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6
安身上學到的東西最多,向來倚重他。 陶家的老家人們,在陶父去世后,老的老,走的走,離開了一多半。剩下的人當中,又有好些個,折損在南洋的風暴里,連陶子謙幼時的玩伴、最信賴的下屬嚴興,也在西北墜馬身亡。這些年,陶子謙雖從各處搜羅聘請了不少人,努力撐起了家業,但真正能夠無所保留托付重任的,頭一個想到的定是李福安。 前次去揚州,陶子謙思前想后,為求謹慎,還是只帶了李福安同去。在揚州的調查不順利,陶子謙返回前將李福安留在了揚州,以備不時之需。拜托魯大手下的漁民幫忙查探后,陶子謙讓李福安隨時接應,一有進展就匯報給他。 十來天過去了,李福安終于帶來了他想要的消息。 “您說,龍知恩那里,有私鹽販子的船只往來出入?” 李福安點點頭,兩撇胡須跟著上下抖動:“咱們外行看不出來,魯大手底下的漁民,一看到船上的人就認出來了,不光是私鹽販子,還是常年走海的,恐怕和外海那些占島為王的海盜關系不淺?!?/br> “哦?龍知恩堂堂兩淮轉運鹽使,跟那群雜碎勾結起來想干什么?” 李福安嚴肅道:“說起這個,那可就有意思了,這也是為什么我今日要親自來,當面同東家說這件事?!?/br> 他湊近了些,壓低聲音道:“據查出來的消息,這位龍大人偷偷和私鹽販子們做著買賣呢,私鹽販子的船,進來的時候是滿載,出去時也是滿載。他們的船進來的時候嚴防死守,一進船塢就卸貨,兩邊都有官兵把守,魯大的人也看不著運的是什么。不過——” 李福安笑笑:“不過,這幫雜碎們在外海橫行霸道慣了,離了龍大人的眼皮子底下,可就沒那么謹慎了。往回走的時候,防備松懈,甚至還把戲班子叫上船,魯大的人趁機混進去,看到了船艙里的貨物?!?/br> “那人回來說,私鹽販子們從龍大人那里運回去的,可是滿船白花花的鹽??!” 陶子謙眉頭緊皺。 這件事越來越撲朔迷離,龍知恩這 * 人,既賣鹽給夏瑾,又賣鹽給私販,同時給鹽商們的份量也不短缺——他難不成是鹽池子成精了?! 不可能!如他之前所想,夏瑾運回昭月國的一定不是官鹽,陶子謙漸漸有了個大膽的猜想。 “李叔,辛苦了。不過,恐怕還要勞煩您再走趟揚州?!?/br> 李福安擺擺手:“哎,哪里話,這把老骨頭,也該動彈動彈了?!?/br> 陶子謙濃墨一般的眼中凝起兩點光芒,他鄭重吩咐道:“龍知恩勢必從鹽販那里換取了什么,然后又轉手賣給夏瑾……讓魯大的人全部盯著去昭月國的鹽船,不信他們一點馬腳不露出來。照我看,這事就快有眉目了?!?/br> 第38章 . 法會 五月十五,雨花臺?!?/br> 五月十五, 雨花臺。 炎夏早已拉開序幕,頭頂上、虛空里、甚至腳底下的青石板中,四面八方,每一個方向都傳來酷烈的暑氣, 剛剛滲出的薄汗, 只在額角略停留了下, 便隨著灼熱的空氣消散無跡, 只有殘留下來、若有似無的一絲癢還能聊以為憑據。 祝銀屏端端正正跪坐在蒲團上, 高舉起左手,右手扯著垂落下來的廣袖,姿態優雅地給自己扇了扇風。實際上, 在旁人看不到的袖子后面, 趁機用指甲尖兒刮了刮額頭,讓些微的疼痛蓋住那惱人的癢感。 還沒過頭伏, 就已經熱成這個鬼樣子, 后頭中伏末伏可要怎么過呀? 連續不斷的講經聲, 自兩耳灌進來, 祝銀屏無奈抬起頭,見那設壇說法的覺慧禪師仿佛絲毫沒被炎熱影響, 打著蓮花座,身形穩如泰山,面色從容慈祥,寶相莊嚴, 聲音更是平穩如波,不疾不徐,細致詮釋著精妙的佛理。 果真有大功德啊,祝銀屏不禁心生敬仰??磥? 出家做尼姑這事,她恐怕是干不成的,要是不嫁給陶子謙…… 祝銀屏微側過頭,見身旁的顧氏都打起了瞌睡,腦袋沉重垂下來,脖子曲成了拱形,下巴不斷地磕在領口上。 祝銀屏無奈嘆了口氣。 那天提出帶顧氏來祈福法會,顧氏千恩萬謝地走了,倒讓祝銀屏有些心虛,生怕出什么差錯,讓人白高興一場。第二天一早,祝銀屏給蔣妙蘭寫了封短信詢問,不到傍晚蔣妙蘭就回了信,一口應承下來,祝銀屏這才放心。 顧氏前世就喜歡把“菩薩”“佛祖”掛在嘴邊,祝銀屏也想著這個人情送的投其所好??蓻]想到,蔣家書香門第,親族當中許多人對佛法鉆研頗深,和這大報恩寺的主持有問有答,讓覺慧禪師的說法越來越艱深晦澀。 再加上天氣燥熱,別說顧氏,祝銀屏自己也快撐不下去了。 她強打起精神,在烏泱泱一群人中,搜索起蔣妙蘭的身影。 顧氏這些天又來過候府兩次,在 * 顧氏指導下,祝銀屏終于做出了一個像樣點的荷包,拿來送給了蔣妙蘭。蔣妙蘭樂呵呵的收下,將祝銀屏和顧氏領了進來,不過沒說上幾句話,蔣妙蘭就被蔣家長輩叫走了。 “呼————呼————” 耳畔一聲驚雷,祝銀屏驚詫轉過僵硬的身體,原來顧氏睡沉了,竟開始打起了呼嚕。 前頭幾位貴婦低聲笑了起來,祝銀屏的臉刷的一下紅了,她硬著頭皮推了推顧氏,小聲叫著:“伯母,伯母,咱們去后山水邊吹吹風吧?!?/br> 顧氏將醒未醒,口中直念:“啊……南無阿彌陀佛……” 祝銀屏連攙帶拖,把顧氏從法會上帶了出來。 翠兒不知道跑哪里玩去了,顧氏出門不習慣帶丫鬟,祝銀屏只好自己扶著哈欠連天的顧氏,緩緩朝后面的小山丘處行去。 這一帶山光秀美,林麓清榮,時值初夏,滿目翠煙繚繞,縱是天氣仍是悶熱,也讓人身心略舒暢了些。 “就在那邊,小山后頭,聽說潭里有兩尾雌雄金鯉魚,不曉得能不能見到?!?/br> 祝銀屏指給顧氏看,順著石階繞過兩座小丘,有一個掩映在丘陵中央的清潭,尋常在雨花臺舉行佛事,就在這潭水中放生。潭水青碧,深不知許,看著是一汪死水,潭底卻另有出口,有人說另一端接連著揚子江,卻從來沒人驗證過這個說法。 顧氏被攙著走了幾步,漸漸清醒過來,感恩道:“三小姐真是大善人,老太婆我從沒見過哪家小姐像您這樣扶貧助老。三小姐將來一定也能像那蔣太夫人一樣,榮華富貴,子孫滿堂,活他個九十歲、一百歲!” 前世享年不到二十二的祝銀屏尷尬笑笑,說:“承您吉言?!?/br> 顧氏又要開口說什么,只是畢竟年紀大了,走了幾步石階,一開口就有些氣短,于是停下腳步,扶著棵歪脖樹直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