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49
兩天,便替迎春在兩地各看中了一處鋪子。 迎春與夏金桂一起去看過,覺得兩處地方都不錯,價錢在她們看來又實在便宜,便都買了下來,讓李年找人收拾去。兩個鋪子正好一處賣繡品,一處賣筐藍,免得放在一處賣不方便。 陳嬤嬤從莊子里挑了六個口齒伶俐、長得周正的女人,送到霽月坊學了幾日該如何待客,繡品鋪子與筐藍鋪子便要開張了。 對自己的第一處產業,夏金桂十分重視,想了好幾個名字出來,最后自己都不知道選哪一個了。迎春不得不再次發揮決斷作用,繡品鋪子定名明月繡鋪,筐藍鋪子定名巧葛坊。 每個鋪子里有三個女人守著,東西都是定好的價,照著價賣便好,并不累人。沒有人來鋪子買東西的時候,女人們還能繼續繡東西、編東西,也不浪費時間。 本以為南北城窮人多,實用性好的巧葛坊生意應該比明月繡鋪好才是,可是三日下來算帳才發現,明月繡鋪賺的銀子竟是巧葛坊的三倍還多。 說來明月繡鋪的本錢就比巧葛坊大,迎春與夏金桂都做好這個鋪子不賠不賺的準備。不想隨著年關到來,便是窮人家的女兒們,也想著打扮一下自己,這才讓鋪子賺了錢。 這可完全出乎迎春等人的預料,莊子里編筐藍的女人們更是坐不住了,都想著是不是自己也學學繡花——拿到鋪子里賣的東西,每件都會分給制做者銀子,看到自己得的銀子比別人少,自然想也做多得的那個。 看著苦惱的閨女,張翠花不得不提醒她:“你且想想,平日里你們裝東西,是不是也用得上小筐、小藍子?” 夏金桂還有些茫然,迎春的眼睛已經亮了起來:“對呀,那筐、藍也不見得越大越好。做得小巧些,裝上些細巧的花、朵,看著也是養眼的,買的人可不就多了?!?/br> “現在哪兒有什么花朵去裝?”夏金桂覺得迎春異想天開了。 迎春沖著她一笑:“你忘了咱們那鋪子叫什么名字了?” 夏金桂覺得自己終于能占一回上風:“叫巧葛坊,還能叫什么?” 迎春還是看著她笑:“正是要從這個巧字下手呢?!?/br> 夏金桂聽迎春說“巧”字,一下子想起小時候張翠花為了哄她跟迎春,帶著她們一起用布做絹花的事兒來,一拍自己的腦門:“我怎么沒想到呢?!?/br> 迎春笑著拉下她還停在腦門上的手:“跟你說了,咱們一年大二年小的,不能再做這樣的動作?!弊屓丝吹接X得粗魯怎么辦。 夏金桂嘿嘿一笑,還好意思沖著張翠花吐下小舌頭:“孫嬸嬸,別和我母親說好不好?!?/br> 張翠花無奈的點了點夏金桂光潔的額頭:“在家里還罷了,在外頭可真不能這樣?!闭f的夏金桂連連點頭,至于改還是不改,只有天知道。 接下來的幾天,迎春兩個便忙碌起來,她們把陳嬤嬤從莊子里叫回來,將讓人把筐藍都編得小巧些,再配上絹花的主意說給她聽。 陳嬤嬤聽了直擺手:“好我的姑娘們,那綾呀、絹呀、綢呀,都是花大價錢買來的東西,哪能這么糟蹋?!?/br> 第112章 陳嬤嬤的話,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這個時代的百姓, 能穿得起細布的已經算是富裕人家, 平日里不是進鋪子, 綢緞之類見都見不到,哪兒舍得拿來做絹花? 就連陳嬤嬤這個服侍過迎春六年, 也算是見過好東西的人, 聽說要用好料子做絹花還是這個反應,誰知道這些東西拿到莊子上的時候, 那些從來沒見過的女人們,是不是敢動手裁剪呢? “其實姑娘們有好些衣裳, 沒上身兩回便小了, 又不好給人,只好白在庫房里放著?!痹频娮约夜媚锓赋?,說出了自己的主意。 迎春與夏金桂都覺得這是個好辦法,她們兩個從小分份例都是一樣的,每月有四身衣裳,去別家做客另做的還不算在內。 小孩子長的快, 云淡剛才說的輕了,兩個人的衣柜里, 有好些衣裳根本是連上身都沒上過,便小了沒法穿。丫頭們又都比她們大,小的衣裳也沒人可賞,可不就放在庫房里堆灰? 現在正好拿出來,算是廢物利用了, 這樣就不會有人說是浪費了吧。 說做便做,迎春與夏金桂讓人把自己的以前衣裳找出來,看的陳嬤嬤只念佛:這樣的好衣裳,便是送到當鋪里也是一筆銀子,好好的就要絞了做絹花,真是可惜了的。 不過陳嬤嬤知道,不管是自家主子還是夏家太太,寧愿把這些衣裳絞了,也不會拿了姑娘們的衣裳去當,只好眼睜睜看著小丫頭跟婆子們把衣裳給絞成幾截。 這也是迎春與夏金桂想出來的法子,怕的是不絞開的話,東西拿起莊子里,有人偷藏起來,若是在別處見到她們的衣裳,可就不好說清楚了。 就這陳嬤嬤把東西帶回莊子的時候,那些女人們也是一邊念佛一邊不舍得繼續下剪子。好在陳嬤嬤現在在她們面前還是有威嚴的,她特意把一件衣裳的幾截分給不同的人,并規定這些人只能聚在一起做絹花,全程自己都陪著盯著,生怕姑娘們擔心的事情發生。 第一批裝著絹花的小筐子、小藍子送到巧葛坊的時候,離過年還只剩下不到半個月的光景,雖然東西做的很精巧,可是看的人多,問的人也不少,買的人卻寥寥無幾。 聽到這種情況的迎春與夏金桂都覺得不可思議——樣品她們都見過,那些女人們的手比她們想象中的巧,她們自己都各留下一個玩兒,怎么別人就不肯買呢? 劉太太是收到兩個孩子送她的花藍的,過來跟張翠花說話的時候,見她們為這個煩惱不由得好笑:“說你們不知疾苦你們還不信。也不想想南北城那樣的地方,吃飽飯都難,哪個有閑錢買這樣細巧玩意兒?!?/br> 夏金桂的些不服氣:“可是明月繡鋪的繡品,在南城也賣的好好的?!?/br> 劉太太見張翠花不說話,知道她這是要把這個人情送到自己頭上,笑得更加歡快了幾分:“眼看著要過年了,便是南城的大姑娘小媳婦辛苦了一年,跟家里撒個嬌要個新樣子,家里咬咬牙也就買了——好歹那是個能用的物件?!?/br> “可是這樣的小巧花藍,只能看不能用,要的價錢還不低,可不就沒人買唄?!?/br> “那不是白辛苦了?!庇阂灿行?。 劉太太是見不得自己看好的兒媳婦煩悶的,拍拍她的手道:“好姑娘,你這么聰明,怎么倒當局者迷了。南北城的人覺得中看不中用,可是東西城的人,有銀子要新鮮的人一抓一大把?!?/br> 對呀,迎春與夏金桂兩個對視一眼,雙雙起身向長輩們行禮便匆匆出門,讓人把那些小花藍都拿到了霽月坊的鋪子里。 三十幾個花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