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86
總歸,現在出了成果。 玉榮很滿意。 “如此說來,產量如何?” 玉榮又是關心的問了話。 小桂子再是遞了一本小冊子。 玉榮接過來,又是仔細看來。 上面羅列清楚,這每月的收獲。 玉榮看得滿意。 “好,很好?!?/br> 玉榮點點頭。 鹽,在這一個時代里,跟錢沒兩樣。 至于玉榮的做法? 自然便是想著掙了錢。 至于跟皇帝出主意,改了鹽法? 那不存在的。 鹽鐵兩稅,這是國營。 她這一插手,里面問題太多。還可能給自己招來了無數的敵人。 沒手段,沒能耐時,最好安份。 而且,皇帝如何想? 又不知道。 玉榮能做的,就是也安排商行,也是經營鹽業。 在里面慢慢再摸清楚著鹽商們的底線。 打不倒,干脆混進去。 等摸透了,真有法子一下子利落的解決干凈時。 再跟皇帝提不遲。 顯然提了? 玉榮懷疑,她會給別人做了嫁衣裳。 她是皇后,不是皇帝的謀臣。 這里面的分寸,還是要拿捏的。 “這事情小桂子,由得你安排。本宮信你,把守住風聲?!?/br> 玉榮叮囑了話。 “奴才謹記?!?/br> 小桂子應了話。 “那便是按之前的計較,在內務府下面也開一家商行。就是行了鹽業之事。明里做了官鹽,暗中可以慢慢查了一些鹽業方面的底細?!?/br> 玉榮說道。 “奴才領旨?!?/br> 小桂子回話時,是非常的恭敬。 “嗯,本宮這兒,還新得一塊好硯,賞了你家小子。你家小子在五皇子跟前,也是一個機靈的?!?/br> 玉榮對于小桂子的養子,還是滿意的。 這是一個不錯的孩子,還是能勸一勸小五。 “謝娘娘的賞?!?/br> 小桂子得了賞,這自然是高興的。 至于養子做了五皇子的伴讀,這是皇后娘娘給的恩典。 對于伴讀挨打一事。 小桂子沒覺得有什么錯的。 這想出頭,就要吃苦。 這天下間的富貴,哪處都比不得皇宮。 能做了皇子的伴讀,就是前途在望。 這本身就是兩相情愿的事情。 玉榮滿意的是內務府又開了新財源。 可能的話,若是能將來內務府里的勢力更壯大了,能為改制鹽業的事情,那是出一份力。 當然,現在沒可能。 玉榮這邊是想了許多事情。 也是一步一步來,肯定不可能一時急于的求成。 正統十六年。 冬。 皇太后還是沒能熬過去。 在這一個年的臘月時。 皇太后薨。 皇太后的過逝,對于后宮而言,就是翻開新的一頁。 可謂是壓在玉榮頭頂的一座山,那是倒了。 玉榮的感情是復雜的。 對于皇太后她要感謝。 可對于武家的感觀,玉榮又不是那么喜歡,可以說討厭。 現在呢。 她卻要多一個武家女做兒媳。 皇太后薨,這是國喪。 皇帝都罷朝三日,以示哀思。 皇太后的身后事,更是隆重。 當然,也因為皇太后的薨逝,來年的皇家大選,這是推遲了一年。 正統十六年過去。 正統十七年來到。 因為國喪。 這一年,皇帝的萬壽節沒大辦。 玉榮的千秋節亦是如此。 這一年。 玉榮多是安份的盡了她的皇后本份。 她不多添了什么麻煩。 她只是等待了她的果實。 倒是東宮的太子越發的順風順水。 似乎一切的好事,都是向著東宮而去。 三皇子司馬賢很有壓力的。 若是以往,他會跟四弟談心。 可四弟指婚后。 這一兄弟間的感情總感覺著,似乎出現了一絲的隔核。 倒是四皇子、五皇子兩個在奪嫡上,那是避之的皇子。 這兩人走到了一起。 那是當一對逍遙皇子。 四皇子司馬禮的態度,就是做一個安靜的皇子。 他的一輩子就是一個富貴閑人。 五皇子司馬逸純粹是陶氣。 那是愛玩的性子。 正統十七年。 秋。 九月十五日。 這一天是皇長孫的拭兒禮。 因為國孝中。所以,依然沒大辦。 東宮,太子妃瞧著簡陋的試兒禮。 她心中自然是為兒子委屈的。 可是,沒法子,這在國喪中。 一切得從簡。 倒是皇帝在今日,給皇長孫賜了名。 司馬治。 這一個名字賜了。 也正式給皇孫上了皇家的玉碟。這便是正緊的大皇孫。 東宮。 太子妃摟了兒子。 她是心疼了自家的孩子。 這可謂是她的心肝寶貝。 怎么疼,都是覺得疼的怕少了。 這太子妃的做派,直惹得陳良娣、安良娣二人的羨慕。 至于嫉妒? 這二人還不敢。 這可是皇孫輩的獨苗苗。 多少人在盯緊了。 陳良娣、安良娣可不傻。 她倆膝下無嗣。這要爭,也是趕緊的早點為皇家開枝散葉,早點有親骨rou。 若不然,一切就是一場空。 等著秋過,冬來。 等著臘月時,國孝過了。 此時,也是近了年節。 一年又是要翻過一頁。 臨了新春。 皇家為了除舊迎新,也是非常的喜慶氣氛。 坤寧宮。 玉榮這兒在忙碌了,關于年節里的皇家宮宴。 以及皇家祭祖。 這些事情,可都不能馬虎的。 好在,都是年年如此。 這習慣了,也便是沒覺得真累人。 等著正統十七年一過。 迎來了正統十八年。 春。 萬壽節一過。 玉榮的千秋節,就是小小的辦一場,很是簡單的。 倒底玉榮的意思,還是今年會大選。 這大選要緊。 她的千秋節,真沒必要鋪張過了。 畢竟,皇太后的國喪剛過,一切從簡的好。 皇帝沒反駁,玉榮就當默認。 等著春來。 大選時。 朝堂上,吹起了一陣風。 今年的春祭,玉榮依然是亞祭。 這里面就是有人不滿意。 原來太子沒成年時。 皇后出頭,這有皇帝撐腰,自然可以。 現在,太子觀政,皇長孫都入了皇家玉碟。 可謂是儲君乃國本,這一人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