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85
云雁回:“既然都建了劇院,我們多不好意思啊,您看,雖然說汴戲班過來的人沒法太多,但是蒲關澤還有其他頂尖藝人,我們也可以派來表演啊?!?/br>興宗:“早就耳聞大宋的百戲盛況了,如此真是再好不過了!”他頓了一下,又道,“一應補貼,比照孔家班來?!?/br>“那真是太不好意思了……”云雁回羞澀地道,“那咱們共同舉杯,為了南北朝友誼地久天長吧?!?/br>大家一起舉杯暢飲,歡慶汴戲班乃至更多宋國百戲藝人要在遼國長期演出。至于細節,就由遼國的臣子和他們詳細商議了。李行簡聲稱宋人戀故土,所以一撥不能停太久,畢竟路上還有時間,半年也就差不多了,每半年輪班一次。還有一撥大約多少人,他們這些人在遼國演出時,各方面的待遇地位,遼國給多少補償,全都要詳細討論。這些李行簡都能得很,交給他就行了。李行簡特別開心,這一次交易成功可不止是賺到多少錢的事情,要知道,這些人往五京一駐扎,來之前稍微培訓一下,就是多少雙眼睛幫忙盯著遼國的情況啊。這半年一來往,還能夾帶不少走私貨物呢,又是一筆收益。遼國人能想到這一點嗎?誠然有人能想到,可是當下人民最熱切的想法,就是能繼續聽汴戲。而且他們會覺得,就算留下來,只要看得嚴實一點不就好了。而云雁回想到的更多,那就是讓孔寄在編的戲本里夾帶私貨,這個又是要私下再商討的事了。興宗雖然被宰了一筆,但還挺開心,賜給了幾位宋使不少珍寶財物,又請他們代為向仁宗問好。云雁回看興宗就像看一只小肥羊一般,這損失、補貼都給了,還建了個劇院,日后孔家班開門營業,收益遼國總不好意思拿走吧?還有既然不是一段時間的演出,而是長時間駐扎,遼人要學真本事,好意思不給學費嗎?要真好意思,那就學不到東西。那能收割的地方還多了去呢,也不知道遼國有沒有人種花,不過即便沒有花籃,這不是畜牧業發達的國家么,您送牛羊也行??!第257章滿載而歸在李行簡與遼臣扯皮條件期間,云雁回這邊陸續有不少遼臣通過耶律裊履找上門來,竟是全都想購買人參果,希望他這邊能夠給想想辦法。按理說,云雁回和這些人雖然沒見過,但是都算有生意往來了。云雁回和鄭凌的綠毛龜在遼國就賣得很好,水景記也帶動了遼國上下的風潮,有心人總能打聽到。桃之夭和他的關系也不是秘密,宋國送來的人參果就那么多,興宗自個兒家還不夠分呢,他們這些人分不到若是還想吃人參果,自然就要靠云雁回這邊了。云雁回裝作非常為難的樣子,李行簡那牛皮都吹出去了,他自然要接下來,“這樣的好東西,我們大宋自己都不夠分呢,每次一上市,都賣瘋了,還是我們官府不許隨便漲價,這哪里還有多余的,給各位呢?”“您是生意人,應當在商言商。這綠毛龜不是也珍貴嗎?我們遼人買得還少了?兩國是兄弟之交,勻出些許又有何妨?”“對啊,此物應該沒有被禁止流出外國吧?就算有,也有別的法子不是嗎?”這些人開始暗示云雁回可以走私了。云雁回想了想,“雖然沒有嚴令禁止,但是若是被人知道賣給你們,肯定是要被唾沫星子淹死的。那不如這樣,你們用馬匹來換?!?/br>總不能他一個人冒風險吧,要就大家共沉淪。這些遼臣好歹還有些理智,云雁回如此一說,他們都陷入遲疑了。云雁回也不好逼得太緊,于是退了一步,“諸位再想想便是,大家都有難處,互相都能體諒。其實,那么幾個人參果,也換不到多少馬,主要我有誠意,你們也擺出誠意來,是吧?”云雁回這個話算是說得遼臣們有些不好意思了,是啊,就那么點兒馬,夠宋人做什么?什么也不夠??!這時候云雁回再接再厲,低聲說道:“其實我們私下還珍藏了一些人參果,那些胖娃娃的,只是最低級的,往上還有菩薩,佛陀……”諸位遼臣瞪大了眼睛,渾身都要激動發抖了。居然還有菩薩和佛陀嗎?難怪,難怪南朝皇帝居然允許人參果在民間販賣,原來那只是最低級的,他們還私藏了菩薩和佛陀!等等,如果有菩薩和佛陀,連陛下都未曾享用呢……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各懷心思,但是毫無疑問,內心的沖動是翻了好幾十番。這些人不懂其中簡單的原理,對于云雁回他們來說,只是換個模子的事情。當初制作的時候,害怕民間sao亂,所以才沒有往神佛上扯。但是對外時,自然就不一樣了。遼國上下十分崇尚佛教,從他們起名都喜歡用佛教名詞就知道了。對于這些宗教信仰堅定的遼人來說,現在知道有這樣的事物,能不激動得嗷嗷叫嗎?云雁回絲毫不懷疑,他們會忍受不了誘惑,只是現在人太多,知道東西連陛下也沒有,得回去琢磨一下,私下交易。他呢,只要坐在這兒等訂單就行了?,F在不是甜瓜上市季節,預定下來回去做模子也來得及。……云雁回將這些人送走之后,趙允初那邊也結束了,他整理了這些日子使團之人打聽來的養馬法,“這些小竅門,還是很有用的,都是遼國牧民多年的經驗?!?/br>雖說無法起到神奇的效果,但是多少有點幫助。云雁回這邊也和趙允初分享了一下自己的戰果,“估計要不了多久,他們就會來找我了?!?/br>趙允初深思道:“這也就是兩國國君都盼望天下太平,否則,這些人私下用馬匹換取人參果,往戎主面前告上一狀,也得叫他們吃不了兜著走?!?/br>不過誰叫宋遼現在都向往和平,這種事掀出來太影響邦交了。再等到李行簡和李珣回來時,一問成果也甚是喜人,大家給自己鼓起掌來,這次出使算是圓滿完成任務了。而且李行簡和李珣那里也收到一些詢問,是一些遼臣也想探問人參果的購買問題。等到宋使團離開的時候,遼國方面已經散播出了會建造劇院,請汴戲班長期駐扎的消息,沸騰的民眾總算平定了,歡呼雀躍。雖然孔家班仍然是要和宋使團一起回去,可那也是沒辦法,他們得回去安排,再等待錢財交易,劇院建好后,譴人過來。不過這個時間,用不了太長,大家有個指望也好,有不少人都在想呢,要主動申請幫忙建劇院。那些幾乎想跟著汴戲班跑到的宋國去的遼國少女,也總算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