喻笑著點頭。待那老鴇派人引著他們上樓,戴文良跟上來,低聲問道:“你還說自己是第一次來?好你個疏敬臣,那如何這般熟稔?”疏長喻聞言挑了挑眉,道:“不過依樣畫葫蘆罷了,誰會像你這童子雞一般做派?”疏長喻說這話時,面不改色心不跳,就像那個活了兩輩子都仍舊是童子雞的人不是他一般。待他二人進了那包房,便隱約能聽到隔壁高談闊論的聲音了。沒一會,侍女便將杏花酒并幾盤小菜送了進來,又過了片刻,兩個清倌一個抱琵琶一個抱古琴,走了進來。兩個清倌先向他二人行了禮,自報了名字。疏長喻也沒注意聽,便抬了抬手,示意二人坐下彈琴了。戴文良卻是皺著眉,盯著那抱琵琶的女子多看了好幾眼。疏長喻一眼便看到了,笑著打趣道:“怎么,比你家謝二姑娘還好看?”戴文良連忙收回目光,狠狠啐了他一口。不過,他心里卻有幾分猶疑。這抱琵琶的女子,看著頗為眼熟,像是上次他和幾個同僚來青樓,陪著其中一位一度春宵了的紅倌兒。他心想,許是看錯了。他便和疏長喻坐在那兒,飲酒談了會天。這家青樓的杏花酒當真一絕,入口綿軟而不辛辣,咽進喉中,便自有一番蘊藉,教人回味無窮。疏長喻笑道:“他們家開青樓還真是虧了。這釀酒的手藝,怎么流落到煙花之地了呢?”就在這時,隔壁爭論的聲音漸漸大了起來,隱約聽到一個帶著青澀的舒朗男聲道:“這天下當是天下的,而非皇上一人的。孟子便有言,夫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這般說來,便當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br>這一番言論。擲地有聲地傳到了隔壁來,就連大字不識的戴文良都愣住了。片刻,他小聲問疏長喻道:“孟……孟子真說過這話?乖乖……他咋沒被砍頭呢!”疏長喻心中也大為震驚。乾寧帝本就不喜孟子,一度在朝中禁談孟子的言論。而這人,居然敢在公眾場合里大談孟子之言,甚至能說出“民貴君輕”這般大逆不道的話來。疏長喻重活了一事,前世做的也是把君權踩在腳下的事。陰差陽錯的,他的觀點也和這人不謀而合——他們做臣子的,不是替君王效命的,是替天下眾生效力的。但這話,縱是疏長喻都不敢說,更何況這么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書生。疏長喻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