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
盤子飯菜吃完。十一暈車。旅店里鬧哄哄菜市場一般,吵得他更暈乎乎的,連墻壁都在晃動,好不容易安靜下來,終于可以入睡,半夜時卻又被叫起來,說是洪水水位上漲,旅店怕要被淹,只好轉移,到了縣招待所,每個人多加40塊住宿費。三天時間一晃而過,最后一天下午考完后立即坐船回學校,那幾天雨總下個不停,到達學校的時候天都已經黑了,大滴大滴的雨點在水面上砸出朵朵水花,耳朵里滿是頭頂上雨滴敲擊船篷的聲音,高出正常河面數十米的泥路早已被淹在水底,大盞的汽油燈照出一片水面,路邊的竹子只看得見綠色的竹冠,下面不知道有多深,大船無法開進去,水面有電線攔路。臨時找來的小木船把學生一個個接走,十一看見那些架得高高的電線就離水面半米不到,經過的時候艄公拿竹竿把電線輕輕挑起,船上的人矮著身子才能過去。學校的宿舍大部分已經被水淹了,有學生脫光衣服摸黑下水,進寢室把里面的東西拿出來,被褥,書本,都被泡透了。漆黑的下著雨的夜里手電的光柱刺破黑夜,有人在哭。那一年,棲龍江洪水水位最高104.58米,前所未有,百年不遇。中考分數出來后,不出意外的沒有考上縣一中,差了十多分。兩地的教育還是有差別的,有些課本內容大致一樣,但考試側重點不一樣,舟車勞頓也是一個原因。十一從來不是會為失敗找借口的人,大姐已經找到工作了,年齡也滿十八歲,光明正大地進了工廠,做了一個小小的工人,他蹲在洪水退后的街道邊,對站著抽煙一言不發的爸爸說:“我不想念書了?!?/br>那是十一第一次跟爸爸說自己的想法,爸爸沒有在意:“要念,至多多交些擇校費?!?/br>十一沒有再言語。◇◆◇◆◇◆◇◆◇◆燕昶年從后視鏡里看陶景明,十幾年過去,這個人只是個子長開了些,年紀也該有三十了,給人的感覺卻還像個學生,露出的皮膚白皙,看著瘦瘦的,力氣卻大得很,看他下午抗大包,別人都一次一個,他一次倆,也不知道那瘦瘦的身板怎么會有那么大的力量。七拐八拐到了一處比較僻靜的地方,車子停放在停車場,兩人沿著鋪了青石板的路往前走,路兩邊都是青磚的老房子,偶爾會有孩子大叫著從身旁跑過,燕昶年說:“前面有家飯店,很有些特色,環境也好,我經常來的?!?/br>十一無所謂好不好,飯店不就是吃飯的地方么,吃飽就行,要那么多講究做什么。陶莊。想必燕昶年提前訂了座,剛入門便有服務員帶著令人覺得很舒服的笑容說“燕先生來了”,將兩人引入里面,上茶后便出去了,不再隨便出入。單間隔音很好,門一關上便把外面的一切聲音都隔絕了。燕昶年很會照顧別人的情緒,即使不笑,但他的肢體語言也在告訴十一:在我面前不用拘束,我們是同學,是平等的。兩人先是聊了些初中時的事情,大部分是燕昶年在說,十一聽著,有時候他會驚訝:原來初中時身邊發生了這么多有趣的事,他怎么就沒有注意到呢?如果燕昶年知道十一心中所想,他會告訴他:因為你總在自己的世界里,外面的一切都無法穿透那堵你自己立起的圍墻。你看不到你身邊發生的事,也看不到你身邊的人,看不到我燕昶年。燕昶年那時候也不叫燕昶年,叫燕南天。他爸爸是古龍迷,燕昶年還沒出生就被定了名字,燕南天。為此不少人拿他名字取笑,只是隨著年歲漸長,認識的人還敢拿他名字取笑的人已經極少,都是喊他阿燕,燕哥,或者六哥,他在族里同輩排行第六。燕南天這個名字從他上高中改了戶口本上的名字后,早成了歷史。菜很快上齊,服務員沒有招呼便不會再來打擾。燕昶年吃了幾口菜,戴上手套幫十一剝了幾個蝦子,解了兩只螃蟹,讓他慢慢吃,將自己名字由來講給十一聽,又說了幾件關于名字的趣事,問十一:“陶景明這個名字不錯,怎么改了呢?”◇◆◇◆◇◆◇◆◇◆中考失利只是厄運的開始。高一時街頭混混火拼,無意路過的十一被禍及,頸部被刺傷,聲帶受損,治好后說話沒有問題,只是再也無法發出原來清越的聲音,變得嘶啞。高二時上勞動課,給食堂挑燒火的木頭,木頭是在山上用鋸子鋸好了的,他們只需要用扁擔竹筐挑下去就好。老家是丘陵地帶,附近的村子鎮子,包括縣城,都是建在山上的,房屋高低錯落,從堆放木頭的地方到食堂要走一段長長的有些陡的水泥階梯,十一正往下走的時候身后兩個低年級的男生打鬧,不知道怎么的就碰到了他的竹筐,竹筐里堆滿了木頭,很重,十一一個重心不穩,腳下踩空,咕嚕咕嚕滾了下去,后腦勺數次磕到水泥階梯的棱角,被扶起來時滿身傷痕,腳腕也崴了,脫臼。醫藥費那兩個男生的父母付了,那時候他們也沒有什么精神損失費之類的賠償,只是治好后十一偶爾會頭疼,是那種閃電般一閃就消失的痛楚,有時候也會心悸,失眠、健忘、眩暈、耳鳴等伴隨而來。他也不很在意,跟mama通電話時偶爾提起,mama轉身就跟爸爸提了,爸爸雖然經常以讀書人自詡,有時候卻很迷信,找個算命先生給他算了命,那算命先生胡謅,說景明這個名字太好,十一壓不住,又跟陶德明名字重疊,必須改名才能轉運,收了錢后閉了眼睛一番含糊的念叨,給他改名十一,說陶字十筆,起名十一,有起承轉合之意,以后都會順順利利。從此陶景明就變成陶十一了。十一低頭自嘲說:“全是胡謅騙錢的,什么玩意呢?!?/br>改了名后沒有遇到意外,成績卻緩慢下滑,可能是因為失眠健忘,入學的時候摸底考,十一在前十左右,高一的段考期末考,成績也可以,到高三分文理,高考前的模擬考試卻在中游徘徊了,雖然縣一中是縣里最好的高中,但每年考上大學,包括大專的學生,也只在百分之40左右。高考落榜。望子成龍,期待兒子完成他的夙愿的爸爸罔顧十一的意見,固執地要他復讀,此時大弟也高三了,有了十一的前車之鑒,大弟初二結束就轉回老家,入了縣城另外一家中學就讀,中考時考上了一中,是公費的,不用像十一那樣交擇校費,也不用每個學期多交幾百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