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23
?” 胤礽答道:“為國捐軀的忠烈之臣,應以國士厚葬?!?/br> 姚啟圣停靈那日,胤礽見到了杜立德,同樣是半只腳踏入棺材的老家伙,杜立德身體情況也不容樂觀。 老太師拍拍他的肩,寬慰他:“殿下已經做得很好了?!?/br> 胤礽不為所動,輕輕“嗯”了一聲,反而關心杜立德:“太師身子不好,莫太傷神,姚大人是笑著去的,你們是知己好友,他希望您晚年過得開心?!?/br> 杜立德輕嘆一聲,待祭拜完成,邀胤礽一路同行:“殿下不如隨臣到處走一走?” 胤礽點了點頭,只聽杜立德說道:“殿下已經做得很好,然臣并不滿足,希望殿下能夠做得更好?!?/br> 二人一同來到府外,胤礽轉眸問他:“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太師可能教我?” “殿下成長了許多,現在的你,應該能有足夠堅強的心境去看陰影下的大清?!?/br> 陽光透過樹葉,將痕跡斑斑駁駁地照印在杜立德的臉上,樹蔭下的杜立德,高深莫測。 不知不覺,他們已經走到高處,杜立德向胤礽招了招手,使得胤礽下意識又走進了一步。 “眼中有了塵埃,就可以看到腳下踏足的土地,體會這天下萬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再是將眼光放在高處,老臣希望殿下未來,能夠做到足跡遍地,去體會真正的變革之難處?!?/br> 杜立德為胤礽指了指,他順著望去。 陽光下,禁鴉片的宣傳報帖在幾個小兒身后的墻上,他們好奇地問幾個年輕人上面是什么。 讀書人指著那些黑白雕版出來的圖案,正在耐心解釋,引得小兒驚呼出聲,連連點頭。 胤礽心中一動,被杜立德也拉到了陽光底下,老太師嘟嘟噥噥:“人老了,就畏寒,還是曬太陽舒服?!?/br> 暖融融的陽光驅散了黑夜帶來的冰寒,直入人心深處,眼前一片生機勃勃之景,是如日出東升般有朝氣的大清。 “殿下可以走得快樂輕松,是因有別人在背負著重擔,但老臣極希望,殿下能將自己的腳,踏在真實的地面上。有些事情,只有殿下能做到,這些責任,這些重擔,若你不背著,以后讓兄弟們去背,你放心嗎?你舍得嗎?” 胤礽:“……” 杜立德人老了,諄諄教誨就顯得有些絮絮叨叨,胤礽耐心聽完,在太師期盼的眼中點了點頭。 杜立德說:不要再輕忽自己責任,隨意說不負責任之言,都是成年人了,理智一點,實誠一些。 胤礽:“……” 他算是聽出來了,老太師是汗阿瑪請來的說客。 汗阿瑪還真是請對人了! 老太師說得句句入人心,從此以后,胤礽再也不妄提不做太子之言。 現在回想起來,總是在嘴上說不想做太子,不想干活,輕浮且幼稚。肩上責任的重擔沉甸甸的,是成年人的世界沒錯了。 作者有話要說: 保成心境成長,當當當! 沉重的一章寫完,下一章回歸輕松基調,昨天和今天這章寫的團團咕卡死了卡死了卡死了,團團咕堅強地茍了過去! 注釋(1)何氏:姚啟圣之夫人,記載曰“絕有力,舉石臼如無物,公奇之娶焉” 第279章 (一更) 禁絕鴉片這一年,胤礽十七歲,康熙與杜立德都只當是孩子終于長大了,成熟了,卻不知,性格上出現變化,是進入叛逆期少年人的正常表現。 送別姚啟圣后,胤礽又投身回了事業之中。胤禔在西邊捷報連連,康熙滿面喜色,在胤禔的上書下繼續派遣增援,希望能盡快將噶爾丹打廢,乘勝追擊攻下西域。 外洋那兒也傳來消息,西方諸國的大同盟之戰打得水深火熱,各國之間都殺紅了眼,法蘭西在太陽王的率領下攻下大片土地,如今正以一國之力挑戰各國聯合。 陸地上的領土,制霸海洋權力握在太陽王的手中,他向荷蘭發出制裁,提高與荷蘭的關稅,在占領的領地如盧森堡、洛林進行軍事駐軍,對著隔壁的西班牙虎視眈眈。支持英王詹姆斯奪回國內權力,與英格蘭王威廉對峙,推動英格蘭內政混亂成一團。 饒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西方各國仍然沒有停止向外的殖民擴張,甚至變本加厲地從外面進行掠奪以獲得利益,供應他們國內的各項消耗。 戰爭是最損耗國力的,這個時期,沒有一個國家有空余時間來休養生息搞發展,除了羅剎! 沙皇彼得自西方帶回眾多工匠,在國內掀起了改革之熱潮,興辦學校,改編訓練新軍,建立火器工廠與海軍基地。他把原本各地領主分隔的情況推翻,還學大清的省級地方分級,設立了總督! 羅剎國內與教會之間鬧成了一團,彼得極力改革國內宗教,侵吞教會勢力,硬是將獨立于政權之外的教會吃下肚子里,意圖將其血rou融入國政,聽從沙皇之命。 之前還被汗阿瑪瞧不起的羅剎國,轉眼就熱火朝天地改革起來了,那感覺就像是在懈怠的毛驢身后狠狠抽了一鞭子,胤礽打了個激靈,恨不得爬起來再搞上幾回事。 自從不斷派人去往各國后,康熙與朝臣再也沒有提及阻止外學興盛。 各國之消息源源不斷傳來,世界之動向擺在滿朝文武眼前,誰也不想再次被蒙上眼睛,捂住耳朵。不去聽這些情報,不去關注這個世界,總覺得會落于人后,閉目塞聰。 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說的就是如今朝堂對外學興盛態度的轉變。 上朝時,外交部啟奏的道:“今朝鮮王朝、越南王朝、緬甸、暹羅、東瀛、琉球等多藩屬國派遣使臣請求入京,理藩院受其上書,得知各藩屬國之顧慮,是因西方貿易所致。東瀛、琉球等國皆深受其擾,懇請大清之庇護,探尋我國對西方貿易之態度?!?/br> 外洋人對待其他地區的殖民侵略可沒有對大清這么客氣,大清有海軍,有大炮,有與羅剎之戰中的赫赫威名,有外洋貿易留給世界的大國之氣量與底蘊,弱小國面對殖民勢力,唯有被迫屈服。 更遠一些的大陸,大清管不著,但同處于一片東亞大陸內,有往來關系的藩屬國,卻是忍不住想要來談一談大清對此態度如何,寄希望于能夠依靠宗主國,避免被外洋勢力殖民掠奪。 朝臣們熱火朝天地討論起來,有的人說:“是該給不安分之藩屬國看看,離了大清之庇護,他們如何生存?” 也有人說道:“此言差矣,歷朝歷代自古以來對待這些藩屬國,哪一次不是懷柔之策,只要他們安分守己,我國用得著與藩屬小國一般見識?” “小國不知本分,應當予以懲戒,而非在其被欺辱時袖手旁觀?!贝蚬愤€要看主人呢!名義上是大清藩屬國,他們被占領了還不是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