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85
是低了頭,還有些害羞的模樣。 哪一個未出嫁的姑娘,一聽了這事情,自然都是害羞的。 此時,她輕聲說道:“全憑母親做主就是,女兒信了母親的眼光?!?/br> 武二太太聽了這話后,滿意的點點頭。 說是問一問大姑娘的意思。 其時,還是武二太太做主的。 哪可能真讓武大姑娘做主? 這不過是做些面子情。 在武二太太看來,這養在跟前的就是不同。 這很貼心。 比起親生的女兒秀秀,更是貼心了。 “好,好。你放心,母親一定給你訂下一門好婚。讓你風風光光的大嫁?!?/br> 武二太太笑了,還是執了武大姑娘的手,那是滿意的拍了拍。 武大姑娘這兒是一個溫柔的性子。 一切由得武二太太做主。 那武二老爺那兒,武二太太就要好好的商量一下。 這不,等武二老爺一歸府。武二太太就讓人請來。 “老爺?!?/br> 武二太太說道:“有一件事情,要說老爺商量商量。是關乎了大姑娘的婚事?!?/br> “太太看中了哪家?” 武二老爺問道。 顯然在武二老爺的眼中,武二太太會問了話。這必然已經有了相中的人家。 武二太太點點頭。 “相中了幾家??蛇€要跟老爺議議。這各家自有自己的優點?!?/br> 武二太太說道:“還是盼著能給大姑娘挑一門親,也能給老爺結一份助力?!?/br> 聽著武二太太這么一提。 武二老爺來了興趣,他說道:“說說,我仔細聽聽?!?/br> 武二太太遞了一個小冊子。 “上面情況詳盡?!?/br> 武二老爺接過去,仔細的看了。 武大姑娘的身份擱這兒,她是庶女出身。到底矮一頭。 武二太太挑的人家,也是有講究的。 要么,是勛貴人家的庶子,這庶子配庶女,很般配。 可這等人家里,庶子一般都給養廢了。 庶子將來得一份家業??梢哉f,養活妻兒都勉強的事情。想有多大的做為? 很難。 至少,武二老爺沒聽著哪府上,哪個庶子顯露什么真本事來。 庶子不成。 至少,勛貴家的庶子不成。 勛貴府年資源,就那么多。那肯定緊著嫡子嫡脈一系。 勛貴這拋開。 這庶長女的婚事。 能挑的,便是文官、武官。 文官家,也是一個庶子。 可這庶子卻已經有了舉人的功名。這就不錯了,前途可期。 當然,這能不能考上進士,這是一個問題。 文官的升遷也不容易。 那可能熬一輩子,熬不出來一個進士,舉人的功名有補官的資格。 問題在于,這一個庶子可能得不到家族中的太多的資源。 這又回到了一個原本的問題上。 這等舉人的前途如何? 這有可能一飛沖天,畢竟,科舉之路,有上升的通道。 更可能就是汲汲無名。 科舉途上,人太多,官帽子太少。 除此之外。 還有一個備選。 這一個是武官。 武官倒是有官身的,已經四品官。 四品官,也是一個官老爺。 在京都當然不算什么。 可到了地方上,也是一個大大的官老爺。 當然,這一位要與武二老爺求親的,這一位的年歲比武大姑娘年長了十五歲。這是娶填房。 武二太太專門標注的,這一位的府上,有一個嫡女,兩個庶女。 沒有庶子,也沒有嫡子。 只要武大姑娘嫁過去,那能哄好了夫君。這一輩子就能過得順遂。 畢竟,這一位武官府上,上頭沒有直系的長輩在。 一嫁去,那就是做了當家主母的。 “已經做了四品的武官。倒有本事的?!?/br> 武二老爺指了最后一個人選。 這一個人選,優點就在于,這已經是官老爺。 這官帽子穩穩的戴在了頭上。 武二太太一瞧了后。 她懂了。 其時,這三個人選。 武二太太真用足了心思。 若是嫁進勛貴人家。 這沒有分府前,就是靠著勛貴府上過日子。有一個爵位庇護,小日子能過得有一個保障。 至于夫君上進不上進? 這要看本事。 勛貴府上,好歹有一份祖業。 若是嫁進文官府上,那也是夫君已經有了功名。 未來能不能更上一層樓。這看命。 最后這一個武官。 武官家的規距,可能是最松弛的。 當然,這有好處,就是一進府是當家主母。 其它的兩戶,可要從小媳婦熬起來。 媳婦熬成婆。 這里面的門道,也多得緊。 武官有不好的,就是這人的模樣嘛,可能不那么的合乎了這一個時代女子們的審美??傊?,就是丑了點,兇悍了點。 “這一個人選不錯。大姑娘一嫁進府,也是給府上添一門好姻親?!?/br> 武二太太不會說的,就是這人再添兩歲,都能跟武二老爺稱一聲兄弟。 這倒底是年歲大了些。 可武二老爺顯然看了這一個人選。 武二太太就會逆了武二老爺的心思。 哪怕武二太太最初看上的,是那一位文官家的舉人。 “老爺,這事情我會辦妥當的?!?/br> 武二太太笑著應了話。 武二老爺也是點點頭。 武二老爺不會講了,這一個人選,這一個未來的女婿,他是認識的。 這一人在京都里,還是交友甚廣。 前些日子,這人與武二老爺結交過。 那等豪爽,是一個人物。 武二老爺瞧著,這是性情相投,是不錯的。 如今對方缺一房妻室。 他做了岳父大人,在武二老爺心中,也是隱隱有些歡喜。 這等小怪癖,武二老爺不想多提的。 當然,更可能也是因為武二老爺知道的,這一位家財頗豐。 背后嘛,還是有靠山的。 京都,坤寧宮。 玉榮聽了小桂子講的話。 她是愣了片刻。 然后,說道:“這般說來,結果不錯?!?/br> “回娘娘,確實收效甚好?!?/br> 小桂子遞了成果。 玉榮接過來。 她打開了那一個小包。 那里面的是小小的一包鹽。 不是粗鹽,而是精鹽。 這當然不是煮鹽。 不是現在揚州與蜀州兩地的鹽。 而是玉榮一直琢磨了的曬鹽法,這是制出來的鹽。 花的功夫很多。 為了保密,一直是在離著海邊不遠的小島上,那是開了鹽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