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4
“趙安,你什么時候回來???”計嘉樹的聲音有些沙啞與變形,偶爾還會有些斷斷續續。趙安手中拿著一款摩托摩拉998型號的手機,他也很無奈,這是現在能夠買到民用最好的手機了。其實70年代,華夏就已經有廣義上的手機出現,1973年面世的大哥大。,而到90年代中后期,則有更加輕便易帶的手機面世。可它們在趙安眼中還是太龐大了,出門必須得帶一個包來裝手機,過于麻煩。而且通話質量相當低,后世經常用于調侃那句“喂喂喂,我這里信號差,我聽不清楚”,在現在就是真實寫照,一不小心就走到一個沒有信號的地方。在學校的時候,趙安又不可能每天背著一個龐大的手機去上課,所以一直沒有購買。直到今年暑假,他才不得已買了一個最新款的摩托摩拉隨身攜帶。“我可能還要幾天吧,現在這邊在最關鍵的時候,我和我爸都守著呢,想看看小龍蝦最后產量和質量到底如何?!?/br>此時已是98年7月。P大暑假放假時間挺早,六月底趙安便回到蓉城。在休息幾天后,就直接來廣城與趙父匯合。廣市一個水資源更加豐富的城市。去年在蓉城吃冷淡杯的時候,趙安就發現了華夏目前小龍蝦市場的空白。這個在十年后,火遍華夏的美食,此時還默默無聞。趙安當然不會放棄這個市場,大學開學之前便宴請了幾名農大養殖領域的專家,了解小龍蝦的情況。小龍蝦學名克氏原螯蝦,原產于燈塔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經由霓虹國于1929年便傳入了華夏。那個時候小龍蝦因為沒有生態鏈中的天敵,所以恣意生長,一度造成環境災害。然后只要是食物,在華夏就擺脫不了它們最終的歸宿,那就是餐桌。漸漸的,rou質鮮美的野生小龍蝦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小龍蝦本來是一種腐食性動物,野生小龍蝦rou質口感差別大、蝦肺臟而且產量不穩定。既不可能成為高端珍惜食材,又不可能成為常用消耗拼,于是養殖小龍蝦逐漸出現。但養殖小龍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環境、食物、產量、效益……這都是是問題。根據趙安和養殖領域教授們交流,小龍蝦養殖還有幾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包括單獨飼養小龍蝦的收益太低,以及收購價格和野生小龍蝦難以形成差別。至于小龍蝦品種的培育等技術問題,反而沒有那么緊急。一開始幾名教授對于小龍蝦也沒有多大興趣,因為小龍蝦不屬于重要的經濟品種。很難申報到重要的課題,就算僥幸成功課題經費也不多。但有錢能使鬼推磨,趙安主動提出提供項目資金,進行小龍蝦飼養的研究。其中一名教授對于水產養殖很有經驗與門路,便在廣市申請了一個課題項目進行嘗試。一邊拿著政/府的錢,一邊拿著趙安的資金,他也算是盡心盡力。其實養殖科研,本來這事一個很漫長的過程,需要好幾年才有可能有結果,而且結果還不一定讓人滿意。但是趙安以前吃小龍蝦的時候,和老板經常聊天,對于小龍蝦的養殖模式有一定的了解——稻蝦養殖,是無數養殖戶總結出來的最佳養殖模式。顧名思義,將小龍蝦放在水稻田中進行養殖。一般水稻田的深度、面積就是小龍蝦最佳的生存環境;而小龍蝦的排泄物又是水稻的天然肥料;小龍蝦與水稻的生長周期基本相同;可以獲得雙倍的收益……養殖模式很快得到確認,不過又遇到了一個新的困難。現在國內還沒有專門生產小龍蝦飼料的廠商,如果不能夠保證食物充足,小龍蝦不僅會自相殘殺,而且還有可能啃食水稻。到時候不僅無法獲得雙倍收益,連水稻都保不住。小龍蝦吃什么這個問題,趙安還真不知道。再怎么閑聊,也不會聊到小龍蝦飼料這個問題。所以從去年八月份開始,教授帶領自己的研究小龍蝦的養殖方案。趙安開學之后,小龍蝦的養殖就交由趙父接受。趙父是通過白羽雞養殖挖到了第一桶金,所以對于小龍蝦養殖特別有興趣。再加上趙父當時手中現金多,眼看小龍蝦的養殖技術已經有了雛形,便直接投入了幾萬元。這些錢就算虧損,趙父也能接受。事實上,通過科研項目申請的養殖土地足足有二十多畝。再不用擔心資金與收益的情況下,養殖團隊將所有土地利用起來。二十多畝地也算不小的規模了。按照教授估算,今年七月下旬,小龍蝦就要迎來性/成熟了。有著蝦黃、蝦膏的小龍蝦,正是人間美味。于是趙安便直接來到廣城,他需要在第一時間了解小龍蝦的口感、產量。畢竟只有獲得這些信息之后,趙安才好決定該通過什么渠道銷售這批小龍蝦。而且現在也要開始準備明年所需的蝦苗了。如果這批小龍蝦的品質不錯,那就需要留部分小龍蝦不捕撈,繼續育苗。各種事情需要趙安親自處理,所以放假后兩人一直沒有見到彼此。這也是,趙安為什么會買手機的緣故。就算現在的手機有再多的確定,但只要它能讓趙安和計嘉樹隨時聯系,趙安就愿意隨身攜帶。“那你回來之后,要第一時間聯系我?!?/br>“好,到時候我回來的時候,給你帶禮物。你一定會很喜歡的?!?/br>“嘿嘿,那我原諒你了?!甭牭节w安要給自己帶禮物,計嘉樹決定暫時原諒趙安了。“快去聯鋼琴吧,如果我回來,發現你還是沒有超過我的話,你自己看著辦?!?/br>“再見!”計嘉樹飛快地掛了電話。聽著電話里傳來的忙音,趙安露出個誰也沒看見的微笑。有些事情與情緒,雖然還沒有說出口,但是已經越來越清晰了。趙安突然想到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好像小龍蝦一樣,總有成熟的一天。章節目錄100小龍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