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43
” 就連如何宣傳,胤礽都已經想好啦! 就像之前雪災那樣立的“丁思孔”典型,他們還能立更多的清廉好官。 在場的,身居高位者如王熙、吳正治,cao勞一生為國為民。 他最崇拜的杜太師傅更是桃李滿天下,雖然太師傅回家鄉養老帶孫子去了,胤礽至今還記得太師傅對自己的諄諄教誨。 朝中多少文臣深入貫徹儒之精神? 從他的太傅們李光地、熊賜履、張英、湯斌,到各部院大臣陳廷敬、郭琇、張士甄等,都是政績斐然,頗有民心。 哪一個扯出來沒有他們自己的故事? 日后大街小巷之中,皆有小兒念叨子曰,尋常百姓也能說出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美好的精神品德與道德修養能夠喚醒人們心目中對善的渴望與憧憬,他們有傳承至今千年的儒學基礎,是下至士大夫,上至帝王都深入貫徹的精神文明呢! 太子對儒學的狂熱崇拜,嚇了朝臣一跳。 西方傳教士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傳一下他們的主,到了太子這兒,那是要將儒之美妙傳遍全國,傳到外國去??! 說完這些,胤礽疑惑地問起來:“之前是誰在負責宣傳呢?要不連宣傳部也給正個名?!?/br> 最好是個儒學大家,精通詩書禮儀,自己就在大清有良好的群眾基礎! 納蘭性德站了出來,面無表情地注視著胤礽,沉聲道:“因為臣此前負責書籍印刷管理一塊,又有作品集流傳京城,禮部宣傳之事,亦是微臣在管?!?/br> 胤礽給他黝黑黝黑的眼眸看得冷汗嘩嘩地冒出來,頓時打了個激靈。 哦豁!怎么又是你。 作者有話要說: 儒學也有很多弊端,不過太子只說了朝臣們愛聽的。 三綱五常這些,還有儒學適應封建帝制而進行改變的思想遏制,這些是封建制度下的弊端,要打破他們,需要的是生產力、科學力的提高,是民主制度的萌芽,如果大家想要看,等寫后世番外的時候我再寫,畢竟小太子是站在全球化時代風口浪尖上的人呀! 在民族精神、在道德、精神文明建設上,儒學有重要地位,引導著人們變得更好。引導著社會變得更穩定。 第236章 胤礽笑容微僵,硬著頭皮道:“大人能者多勞,實在不易,外交部與宣傳部細分后,汗阿瑪或許可以提拔其他有才之臣前去就任,不至于令大人一人肩挑數職?!?/br> “還有文部尚書薩海在,”納蘭性德道:“微臣與薩海大人分別管著部分宣傳,若是能有其他人來專負責此事,那再好不過了?!?/br> 被納蘭性德隱含怒意的眼神看著,胤礽手心里都冒出了冷汗來,他眼巴巴地回望他,那小眼神慫唧唧的,令生氣中的納蘭性德又是無奈,又是好笑。 會盯著他一個人,還不是因為人手太少了? 這就是太子不接受皇上安排人脈的壞處,在他培養出自己的人手以前,恐怕都會是這種找不到人辦事的狀態。 納蘭性德上告皇上,請示道:“微臣贊同殿下所言,宣傳之事極為重要,若再繼續由臣肩挑,則越了職,還請皇上令擇有才之士擔任宣傳部尚書?!?/br> 康熙緩緩道:“宣傳不足以單一成部,應當歸于文部之下,此事從此交由薩海統領?!?/br> 納蘭性德一聽這活兒甩出去了,眉頭頓時一松,躬身謝過帝王。 他稍一抬頭,立即瞧見了納蘭明珠不贊同的目光,仿佛是在說:將到手的權柄白白送出去,傻不傻? 缺少人手,明珠黨羽多得很,但凡是納蘭性德肯提一句問明珠要人,也不至于會有如今的窘境。 納蘭性德一扭頭,撇開了眼不去看他。 此后朝會之上,太子又提到了大清北面邊境之疑,甚至已經想到了之后簽訂邊境條款時如何為大清贏得更多的籌碼與好處。 “唯有以文書規定國之邊境,由兩國簽署條約,未來大清與沙皇俄國之間才能迎來短暫的和平,汗阿瑪才能騰出手來應對日漸強盛的準噶爾汗國?!?/br> “兒臣欲通過西方傳教士來交接沙皇俄國國情,如今從法蘭西傳教士口中得知其國內索菲婭公主與帝王彼得正在爭奪權力,若大清可借其內亂之機趁勢攻打,強命其簽訂盟約,或許可以將更多的土地收回國內?!?/br> 太子說起如今的國際形勢時,那是信手拈來,從沙皇俄國與奧斯曼帝國之間的世仇戰爭,到大清邊境飽含的豐富礦產,無一不再嘗試著說服朝臣“北面邊境的大片土地絕不能落入敵國之手”。 “那么多值得開發的土地若就此失去,子孫后代會如何看待我們?割地給他國,那是愚蠢的行為,大清自詡大國擔當,怎么能在此事之上退讓,豈不令人以為大清是泥人,可以隨意拿捏?” 朝臣們鴉雀無聲,許多人對如今的國外情況多是一知半解,直到太子為他們解釋起來,他們才恍然大悟。 如此種種,別說是胤礽了,連康熙見了都要皺眉。 危機感縈繞在心間,大清對于外邊世界了解的過于淺薄了,派遣使臣出使外洋各國,不僅是為了與各國建立聯系,更是為了搜集消息,傳回國內。 科學已成為影響年輕一輩讀書人的重要科目,而外學興盛之勢,銳不可當! 朝臣對外學究竟是怎樣的情況愈加好奇,如張士甄等頭一回聽說國際形勢的,皆一一出列來詢問具體情況。 帝王望著在朝中與眾臣唇槍舌戰的太子,他在發光呢!像個小太陽,灼灼生輝。 可惜,還沒說上幾句,眼看招架不住朝臣們的提問,太子又不斷地朝他放求救的眼波。 康熙扼腕惋惜:朕之太子,優秀如斯,若他還能再成熟一些,若他能立刻斷奶,像保清那樣獨當一面那該多好??? 另一邊,龍興江城的天空是蔚藍色的底,每當晴天的時候,飄來的云朵看上去白白軟軟的,好似棉花般。而這里的天氣則常年寒冷,尤其是到了冬季,這兒的河面都幾乎結成了冰,船只根本難以順江繼續北上。 而從龍興江城順江流北上,則是雅克薩城,這座曾經由北面蠻夷建設成堡壘的城池,已經在第一次雅克薩之戰后被大清邊境將領下令焚燒成了灰燼。 后來,朝廷下達調令,命令邊境將領前往雅克薩駐軍,這座城池才又一次重新建了起來。 城中沒有當地居民,整個城中皆是會武的士兵。 其中有龍興江城前來支援大清軍隊的部族,亦有駐軍于龍興江城的薩布素將軍派遣來的部隊。 沙皇俄國前來燒殺搶掠的哥薩克騎兵,便是時常在雅克薩之戰周圍來進行偷襲。 他們如同圓滑的泥鰍,打一下就跑,掠奪走大清邊境百姓的糧食、財產,甚至還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