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06
樣的話,怕是這江山早就已經落在他的手上了,不用再苦等十幾年。 不過心中雖然遺憾,但是事情已經過去,他也不是拘泥于過去的人。 “哈哈哈,寶安王太女還真是謀略過人。既然如此,那朕明日就下旨徹查當年那件貪污案,若元家真的是被冤枉的,那么朕會補償元家后人?!?/br> 辰廉似笑非笑了一下,補償嗎? 元家被斬首的兩百零三口人,以及那些在教坊之中,過了十幾年生不如死的生活的女子,以及她們生而為賤奴的后代所受的苦,有什么補償能夠補得起,償得起? 這些辰廉沒有說,宋遮愿意重新審理這件案子,就已經達成了他的目的。 “陛下,既然我們終究是要合作的,那么何不坦誠一點?難道陛下還需要徹查,你是真的不知道當年那二十萬兩白銀,落在了誰的手上嗎?” 辰廉的聲音陡然轉冷,這是有朦朧的細雨開始落下,帶著淡淡的冷意。 能夠悄無聲息弄走那二十萬兩白銀之人,有幾人呀? “說不得,那二十萬兩白銀還為陛下稱帝之路出了力呢,陛下說,是不是?” 這話可謂是帶了挑釁的味道。 “寶安王太女?!?/br> 依舊是這個稱呼,然而這一次宋遮的聲音并沒有什么怒氣。 “這世上并非非黑即白,那二十萬兩白銀,朕承認,最終落在了朕手上。但是這在元家被全部斬首之后,才落在朕手上的?!?/br> 辰廉撇了撇嘴,他想要諷刺他,既然如此,元家的女眷他為何不照顧,為何登基這么久,還不為元家翻案? 一切不過是冠冕堂皇的借口罷了。 “那么陛下準備怎么對付劉丞相?!?/br> 不用多說,他來這大乾這半年,并非只待在驛館之中,萬事不管。 相反,當年的事情,他早就已經調查清楚。 原是劉丞相想用這二十萬兩白銀當投名狀,并且和大皇子的屬下狼狽為jian,將這件事情栽贓到了元家的身上,元家百口莫辯! 最后那作為投名狀的二十萬兩白銀,到了宋遮的手上。 宋遮本就不是大乾先帝最寵愛的皇子,當時他的大哥和二哥都比他更有機會繼承皇位。 他率先發動了宮變,毒死了大乾的先帝,后又在凜冬門設下陷阱,伏殺了大皇子和二皇子。 而剩下的皇子,要么有心無力,沒有宋遮那么大的勢力,要么就根本不敢和這位心狠手辣的兄長爭奪皇位。 就這樣,他于兩年多前,登上了大乾的帝位。 名間關于他的那些傳言,一直沒有淡去,他也不知為何,從來沒有想過洗白自己。 辰廉到底不是原身,對宋遮并沒有那么大的恨意。 當然,他也不覺得宋遮會在得到二十萬兩白銀的時間上這件事情上蒙騙他。 自古帝者腳下,無數枯骨,他沒有必要為了那慘死的兩百零三口人來美化自己。 再說宋遮不是在乎名聲的人。 看如今天下對他的諸多傳言,就能看出他的傲氣。 宋遮甚至不知道,他就是原身,他眼中的原身,不過是拋棄他的王夫。 看來,當初的事情就是劉丞相一人所為,宋遮做得最惡心的事,大概就是沒有好好照顧元家的后人。 辰廉自詡不是什么善良的人,但是這時候也想跑到那劉丞相面前問一問,那浸滿鮮血的二十萬兩白銀,換來的榮華富貴,享受得可還舒心? 這問題實際上已經可以不問了,如今劉家權勢滔天,連這位大乾皇帝都已經容不下他們了。 宋遮也不愧是帝王,哪怕是現在,也想利用他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不過,這又如何? 他總有地方,會讓他還回來的。 “寶安愿意助陛下肅清朝堂,還大乾子民一個清明的官場?!?/br> 第215章 王女在上(27) 這話純粹就是面子話,這官場之上的清明,從來不是靠著鏟除一兩個jian臣就能夠達到的。 但是這場面話兩人顯然都明白意思。 這并不是第一次合作,在此之前景王的勢力也是兩人合作鏟除的。 而這劉丞相的事,竟然比想象中還更簡單! 當宮里傳來傳出消息,劉長青被控在宮里的時候,劉丞相在椅子上坐著,一張臉像是瞬間老了十歲一般。 他嘆了一句,“果不其然,絞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樣的命運,逃不掉的?!?/br> 他早就已經猜到,不過他也并非是什么貪生怕死之輩就是了。 他換上自己的丞相朝服,就進了宮,在御書房之中和宋遮長談一番之后,就帶著劉長青出了宮。 第二天,丞相府就傳出噩耗,劉丞相于睡夢中死去,享年六十五歲。 同時,當年元家的案子也“真相大白”,真正貪污的乃是已經死去的大皇子,所以元家的女子可以離開教坊,重新生活。 “殿下,這劉丞相為何就這般輕易死去?按理來說,他把持朝堂多年,在朝堂之上的黨羽應該不會少,他就不爭取一下嗎?” 辰廉聽著研棋疑惑的話,唇角微微一勾。 “這劉丞相在官場沉浮半生,作惡多端,臨到頭,竟是舍不得這虛偽的清名,以及一雙兒女的命,倒也說不出是好還是壞?!?/br> 若不是劉丞相舍了一切,如今他就不是死于夢中了,而那元家的慘案,也不會是死了多年的大皇子背鍋了。 辰廉早就已經知道,人類根本就不能單以好壞來形容。 一個壞人,他可能孝敬母親,對妻子兒女好。 一個好人,卻有可能對朋友好,對內卻十分的跋扈。 “無論如何,從此以后,這大乾江山,都將會是那座上帝王的一言堂了?!毖衅迓敾?,此時說了這么一句話。 辰廉微笑,這樣才好,如此,那么他之前的計劃,就可以做了。 如今他能夠感受到,他體內那一層凡人和仙人之間的屏障正在變薄。 再堅持一下,他就能夠化凡為仙了。 在劉丞相死后,宋遮又發花費了不少時間來肅清朝堂。 大概在建正三年六月底的時候,若羌又來了一個使團,這一次是正式代表若羌和大乾建交的。 而在這次使團入京之后,辰廉又進宮,同宋遮長談了一番。 不過,兩人這次談論,并不是特別的順暢。 兩國邦交自然存在著諸多的利益,雙方都是有野心的人,都不愿意讓出自己的利益,就算辰廉沒有野心,如今那整個西域也,是若羌子民的地方,他既然做了他們的王太女,那么就得想辦法為他們爭取利益。 而宋遮志在天下,對西域容不容的下都是一個問題。 如今之所以容得下,也不過是因為西域的發展越來越好,諸多出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