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41
己兒子。 胤秅道:“臣弟知太子二哥意思?!?/br> 是時候要做出改變了,他不能再沉湎于過去,一直都等著太子來將他拉扯出去。 六弟活了,額娘的身體還不能調理嗎?總是給他添堵的十四都還沒影呢! 胤禛不是膽小之人,此前懼怕面見汗阿瑪,是因幼時險些在汗阿瑪跟前露了餡。 而今有個太子在前頭,他還怕什么? 胤禛打算做一點什么,比如多關心關心佟皇貴妃的身心健康,找機會去與六弟聯絡聯絡感情。 胤禛若有所思:不如回上書房與其他阿哥一起,給胤禩補課…… 他時間還是有許多的,晚上住阿哥所,還能監督胤禩背書。 太子能從小與胤祉培養出這樣深厚的感情,胤禛覺得,自己也可以將胤禩培養得聽話又省心。 胤禛相信老八的天分,畢竟他長大以后智慧謀略皆有,且善于籠絡人心,朝臣之中會有大半人支持他,稱呼他為賢王,可見他的手段與能耐。 胤禛與太子回到毓慶宮,率先將外學如今的情況稟告,待公務忙完,他便回到了上書房,如同之前打算的那樣,多關心關心胤禩如今的情況。 為八阿哥授課的先生唉聲嘆氣,沉痛地搖了搖頭,為胤禛拿來了八阿哥的成績清單。 漢語、滿語成績,勉勉強強六十分,寫字寫得歪歪扭扭念及他年歲還小也情有可原。 數術這門課的成績就有些慘烈了,一片大紅色,幾個月下來沒有一次是合格的。 再有武課也是一片紅,真正顯示了什么叫做身嬌體軟,蹲馬步的姿態像胤禛養的小京巴,憨頭憨腦,稍稍一推就往后倒。 下課后,胤禛回到阿哥所,拉來人一問,得知五阿哥,六阿哥與七阿哥都關心八阿哥的成績,三人輪流在給胤禩講課。 胤禛心中一動,抬腳便去了胤禩的住處看情況。 胤祚一瞧胤禛來了,炸毛大喊一聲:“四哥來了,快跑!” 其余阿哥一個激靈,抬頭便瞧見面無表情的胤禛站在門口,頓時如鳥獸散去,徒留胤禩一人與胤禛大眼瞪小眼,害怕地瑟瑟發抖:六皇兄說,如果不好好學習,就關門放四哥咬他。 四哥會吃人! 察覺到胤秅的靠近,胤秚哇地一聲哭了。 門外,三個小腦袋從外頭冒出來,竊竊私語,指指點點:“四哥把小八欺負哭了?!?/br> 胤祚:“他那么兇,每次都板著臉,小八才不會喜歡他。除非他能像太子二哥那樣溫柔體貼有耐心?!毕胍仓啦豢赡?。 胤禛額頭跳了跳,今天也是想把親弟塞回娘胎里的一天。 他怒氣蹭蹭地往上漲:“胤祚!” 胤祚撒腿就跑,帶起一片雞飛狗跳,隔壁還傳來了三哥養的鵝叫聲,仿佛應和著在給胤祚壯膽。 “我要找太子二哥告狀?!?/br> 想想老三對太子撒嬌,任由太子摸摸頭,再看看這倒霉弟弟胤祚,胤禛心力交瘁。 同樣是弟弟,怎么差距就那么大? 位于毓慶宮的胤礽連打了兩個噴嚏,拿來帕子抹了一把鼻子。 完了一丟帕子,刷刷地將自己的悔過書寫得花團錦簇,就等著明日朝會念出來了。 次日朝會是帝王首次出巡后回來的大朝,幾個月積累下來的許多事務都會在此時由下臣們請示皇上。其中也包括了對太子一再挑戰文臣底線,大力發揚外學,另開恩科考取外學之人授予官職,又有玉器之事,成立外交部之事,如此盛況,可謂是群起而攻之。 “有關玉器之利,臣有事啟奏?!?/br> 陳廷敬上前一步,恭敬說道:“太子殿下已將玉器之利具數上繳國庫,因為玉器買賣與外洋關系巨大,且能靠玉器換來槍炮。臣以為,玉器之暴利已不適合由民間商販進行交易。殿下此舉,將私人買賣變為官府所控,此為大善。天下玉器商人,如今皆已在戶部登記在冊。也唯有將私商管理妥當,方能減少危害??!” 玉器小小一件就能代表巨大數額,與絲綢、茶葉不同,是可以用來與外洋人換武器,換大量金子的! 如此重利不捏在國家手中,不放在皇上眼皮子底下看著,別說是皇上是否會心生忌憚,陳廷敬自己都要坐立難安了。 此言一出,因玉器之利眼紅而啟奏彈劾的聲音頓時輕了許多。 面對“千夫所指”,太子符合起了陳廷敬的話:“陳大人說的不錯,唯有令國庫掌管這筆財富,才能將它們的作用發揮到更大?!?/br> “孤想辦法為國庫創收,做的并非是與民爭利之事,玉器之利數額已經大到超越了尋常商販能夠負責的極限,一旦放任,所造成的后果不堪設想?!?/br> “西方各國追捧我國玉之底蘊,不令人感到自豪嗎?他們愿意以千兩黃金,先進知識、先進技術來換取這些,對我國而來,是穩賺不賠?!?/br> “若是太子早說此事已交由國庫,或許也不會引起那么多誤會了,”康熙打圓場道:“你還有什么話要說,不如一塊在此告訴眾位愛卿吧,也免得朕總是因為這些煩心。朕夾在太子與眾位愛卿之間,甚是為難?!?/br> 胤礽接受到康熙的暗示,當即將自己寫的未來五年計劃一一念出。 “孤欲令大清重現漢唐時對世界的影響,并非空口說之?!?/br> “其一,需派遣使臣前往各國。需要建造足以出使各國的大船,商船,亦需沿途海軍的護送?!?/br> “其二,需要使各地道路通暢。除去陸路以外,水路亦需治理。如此,大清南北往來方能更為密切,糧草及軍需可以送得更遠。其三……” 每當太子說一項,群臣皆竊竊私語片刻,有贊同點頭,亦有不贊同者皺眉。 待胤礽將未來五年花錢計劃一一念完,陳廷敬的臉色都綠了。 第235章 陳廷敬:我早該知道的,我早該猜到的! 太子哪里會真好心給國庫送錢,送來的錢壓根就不能捂熱。 做財政賬本的時候,他只看到各個項目如同無底洞一樣需要去填,國庫之中的庫銀虛得很,一點都沒有安全感。 打仗要錢,養軍隊軍需要錢,開辟道路要錢,造船也要錢。 除此以外,還有發揚醫學之財,研究所之財,建學校之財,朝臣們的俸祿,還有各地頻發的自然災難,每一回賑災都需要龐大的錢糧去抵。 “太子殿下,您所提之事,并非是有錢就能解決的,派遣使臣前往外洋,大清國沒有使臣了解外洋規矩,”陳廷敬忍不住道。 “所以孤才提出要成立外交部?!碧踊卮鸬溃骸盁o人了解,那便派人去了解,一直都關在一個地方,那豈不是井底之蛙,只能看見方寸天空?” 陳廷敬不再反駁,甚至于他覺得太子殿下說的很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