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8
眉苦臉,指著惠沖道:“叫你坐禪,你就變豬?!?/br>惠沖鵪鶉似的不敢作聲。“如今道門也廣為弘法,我佛門弟子卻鎮日想著世俗之樂,做完法事上瓦子耍,這豈是出家人該行之事?我不要你坐苦禪,可你連靜心也做不到嗎?”云雁回本想說話,忽聽了然之言,心中一動,說道:“法師啊,不是人人都有您那樣的境界,住在鬧市之中而心不動,那樣的話高僧年年有了。我大宋市井空前繁華,要弘法,不能用常法?!?/br>了然一聽,面露深思,“前面說得不錯,但是你指的不能用常法是什么意思?”云雁回:“唐時寺院有俗講流行于市井之間,僧人用說唱的方式,把經文故事淺顯的表達出來,讓百姓更為易懂。俗這個字非常清晰,這是用世俗的方法弘法?!?/br>云雁回想想,續道:“大宋不宵禁,瓦子勾欄也一日比一日熱鬧,這難道不是俗講再次回歸世人眼界的最好時刻嗎?要知道,現今的說話,還是從俗講中衍生而來的呢。您說師兄們做完法事就去瓦子耍,那為什么不叫他們去瓦子弘法,廣播善念,以作修行?”汴梁城中,大大小小的瓦舍有幾十座。瓦舍作為綜合性的娛樂場所,因為北宋不實施宵禁,也愈發興盛。瓦舍之中無論是雜耍、曲藝還是賭博,各種娛樂活動都有,分在瓦舍內各個棚中,引得市民紛紛前來消費。北宋的百姓,業余休閑生活豐富得很呢。云雁回所說的,其實也是瓦舍發展壯大之后,逐漸也會形成的一種形態,只是他直接將成熟的理念提出來了。了然一聽,心中翻來覆去想了一遍,若能踐行,道門何足掛齒?“這真是個好主意,可如今哪有僧人會俗講,詠經,梵唄,都是要精通的。唐時滅佛法難,俗講早已失傳?!?/br>云雁回上輩子就是搞宣傳工作的,很知道其中的關鍵,“俗講衍生了說話,如今法師若覺得可以,再從說話中借鑒了便是,您覺得呢?”了然拉住了云雁回的手,老淚縱橫,“我就知道,你天生是佛門弟子……”云雁回:“……”“就是啊,雁師弟小小年紀,卻如此有條理,不愧是師父看上的人?!被輿_因剛挨了罵,想著討好師父,連忙說道,“師父,到時候我頭一個去說經?!?/br>“你先給我抄經書一百遍去?!绷巳焕淠卣f了一句,“此事我要回稟方丈,雁哥兒,我越想越覺得,這是適合如今普度世人的大好方法,若是成了,我定要讓方丈為你減免房租?!?/br>寺廟年年做善事,施藥施粥,但是這樣的方法,卻更加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云雁回一聽減免房租,開心得不得了,他不正愁怎么慢慢給鄭蘋減負么,“謝謝法師?!?/br>不想一場無心的談話促成了這樣的好事,了然去與方丈商談了此事,沒幾日,云雁回便被叫去,是要商談此事。方丈本就認識云雁回,早知道了然喜愛他,也知道他機靈,但是沒料到小小年紀思路就這么清晰,心中也很是歡喜。方丈問道:“雁哥兒,你與了然說的事,了然轉述給我了。我想問問你,雁哥兒,你真的不打算出家嗎?”云雁回哪知道又拐到出家上來了,只得無奈地道:“方丈,我雖未出家,但是人人都把我當未來的和尚看,我自己也認為大相國寺是我家,在家出家,又有什么區別呢?”方丈聽出親近之意,不由欣喜,“我也知道不可能了,你可是獨子,只是遺憾罷了。不過,就像你說的,只要你認為自己是寺里的人,在家出家又有什么區別?雁哥兒,此事你給我一個詳細的章程吧?!?/br>云雁回眼睛一亮,揣摩到了方丈的意思,行了個禮,大大方方地道:“弟子領命了?!?/br>方丈可比了然要精通俗務,而且更有魄力,他干脆就將這件事的詳細策劃交給云雁回、唐朝的時候寺廟里專門有俗講僧,專門負責俗講弘法,隨著俗講失傳,這個僧人分類也在寺廟中消失了,大相國寺要重新建立俗講僧編制,說著容易做來難。大和尚自覺辦不來,找這行的技藝人來做也不可能,他們可是要搶飯吃的,除非這事兒一直“外包”給說話先生,干脆叫他們來講佛經,但是整體效果就比真僧人來做要差了好多。倒是提出這個想法的雁哥兒伶俐得很,還有了然支持,讓他試一試,真成了可是大好事。事成之后,也必然不止是了然說的減房租了,大相國寺里的油水,多著呢。第17章大宋貓奴古代真的不好混,讀書不容易,賺錢也很不容易的,更何況云雁回家里都是婦幼。鄭蘋身體不好如果是在五年前,云雁回能急瘋了,現在還好點兒,至少他在方丈那里接任務,不會顯得太過妖孽。回去之后,云雁回把計劃書仔仔細細寫了出來,按照現代的方案格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寫完又考慮了很久是否有不妥當的地方,方才送去給方丈看。方丈看了后,首先贊了聲字好。可不是么,云雁回這幾年可著勁兒的練字,這個時代的書法真跡比后世要多,也更容易看到,不說別的,了然的書法其實就很不錯。再一看內容,方丈更是眼前一亮,雖然遣詞用句很淺白,但是條理清晰,便是在成年人中也是十分難得的了。“好,一點也不用改,就這樣做!”方丈拍板決定。云雁回松了口氣,這就算是成了一半了。于是,云雁回根據記憶,把接觸過的和尚中他認為比較有天賦做這件事的人列了出來,了然又加以補充,抽了十幾個人,從未正式剃度的童行到有度牒的和尚都有,集合到一個院子里。這算是一個表演速成班,這些人就是被選出來的第一批要去瓦子里“弘揚佛法”的弟子了,如果成功了,他們將有俗講僧那樣專門的分類,日后專門負責講經。瓦子里,靠“說”來賺錢的藝人之中,有的說史——如今最紅的是三國史和五代史,深受百姓愛戴,有的說話本子,江湖豪杰,兒女情長,皆有涉獵。還有的說諢話,這個類似后來的一種藝術形式“相聲”,時常以詼諧的語言譏諷時事。而云雁回,他胃口比較大,希望把這幾種的優點都囊括了。這也是他結合了自己在后世的認知,認為可以做到的。云雁回的安排是,將內容分為幾類。第一,講經,將佛經轉化為通俗的故事,要適當改編,要動人,要有豐富的劇情。第二,講斗禪,又叫說參請,汲取說諢話的優點,摒棄其中過激的部分,并且從“單口相聲”轉變為“對口相聲”,甚至“群口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