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2
韓大人的罪名已經被洗清,若是再維持原有的處罰, 未免傷了老臣之心?!?/br> 等到錦衣衛把證據拿出來時,證據果然十分明確。自然無法給韓文定罪。 皇帝因此下旨, 取消對韓文原有的處罰。只是罰銀五千兩,以銀贖罪。 韓文離開前,向皇帝上了折子。推薦謝棠繼任戶部尚書。一來是因為他培養謝棠多年,的確有讓他接班的意思。二來也是為了償還謝棠為他脫罪的恩情。沒有謝棠的運作,牟斌絕對不會幫他脫罪。 在韓文致仕后, 文臣與宦官的矛盾更加尖銳。但是皇帝卻始終站在宦官那邊。 戶部尚書致仕。這個位置一空下來,就有無數人盯了上來。 就算韓文推薦了謝棠又有什么?只要一日任命的文書沒有下來,他們就還有希望。 甚至有人為了這個位置找到了劉瑾頭上,向他保證,只要自己做了尚書,一定會把皇帝建造行宮的銀子批下。除此之外,還會對劉公公以后要辦的的事情大開方便之門。 劉瑾給正德皇帝推薦了很多人,結果皇帝卻充耳不聞。最后竟然親自下旨,命謝伯安坐上了尚書的寶座。戶部的安淵升了左侍郎,平允安升了右侍郎。 這份任命讓劉瑾恨得牙癢癢,張永卻笑成了一座彌勒佛。 讓他劉瑾和吏部尚書焦芳交好樂得不行,還借此打壓他。如今和他交好的外廷大臣也是尚書了。 而且劉瑾結交的那個尚書胡子一大把,七八十歲。說不定哪一天就沒了。他的這個尚書可是剛成年,未來十分可期。 讓他劉瑾笑!看他現在還能不能笑出來! 想到當日牟斌說謝棠向他尋求辦法救自己的命的事情。他就覺得,謝伯安這人,還算是有情有義。 如今他升了官,自己自然也是高興的。 皇帝親自寫了圣旨,蓋上了金印。命張永前去宣旨。 張永來宣旨的時候,謝棠正在家里教導兒子讀書。 謝漣如今已經四歲,開始啟蒙。為他啟蒙的正是謝棠本人。平素謝棠不在的時候。再去跟著謝家請來坐館的先生讀書識字。 聽到錢平安前來對他道宮中來人宣旨。他沉吟了一會兒,還是握住了謝漣的手。 “娘親教沒教過平兒接旨的禮儀?” 謝漣想了想,然后道:“娘親教過?!?/br> 謝棠抱起了自家孩子,問他道:“平兒和爹一起去接旨,怕不怕?” 謝漣道:“有爹在,爹會保護我。我不怕?!?/br> 謝棠笑著道:“好,平哥兒真厲害?!?/br> 慣子如殺子,而他謝棠的兒子,自然要從小歷練。不能任由他被嬌寵溺愛。他是長子嫡孫,以后要承擔起一家一族的責任。 到了堂屋,張永正在哪里喝茶。一旁招待宮中來人的正是喜樂。 平安和喜樂自小跟著謝棠,眼色自然也是極好。見是張永前來,立刻泡了最好的敬亭綠雪,而這正是張永喜歡的茶葉。 “德延兄?!敝x棠把自家兒子放了下來,笑道:“去給內相行禮?!?/br> 謝漣長的玉雪可愛,和謝棠小時候簡直是一個模子里出來的。唯有眼睛隨了他母親,是一雙杏眼,與謝棠略有不同。 謝漣行了一禮,口呼內相。張永起身把孩子扶了起來,笑道:“謝大人總是愛打趣咱家。要說內相,也該是司禮太監?!?/br> 謝棠卻道:“德延兄執掌御馬監,又提督神機,三千兩大營。要是我說,陛下還是更信重您?!?/br> 張永被他這幾句話說的心里舒坦,道:“大人升官,這是喜事??创笕思依锏南惆付家呀洈[好了,咱家這就與大人宣讀陛下的旨意?!?/br> 謝棠道:“辛苦德延兄?!?/br> 張永念完圣旨,謝棠恭謹地接過。張永恭維道:“以后要稱作尚書大人了?!?/br> 謝棠卻道:“日后還要德延兄多加照顧?!?/br> 張永笑道:“這是自然?!比缓笏孟铝耸滞笊系囊淮n鸰香珠遞給了謝漣道:“大人當日在文淵閣為我說話的恩情,在牟指揮使那里為了保住咱家這條賤命作出的努力,咱家就是骨頭化成了灰也不會忘記?!?/br> 謝棠蹲下身,把那串香珠掛在了謝漣的手腕上道:“平哥兒,還不謝謝內相?” 張永在謝棠把那串香珠掛在謝漣手腕上時就笑了出來,在謝棠讓謝漣道謝的時候笑得更加真誠。 里道:“鹡鸰在原,兄弟急難?!敝x棠收下了這鹡鸰香珠,也就是收下了他張永的好意。 皇帝的這道旨意讓不少人產生了退卻之心。畢竟這道旨意能夠表達皇帝的一個信號。 那就是謝家是謝家,謝遷是謝遷,謝棠是謝棠。謝伯安和皇帝的感情,不會因為謝遷與皇帝作對而變得淡薄或是直接消散。 但是誰不想要尚書寶座? 皇帝的中旨并沒有讓所有人認命。反而是想要最后再搏一把。中旨剛下來,就有無數攻擊向著謝棠紛至沓來。 有人彈劾謝棠享宴樂,食甘美,衣錦繡。了無樸實清廉之風。 又有許多人上書,道年少之人安可登臨如此高位。 謝大人不過二十有一,年紀輕輕,怎能擔當起如此大任? 聽到這等年紀論,無疑是觸碰到了皇帝敏感的神經。 國朝英宗被瓦剌所俘之時,景泰帝登臨皇位。就是因為成化帝年幼,主少國疑,無法掌權! “諸卿如此說,朕甚覺可笑?!?/br> “甘畢之言語得城,秦王封之為上大夫?!?/br> “謝卿年少時,退宣府韃靼之兵。舞象之年三元及第,有不世之才具。獻出海、練兵、糧種三策,皆有成效?!?/br> “謝卿又為朕講過書,為天子師?!?/br> “韓文大人臨去前上書,薦謝卿為尚書?!?/br> “有志不在年高?!?/br> “諸卿可是明白?!” 最后兩句皇帝說得都有些咬牙切齒,殿內有一些明白人聯想到被趕到中都守陵的晉王。一下子臉色發白。 當時,從晉王那里搜到有關謀反的信件里,正是有國君年幼,無法當權的字樣。 他們提什么不好,偏偏提年紀。這分明是捅了馬蜂窩! 看到站在文官之首的李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