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5
書迷正在閱讀:并不高貴冷艷的某CV、耽美寫手與影帝的二三事、賜吻、如何誘捕一只炸毛奶狗、教主他貌美如花、狗神的小骨頭、虎神的小兔崽、從惡如流、渣男不渣、船槳
差不多樓下就夠用的。 這會兒還很少有復合板,木桌就是貨真價實的木桌。木板都是從大北邊林場運過來的,都是整塊的木板。桌子腿都是差不多粗細的木頭做出來的。凳子算是邊角料做的,也都是實打實的木頭。也就是這個年代了,再過幾十年,想要這樣兒的桌子,那才真要花大價錢呢?,F在,這么好的桌子,雖然不是什么名貴的木材,可也是用幾十年上百年都不會壞的,才十二塊錢,就一整套。五十套才六百塊錢。對雪雁這種帶著后世眼光的人來說,這就跟撿的一樣。 鍋灶有了,桌椅配上,開業就不差什么了。 胖姐家的店更簡單,連灶都不用搭,桌椅板凳全都不用,連貨架子都不用,就賣菜嘛,菜往屋里一堆,直接賣就成。因著菜的種類實在是有限,店面卻大了五六位,還有二樓,那就得增加品類,除了原來的蔬菜和雞蛋,米面油也上了。還有山貨,干海貨,市場搬到公園的幾個月里,胖姐最多有一半時間看攤,都是直接扔給家里的姐夫,能賣多少算多少。她是到處跑著找貨源,所以,店一到手,人家那貨就差不多堆滿了。 她家賣米面油了,正好,雪雁都不用再去找供貨的了,直接從她家里批就是。用量小的菜也一直就從她家拿就行。 rou是在何家訂的,用多少拿多少,一天一結賬。原來一直買調料的那家,沒買到這邊的門市,轉到別的地方去干了。就又找了一家姓王的,三十多歲的兩夫妻,早年就從縣城過來做買賣了,之前也在市場,跟雪雁也是熟的。兩口子沒啥積蓄,買不起門市,只在里面三排門市最角落的地方租了一個二十幾平的小鋪面。兩口子都是踏實肯干的,雪雁喜歡那樣的人,特意到他家訂調料,也算是拉巴他們一把。要不然那么偏的地方,買賣得多艱難。 這些個全都訂好了,提前兩天,雪雁開包餃子,把準備做的一樣包一些,把家里人和朋友們叫過來試試味道。 也沒搞那么多花樣兒,就羊rou茴香餡,芹菜牛rou餡,純rou餡,白菜rou餡,西葫蘆雞蛋餡和韭菜雞蛋餡六種,這會兒的人也沒幾個舍得吃炒菜的,雪雁也不搞那些,就以快捷為主?,F在是夏天,青菜最不缺的,就加上一個家常涼菜當配菜,還有茶葉蛋,順帶著有點的也賣。自家的咸菜還是不單賣,也不往菜單子里放,還是送,一個雜菜咸菜,一個金錢黃瓜,一份餃子配兩小碟兒,這個碟子更小,是雪雁專門訂的,只有手掌那么大,還只給裝個底兒,絕對不會浪費。誰要是覺得不夠吃,也給添。 賣餃子,最費的還是醬油、醋。蒜泥味兒大,有人愛吃有人不愛吃,跟辣椒油一樣,都是單放的。哪后世的小吃店一樣,每張桌子放個醋壺,一個醬油壺,再一個小蒜缸,一個小辣椒油缸,方便顧客自己調。 五十張桌子,光是餐具就是好大一筆,還是從之前做鍋的鋪子定的,老板滿倉叔樂得嘴都合不攏,店還沒開業先接了大定單,別的不說,就這個兆頭,也是好的呀。 這會兒的絞rou機也不好買,那餃餡子都得自己一刀一刀的切,雪雁和羅成兩口子光是切rou就忙活了一個多小時。還是拌餡兒,得把汁水拌進去,要一直攪一直攪,最累胳膊的活兒。 老太太想幫忙,雪雁沒用。他們老兩口把孩子們照看好就算幫了最大的忙了。她也是舍不得爹媽太累。 張叔張嬸也都過來這邊了,家里的攤子已經收掉了。也沒讓他們干重活兒,兩人就負責洗辣椒,扒蒜。 包餃子的時候到是全家都能動手了。除了在外面擺攤的孫蘭英,都在呢。 包了六鍋餃子,一樣包了一百個,自家人加上張叔張嬸,把胖姐,何家兩口子還有滿倉叔,賣調料的王家兩口子都叫上。先試試味道。 大家都吃著很滿意。 那就挺好的。 可以放心開業了 第29章 相比起還沒幾個人嘗試過的餃子, 雪雁的粥顯然更有知名度。 開業當天,有個簡單的小儀式,九點五十八分放兩掛一千響的鞭炮, 告訴一下周圍的鄰居, 可以來自家消費了。 其實當天早上六點鐘, 早餐就已經開始賣了。 頭天晚上小米就泡上, 茶葉蛋也煮到鍋里了, 第二天早上四點,雪雁、羅成兩口子還有楊叔楊嬸就到店里做粥做饅頭包子準備開業。金素英蒸饅頭包子的手藝特別好, 她是主廚。也是怪了, 雪雁的廚藝按說也是可以的, 偏就是蒸不好饅頭,也不是不能吃, 就是跟金素英做的比起來, 口感上明顯差。她就只管調包子餡, 羅成一身的力氣, 揉面最合適了。這邊包子饅頭進鍋,正好到咸菜鋪子那邊兒裝好了咸菜給勝利飯店送貨。茶葉蛋飯店不送了, 店里這邊兒也是帶著賣, 一天二三百個一小鍋就夠了。頭天做好放鍋時浸味兒, 放一晚上,夏天也不至于壞掉。早上來打火一熱就行。 頭一天, 沒敢多做,怕賣不完, 就熬了三鍋粥。有店面了,在店吃也行了。再配上小咸菜。 批發市場上人早,五點半, 所有的鋪子都開門了,來進貨的也都陸續上人。店里也開始有客人了。不過大部分還是鋪子的老板門,急著做生意,沒時間做飯,來買了現成了回去趁空吃了。都是老主顧,送咸也不用小碟子盛,都讓自己拿,能吃多少拿多少。有幾位特別好意思的,能把一天的咸菜都拿出去,把高嬸子氣得只瞪眼睛。 “算了,嬸子。這樣人兒到哪都有。咱也不差那一口?!毖┭氵€勸著高嬸看開點兒。 “一筷子能夾半飯盒去,得兩三毛錢呢。真夠可以的……”這會兒的方便袋還沒那么多,鄰居們來打飯都是自己帶著盆兒或者飯盒,盛上粥,再拿幾個饅頭或者包子,有的活得糙一點的,直接把咸菜放粥里,也不單放。 “一人一個活法兒,也是日子過得確實緊,等她錢掙夠多了,不差那三毛兩毛的,就好了?!毖┭阒栏邒鹫f的是內市第三排第一家賣菜的張嫂子,貪小便宜沒夠,一天要是不占幾分錢便宜就跟賠了似的。就那么個人,只能她占便宜,別人都得吃虧就是她的道理。但凡覺得少占了點兒,都不行的。這號人,那生意是做不大的。來她店里進貨的,大多數都是生客,老客很少。有個別老顧客,那也是生意做熟了,習慣而已。 “哼,她?她這輩子都不帶改的。她現在差那三兩毛的嗎?那是比著小朱拿呢?!备邒鹫f的小朱,是張嫂子的鄰居朱大姐,也是賣菜的。賣菜成本最低嘛。兩家挨著都賣菜,朱家的生意能好三倍不止,兩口子肯干,踏實,菜收拾得干凈,還給送貨,朱大姐人活泛,生意做得紅火。就是命苦,她家里四五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