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6
相沒有上朝,孟相一直不語,顏張二相只勸了兩句,便也沒有再勸,謝容英心下一寒,終是只能任由謝遠和殷守離開長安。——原本,他就沒有理由留下二人。再過一日,殷王與昭寧王一西一東,各自離開長安。謝容英親自送昭寧王離開,心下復雜。雖然不喜昭寧王這樣離開,但是,至少,在數月之內,謝容英想,他還是能安心的。孰料,一個月后,大慶朝幾乎人人都知道了一個值得普天同慶的好消息。昭寧王關心農事,一日烈陽之下,猶立農田之中,看到各種農具,忽而眼前一黑,暈厥了過去。昭寧王暈厥之后,卻覺恍入仙境,得一年老仙人指點,告知其耕地所用的曲轅犁、播種所用的三腳耬車以及用于灌溉的龍骨水車,令其莫要辜負這一夢與其有祥瑞之意的生辰八字,待夢醒之后,將這三物傳揚天下,令天下百姓受益。昭寧王夢醒之后,果真用紙筆記下這三種農具的模樣,并督促工匠將三種農具做出,親自試驗之后,便祭天以謝上天之恩德,隨即,將三種農具傳遍天下,令天下百姓得以因此受益。天下百姓無不心喜。更有傳言,昭寧王受上蒼喜愛,天生過目不忘,八字祥瑞,封號更有日月昭昭、平安安定吉祥之意。七歲便能想出冊書,令天下文人得益;十七歲時,巧合之下想出曬鹽之法,并上乘永和帝,請降天下鹽價,使百姓生活越發輕松;如今二十一歲,昭寧王能有此夢,并不稀奇。然而新帝謝容英在得知此事時,天下百姓已然知曉昭寧王自幼起的種種奇事,更有人弄成說書、曲子、戲來傳唱。一時之間,昭寧王受上蒼眷顧與仁愛百姓之名,天下皆知。第104章昭寧王名聲傳遍天下。新帝謝容英心中滿滿的都是怒火,卻仍舊要在朝堂之上,聽著一些為國為民的耿直臣子滿是贊嘆的提到昭寧王,感慨多虧了昭寧王這一夢,令天下農人有了更好的工具,就能耕種出更多的土地,讓天下人不至于在面對天災之時,太過的無能為力,不少臣子心中著實的感激昭寧王這一夢的。然而謝容英哪里感激得起來?他心中只恨謝遠狼子野心。從前阿兄在時,謝遠想到了曬鹽之法,尚且還知道將其奉于阿兄,讓阿兄可以以自己的身份降下旨意,降天下鹽價,為阿兄的為帝生涯添上一筆重重的功績。可是現在呢?謝容英忍不住冷笑。他想,謝遠果然是心思頗深,從前阿兄在時,這謝遠大約是覺得阿兄是自幼被當做繼承人所教養的,比他本事強了太多,因此才會有所收斂,就算是想出了曬鹽之法,也只是獻給阿兄,讓阿兄下旨,以令百姓感激阿兄;可是現在,那個謝遠,想來定然是打從心眼里瞧不上他的。所以,現下有了這一“夢”,知曉了三種你農具,竟是不肯上告朝廷,而是直接就以他藩王的名義,告知世人。真真是可惡,可恨,可惱!偏偏如今大慶朝剛剛經歷了幾年的天災,農耕成了重中之重,昭寧王能將自己做夢所得的三樣農具告知天下,本就是令天下人受益之事。這種事情,就是四相,聞言也只能在暗地里嘆一句這位昭寧王竟不將功績拱手讓予新帝,可見其心中著實是有了嫌隙而已。若說昭寧王的其他不好,四相如今,卻是也不好開口。謝容英見了,臉色自然更加難看。他心中不渝,欲與四相暢談,四相卻自詡君子,如今昭寧王剛剛立下大功,令天下人受益,他們總不會立刻就翻臉說起昭寧王的不是;轉頭去后宮與皇后梁氏談起此事,梁氏竟對昭寧王亦有贊嘆之意。謝容英心中越發不渝。因此想了又想,末了只覺,孤家寡人四個字,果然說得沒錯。不過……或許,他還可以往太后那里去一趟。謝容英如何做想暫且不提,敬王與定王聞得此事時,亦是砸碎了不少東西。定、敬二王又非蠢人,他們雖不曾親自去長安看到昭寧王與新帝的相處,但是,新帝的諸多旨意還有在永和帝逝世和出殯時,太后高氏所說的那些話,新帝對高氏的維護,對昭寧王的慢待,等等等等,二人卻是知道的一清二楚。泥人尚且有三分土性,更何況昭寧王謝遠才是僅僅二十出頭的年輕人?這樣的昭寧王,如何能容得下新帝謝容英的試探和利用?昭寧王因此有了旁的想法,甚而至于有了今日的以他自己的藩王名義,將三種農具告知天下,以擁其功勞,也并不奇怪了。定王冷哼一聲,道:“都說那謝遠小子忠心,一心忠于朝廷,現下看來,也不過爾爾!”其中一位謀士聞言只笑:“這不正是主公心中所愿?若那昭寧王當真愚忠,任憑這位新帝和太后如何磋磨折辱,都能忍下,一心想要維護所謂的正統,那,咱們才是麻煩了?!?/br>另一人笑道:“那又如何?那高家頭已經投奔了咱們主公,那位太后高氏如今更是性情越發暴躁。但凡有骨氣的臣子,都忍不得那一位的性子。諸臣疏遠新帝,也是遲早之事。且……”認真說起來,這一次,那位昭寧王能這么早的和新帝鬧翻,其實還是多虧了高家人厲害,連自家人都舍得坑,弄得太后高氏性子暴躁,在眾目睽睽之下,都能說出那番折辱臣子的話,昭寧王若是半點反應都無,那才是連一分的骨氣都沒有,令世人輕看。而現下,昭寧王倒是不被世人輕看了,他也終于不再那樣的“愚忠”,如此對定王來說,才是喜事。可惜定王卻高興不起來。他皺眉道:“其余倒也罷了。但是,謝遠那小兒,畢竟是本王那位好三弟的兒子!且還是三弟的嫡長子。若是本王的三弟許了那謝遠儲位,那么,昭寧王如今就有了這等好名聲,將來若是再和本王的三弟聯手……還有三弟的長女婿安陽王相幫……本王只怕,大事,不能成?!?/br>定王世子突然開口:“兒與昭寧王在長安也算是相處了五年。雖是點頭之交,但其性子卻也了解一二。昭寧王并非愚蠢之人,敬王在他尚未出生時,就能舍棄其母子四人性命,令敬王妃身懷六甲之時,被敵軍所擄,后又在其失蹤一年之后,另娶王妃,就該知曉敬王秉性,絕非是能容得下他的人。而昭寧王才華過人,能力非凡,若他為儲君,想來,沒有一個皇帝能真正安心。尤其那個皇帝,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