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0
,指認英國公強納子妾,并且在事后企圖殺人滅口,被他們發覺不對趁亂逃跑后還派人追殺等等等等,總之一切罪名都扣到了邵震虞頭上。 孫氏回來了,她的家人必定還扣在旁人手上。 最怕的事情終于發生,邵震虞反倒是覺得靴子落了地,正思考究竟若是斷尾求生能不能損失小些時,事情到底有了反轉。 司禮監的提督太監范柯親自下了大獄去提審犯人,還什么都沒做,就一眼就看到了被旁人忽略了的細節,他轉過頭,語氣柔和,好聲好氣的問跟在身旁的御史呂達:“呂大人,這懷了孕四五個月大孕婦腰身纖細至此,還真是與眾不同啊?!?/br> 呂達先是一愣,往孫氏腹部看了一眼,繼而面色大變——他扣住孫氏時自然是派人診過脈的,那大夫信誓旦旦的說這婦人確實有孕,后來打擊英國公的重點已經不在房內私事上了,因此大多數人都忘記了這婢子是懷了孕的,連呂達都沒有再確認過。 呂達的臉色在牢中昏暗的火光下變得慘白——壞了,英國公那老匹夫竟jian猾至此,著了他的道了! 作者有話要說:英國公:??? 第110章 驚天大反轉,震得朝野上下鴉雀無聲。 被指認被公爹強納的侍妾不止沒有身孕,還是個完璧之身,還有比這更可笑的嗎? 呂達當場就要崩潰,不是他不淡定,而是此事一旦做實,英國公之前所受的非議不但會全數返還到他自己身上,而且還會罪加一等。 朝堂上之前為了這件事唇槍舌戰,多位大臣各執己見,吵得幾乎要動手了,現在告訴他們這一切都是在開玩笑? 這直接就把滿朝文武當笑話耍著玩兒,更可怕的是,保不齊皇帝會認為這是在耍他本人。 這是在找死。 呂達當然不是這件事的主謀,但是他作為馬前卒非死不可。 任誰都有求生欲,呂達垂死掙扎之下堅決不認,親自請了無數民間大夫為孫氏看診,甚至連御醫都請動了,得出的結果都是一致的——孫氏未曾有孕,而且既往氣血充足,短則數月,長達半年都沒有懷過孩子。 又有經驗豐富的婦人們驗過身,孫氏不僅不曾懷孕,還是個處子之身。 呂達無奈之下又稱此女乃是冒名頂替,并非孫氏本人,一定是英國公殺人滅口之后找人冒充,指使其主動自首。 鬧到這個程度,皇帝似乎有了點興趣,叫人傳了那女子命其自述。 這下子更精彩了,孫氏女當庭翻供,指認御史呂達在彈劾英國公的當天便使人將其擄走藏匿,并以父母相威脅,令其誣陷英國公。 既然是呂達主動挾持,那就從頭到尾不可能被人調包。 呂達氣得幾乎要破口大罵:“賤婢血口噴人,若真是如此,本官為何連你未有身孕都不知?” 孫氏女道不知為何呂達認定她有孕在身,曾請大夫來診脈,多虧她機敏,知道若是沒有身孕怕是就沒有活路了,因此對大夫苦苦哀求,又以金簪相贈,這才瞞天過海。 聽到這里,官員們的眼神亂飛,聰明的就能確定呂達這是被人下了套了——若他果真請過大夫,那也必定是其心腹,如何會為區區幾兩金子倒戈,必定是早就被人收買了。 緊接著孫氏一點點供出事情的始末,從當晚她是如何別擄走,被藏匿于何處,看管的人是誰說的清清楚楚,幾乎不容抵賴。 眾人點頭的同時也不禁對英國公有些敬佩——可以啊,找的這女子臨危不懼口齒伶俐,句句都說到點上不說,演技也相當上乘,柔柔弱弱的樣子,但是每句話都是帶著鋒芒。 但是英國公自己卻半張著嘴,兩眼無神,正是一副他一直鄙視的蠢人模樣。 呂達百口莫辯,在范柯提議,提審孫氏所言參與綁架的呂府中人時徹底沒了主意——孫氏所說的幾乎都是真話,他確實綁了人,也確實威逼她陷害英國公,這些都是完全經不起查證的! 呂達腳下一軟,跪倒在了御前,與他一同彈劾英國公的人一見事情不妙,也跪下請罪,聲稱自己全不知情。 皇帝輕輕撫掌,似乎是在笑:“好,果然是朕的肱骨之臣……” 若真的把他的話當作夸贊才是蠢貨,所有人都出了一腦門子汗,呼啦啦跪倒了一片。 “御史監察百官,若是真是發現同僚私德不休確實應該彈劾,朕甚至給了你們風聞言事的權利,怎么,還嫌不夠?” 不只參事的幾人,都察院所有臣工都冒著汗口稱不敢。 “你們有權利不經查證就彈劾百官,但是直接偽造證據……”皇帝輕笑道:“朕確實是聞所未聞?!?/br> 呂達閉了閉眼,心知自己已經是完了。 幾位入了閣的老臣平時各有傾向,但是此時卻頗有默契,彼此對視一眼,一同出列請皇帝嚴懲此事。 皇帝也不動怒,聞言搖頭道:“西南匪患尚未解決,眼看新年又至,北方卻有雪災,朕今日暫且不為這樣的事費功夫了?!?/br> “眾卿平身吧,”皇帝道:“為這樣的荒唐事耽誤正事,就是朕的過錯了?!?/br> 包括英國公在內的大部分臣子起了身,衛國公等人猶豫了一下,卻不知道皇帝對他們的看法,還是硬著頭皮起來了,只有呂達幾個“身先士卒”的當事人有自知之明,仍然長跪不起。 他們是對的,皇帝見他們仍戰戰兢兢的伏在原地,開口卻沒叫他們平身,只是淡漠道:“跪一邊去?!?/br> 幾人面如死灰的膝行跪到了邊上,聽皇帝若無其事開始點人就匪患的事奏對,果然一直到下朝,都不再搭理他們了。 暫時沒有處置,但是來自天子的漠視卻非同一般,他眼里沒有這個臣子,其他人自然也不會有這樣的同僚,不過幾天過去,他們就如坐針氈,呂達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不只是敵人的,還有來自盟友的。 終于,在孫氏翻供的第三天晚上,呂達安頓好家人之后,卸下官服只著素衣,于書房自縊而亡,留下了一封認罪的絕筆。 皇帝得到消息后嘆息了一聲,似是到底有了一分動容,不在擱置此事,下旨將與參與此事較深的人罷職,其余人等降級。 至于隱于其后的衛國公等人,看在祖上軍功的份上也沒有趕盡殺絕,只是衛國公爵位降二等,稱作衛遠伯,至于原文遠伯直接削爵,其父立下的功勞原本可蔭及后世子孫數代,如今算是一筆勾銷了。 二人原本在軍中的官位自然也不能完全保存,當天便被勒令將統馭一軍的兵符印信等交還兵部,至于將來的職位,就得等皇帝之后的意思了。 前一道處置諸御史的在所有人預料中,后一道并沒有致人于死地,反而還留了很大余地,但是不知道為什么,總讓人覺得……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