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2
為準確的研究結論。而且,邵煉跨界速度比想象更快,只要和人工智能沾邊的研究方向,他都能精準證偽/證實,成為新一輪觀點的掌旗者。大有走別人的路,讓人無路可走的架勢。國際期刊對他又愛又恨。愛,發表的理論觀點新奇、準確,具有突破性,引領科研新方向。恨,他怎么不投我們家期刊,一定要投,約稿都約不到的!風靡美國的天才,數次登上頂尖期刊,引發了不少人對“中國”這個詞匯的討論和探究。中國沒有科技,中國沒有天才,中國沒有研究的各種歧視論斷,都在邵煉橫空出世之后,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言論是:邵煉應該在科研的天堂,發揮自己的全部才能。結果,邵煉走了,并且帶著他具有統治地位的研究能力,消失在這個世界。如果不是那些期刊論文,他仿佛沒有存在過。索羅斯捧著那篇邵煉作為通訊作者的太陽能論文,趕到大學階梯教室。梅拉德教授正在講述能量最低原理,見他進來,眼神都要殺人。他攥緊了打印稿,鼓足勇氣縮在教室最后一排,安慰自己這次一定沒問題。梅拉德教授說下課,果然見到自己不得意門生,帶著一疊資料沖了下來。“又是什么?”梅拉德教授收拾電腦,漫不經心的問。“太陽能?!彼髁_斯立刻回答,拿出那疊稿子,“是中國的研究員模擬的太陽能轉換技術,光電轉換效率能達到60%?!?/br>梅拉德教授目不斜視,提起電腦就走,“中國?我更希望你手上能夠收到英國費斯卡實驗室的漏斗論文,那才是我想看到的太陽能轉換技術?!?/br>“老師!可這是威廉.邵指導的太陽能技術?!?/br>“你說誰?”梅拉德教授皺著眉,難以置信的看他。“威廉.邵,LianShao,您看,他是通訊作者!”對中國太陽能技術不抱幻想的梅拉德,隨手將電腦扔在身邊的課桌上,接過那一堆稿紙。他動作有些急切,但又心懷困惑。熟悉的名字太久沒聽到了,以至于他都懷疑自己聽錯了音調。然而,論文通訊作者的位置,明明白白的寫著那個名字。邵煉。梅拉德教授許多年沒有在任何的期刊、雜志、網絡上見過這個名字。此時重現看到這些熟悉的字母,拼起來的名字,心里竟然升起了一絲懷念。邵煉作為通訊作者的論文,基本等同于邵煉的成果。梅拉德教授一目十行,翻著論文,準備看看邵煉這些年都在研究些什么。然而,沒翻兩頁,他看到那一套復雜的能耗模型,愣住了。“開會,馬上?!泵防陆淌谑掌鹫撐?,提著電腦往外走,“索羅斯,把這份論文再打十份給我?!?/br>索羅斯受寵若驚。要知道,他畢業以后已經六七年沒有踏入過梅拉德能源研究所了。所里人才濟濟,全是能源研究方向的精英,博士級別以下,連幫忙搬東西、打掃實驗室的資格都沒有。現在,他坐在梅拉德能源研究所會議室的一角,成為了列席人員。十位研究員,圍坐在會議桌上,面對同一份論文。上面清楚的列出了太陽能轉換的難題、當前太陽能轉換技術普遍效率,然后,簡單明了的列算出新型太陽能轉換技術,以及這項技術能夠達到的最高轉換率。格式普通,模型齊全。但是,遣詞造句無比簡單輕松,看起來就跟程序員往計算機里隨便編寫的一套循環罷了。大部分人對論文內容不感興趣。他們討論的焦點,永遠集中在邵煉身上。“威廉離開美國之后,銷聲匿跡,沒想到會去研究太陽能?!?/br>“按照他的實力,恐怕要壟斷太陽能研究領域了?!?/br>“以前他就研究過太陽能,我還問他愿不愿意向能源方向發展,他拒絕了。誰知道十年后,他還是選了這個方向!”博士們對邵煉的光輝歷史心有余悸,熱議這次邵煉重新出現的目的。如果邵煉能夠加入梅拉德能源研究所,絕對是一大助力。可是,邵煉自行成立研究所,對他們來說,只能是合作伙伴或者敵人了。而索羅斯這個勉強混了碩士的期刊審稿編輯,縮在一角,聽著博士們的各種討論。他時不時看向梅拉德教師,忐忑的等待他的導師發言。可惜,梅拉德教授和身邊的助理,注意力都在整篇論文上。既然是邵煉拿出來的東西,他們探究的態度,必然更為謹慎一些。太陽能轉換技術多種多樣,隨著新材料的出現,研究方向正在往新材料傾斜。這篇論文也不例外,但是提到的新材料原理,十分陌生。梅拉德教授抬起頭,問道:“你們有什么看法?”吵雜的聲音立刻消失,能源研究所的博士們紛紛出聲。“威廉.邵的理論必然是對的,既然有地址,我們可以嘗試聯系他,把專利買過來?!?/br>“這是時隔十年,威廉的首次論文,理論雖然復雜,但是模型很有意思,刊發沒問題?!?/br>大家圍繞著邵煉,發表著觀點。唯一一個人站出來說:“這套理論,只是運用計算機模擬出來的實驗性轉換率,能不能成功實踐,還有待論證吧?!?/br>“開玩笑,威廉.邵的理論,有無法論證的嗎?”“以前沒有,不代表今后沒有!”梅拉德敲了敲桌面,打斷他們的爭吵,說道:“這是威廉第一次作為通訊作者而不是第一作者提出理論。并且,這位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我們從來沒有見過?!?/br>誠然,通訊作者對實驗的真實性負責,可是邵煉消失十年,重新出現卻不是第一作者身份,梅拉德的質疑情有可原。但是,仍有人在仔細研讀之后,給出了肯定的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