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
小孩還小,這么說不知道他能不能理解,甄珍沒帶孩子經驗,心里也沒底。 顯然寶庫的理解能力不一般,搖了搖頭,小手指向巷子口的大樹“舅舅不是花花,舅舅跟舅媽是大白楊,會永遠保護寶庫的?!闭f完也不忘那兩朵枯萎的白菊,胖手愛惜地摸了摸泛黃的花瓣,童音軟糯,“寶庫要好好的,jiejie也好好的?!?/br> 甄珍眼神柔軟,剛過三歲的小孩懂事得讓人心疼。 害怕的情緒得到緩解,寶庫拍了拍肚肚,“jiejie,吃飯?!?/br> 甄珍正要抱弟弟回臥室穿衣服,透過二樓的窗戶見樓下并排走過來三個女人,是她現在的鄰居,左邊的白白胖胖,她喊樸嬸,朝鮮族,甄家對面的樸家大冷面就是樸嬸夫婦開的,中間的氣質純樸,在樸家隔壁賣朝鮮拌菜,孩子們都稱呼她趙姨,右邊的高挑明艷,挨著甄家開了個賣高麗參的小店,姓鐘,她平時管她叫小燕姐。 三人長相氣質不一樣,但穿著一模一樣,是省城大街上流行了快兩季的款式,服裝批發市場引領的流行趨勢,上身蝙蝠衫,下身豹紋體型褲。 甄珍不知怎么立即想到了一種稀有動物,東北豹。 樓下響起敲門聲,東北豹們來家了。 甄珍用厚外套把寶庫包住,抱著弟弟下樓開門,站在最前面的樸愛善一把接過寶庫,寶庫也跟她親近,乖乖窩在她懷里,像小貓咪一樣舒服地瞇起眼睛。 樸愛善快人快語,“我一早開店門看見你大姑一家上樓,這眼皮就開始跳,不放心喊你趙姨和小燕姐一起過來看看。給你爸媽辦后事時,他們只出來點個卯,就不見人影,這都完事了他們又出來找存在感,肯定沒安好心。我以前沒少聽你媽叨咕,說李連發和甄玉紅兩口子就是滾刀rou,誰攤上這樣的親戚誰倒霉,他們怎么坐一會就走了?沒難為你吧?那仨個那么大一坨,你可打不過,別跟他們嗆嗆,先應付著,你樸叔扛三百斤冷面跟玩似的,收拾李連發小菜一碟?!彼らT大,說話像蹦豆似的,語氣里的關切卻實實在在。 甄珍笑笑“樸嬸,滾刀rou難纏那是沒遇上快刀,我手里有刀,不怕?!?/br> 原本還擔心甄珍受欺負的樸愛善見她這個反應,著實松了一口氣。 樸愛善身后站著的鐘小燕上下打量甄珍一番,心里納罕,只一個晚上不見,這姑娘看起來好像有些不一樣了,不像前些天那樣萎靡不振,整個人有了生氣不說,身上還隱隱露出股威勢,既自信又沉穩。這孩子以前在家呆的時間短,他們不算太了解,現在這么一看,是個能頂事的。 眼中露出贊許,“這就對了,誰說女孩就不能頂門立戶?甭管什么親戚不親戚,要是敢欺上門,絕對不能客氣。有時間小燕姐教你幾個對付男人的招數,老好用了……” 見她再說下去就要往下三路走,端著砂鍋的趙華趕緊止住她的話頭,她心細看見甄珍胳膊上的紅點,關心道“甄珍,你這是過敏了,還是咋的了?要不要去對面小診所看看,拿點過敏藥吃?!?/br> 甄珍摸了摸胳膊,微微一笑,“昨晚起了急性疹子,起得急,褪得也快,早晨起來就已經好了,不用去診所?!?/br> “你這孩子,病了怎么不跟我們說一聲,起急性疹子可危險了?!比齻€女人一聽急了,再三確認,看甄珍身體確實沒事,才不再堅持讓她去醫院復查。 趙華把手里的砂鍋遞給甄珍,慈愛道“我們姐仨湊了點材料,熬了鍋參雞湯,給你姐弟倆補補身體。孩子,傷心傷身,都會過去的。你兩個姑指望不上,你姨和你舅離得遠,你就當我們是你實在親戚,先養好身體,等有精神了,咱們再一起合計合計日后的營生,活人啊,總不能讓尿給憋死?!?/br> “這湯我不能要。要喝也是咱們一起喝?!闭缯浼甭曂凭?,這三家也就樸家冷面館子因為是老店,生意不錯,家境也不錯,另外兩家,小燕姐和趙姨各有各的難處,這雞湯她受不起。 三個女人根本不聽她的,把包了厚布隔熱的砂鍋直接塞到甄珍懷里,寶庫往地上一放,推說要回家開店,轉身跑出豹的速度。 甄珍不好再追,嘆口氣,帶著寶庫上樓,把砂鍋放到茶幾上,一打開蓋子,撲鼻的雞湯香味溢散在小客廳里,寶庫使勁嗅了嗅,摸摸肚子,雖然有些饞,也能耐得住,乖乖坐好等jiejie給盛湯。 甄珍御廚世家傳人,湯的正宗與否一品就清楚,面前這鍋參雞湯深得真傳,可以打個滿分,應該是樸嬸的手藝。 想來也是有意思,參雞湯這一傳統粵菜不知道因為怎樣的因緣際會,傳到東邊的半島,成了宮廷菜肴。樸嬸這些鮮族姑娘,只要家境允許,估計人生學的第一道菜就是煲參雞湯。 雞選的是六周的童子雞,女人心細,考慮姐弟倆年齡小,虛補不受,只添了根溫和的沙參入湯,雞腹中其它配料放得足足的,糯米、栗子、白果、大棗、枸杞,上火慢燉四十分鐘,撇去浮油,雞rou鮮嫩,雞湯清甜,配料也軟爛,最適合秋冬季節溫補身體。 幫寶庫把雞腿撕細,怕小孩不消化,盛了碗糯米少、栗子多多的雞湯,小家伙啊嗚一大口,吃得噴噴香。 雞湯溫暖了甄珍這個初來乍到的異世靈魂的心,遠親不如近鄰,就是這個理。 第3章 韓式烤rou 喝了雞湯,甄珍牽著寶庫下到一樓,好好熟悉下這個家。 甄家上下兩層,單層面積大概八十平米,二樓住人,一樓被當做倉庫來用,貼墻立著的兩個大冰柜用來裝凍魚,東墻還筑了個水池子,邊上添了玻璃水箱,裝了制氧機,臨時養些活魚。 這里要說到原主眼光靈敏的父親,看出廠里鐵飯碗再也不牢靠,提前想好退路,瞧好杏花巷的位置,賣了自己住的房子,又借了一大筆錢,買了這處街道制衣廠快要塌了的小二層,花錢整修好,想著將來就算沒收入,房子升值后或賣或租也是一筆不小的資產。 房子弄完沒多久,兩口子先后下崗,甄父用買斷工齡的錢在海鮮批發市場租了個攤位,兩口子起早貪黑做起了賣魚的生意。剛開始沒經驗,沒怎么掙到錢,這兩年生意才逐漸好起來。 可惜造化弄人,國慶之前,甄父借了輛車去外市運車鲅魚回來搞批發,想趁著過節掙點快錢好還債,結果半夜回來的路上因為霜降路滑,車栽進路旁的深溝,夫妻二人當場殞命,他們兩人都沒買保險,租來的車毀壞了也要賠人家。 出了一趟門,舊債未償又添新債,最可惜的是人還沒了。 甄珍回憶了一下,她一共背負外債六萬兩千,現在工人平均月工資只有五百,這欠債簡直就是個天文數字。 好在甄父可著一只羊薅羊毛,大債主只有一個,她喊王叔,是甄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