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13
看到了來領糧的人手里拿著的是元代的官窯碗,心里大驚,但轉念一想又是在正常不過了。腐國現在瞧著是可憐,但幾十年前是多風光啊,搶了華國那么多東西,不說遍地都是,但數量也絕對不少。民國有個文物價格有個短暫的高峰期,但很快就隨著國力和戰爭跌了下去。放在國外就更不用說了。一來遍地都是文盲,就算不是文盲,沒有特意研究過的人也看不出什么。二來,藝術品這種東西和國力是能掛上鉤的,說是藝術無國界,但誰不偏愛自己的東西呢?余老爺子用十磅的麥子換了那個碗,心里又是茫然又是可悲。但他也看到了一個機會。送糧還在繼續,但余老爺子送的糧食是照著人頭來的,緊緊是夠一個人吃個半飽,看到有能多換糧的機會,很多人都開始對家里進行大搜索。余老爺子找了幾個曾經是古玩店掌柜的人來坐鎮,一天就得看上千件的東西,雖然一百件里面最多只有十件是他們想要的,但耐不住多??!余老爺子有錢,但沒勢力,戰亂沒槍說話就不硬。他知道這些東西不好運回去,于是就在這里弄了個可以保存的密室地窖托付給了自己的好友。但他沒想到的是,他以為能活得比自己長的老友卻先他一步走了。林允昱害了急病,收到信還來不急囑咐什么就走了。余老爺子那封信說得不算含糊,但也只有知道“那一年”發生了什么事情的林允昱知道,他托付給了自己什么東西。林允昱的兒女們在林允昱去世后就不愿在留在腐國了,轉賣了東西去了更加安穩富裕的梅國,只將這個農場送給了父親和余老爺子共同的好友方老爺子。而余老爺子的好友方老爺子也不知道這里有什么,只是覺得這個地方對余老爺子有著特殊的意義,便也沒有賣掉,而是囑咐兒子要找到余老爺子的后人交還給他。最后最后兜兜轉轉一圈子,這里被交給了余老爺子的外孫——路遠之。正如余老爺子在信里說的那樣,這些東西,已經從當年一兜米就能換來的一文不值蹭蹭蹭地變成了膨脹好幾倍也不止的黃金了。“時尉,我想回家了?!甭愤h之將頭歪在了時尉的肩膀上,用他的身體遮住了自己眼里的紅暈。“嗯,明天我們就回去,好嗎?”時尉被這一連串的cao作弄得也有些懵,他知道路遠之現在的心情應該會很復雜,所以什么也沒說。這個時候,只要安靜地陪著他就足夠了。“姥爺他……是個很古板的人,小時候最怕他了,天天躲著?!钡髞?,卻連當初因為認字罰站的忐忑和害怕也模糊掉了。小孩的記憶都是這樣的,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消失了。路遠之已經很用力很用力地去想要將姥姥姥爺mama舅舅記住了,但再努力也只剩下一些零碎的片段。作者有話要說:每次看到有人幾百件幾百件地捐獻文物的時候,都覺得他們真的是太偉大了。第155章時尉說了要帶路遠之回去,很快就給華世逢打電話讓他在來之前先去訂最早回去的機票。才買完東西準備往農莊趕的華世逢都懵了,不是上午還一副要長住的樣子嗎?怎么下午又變主意了?但良好的職業素養讓他一點也不吐露,而是微笑著應了下來。“等等?!甭愤h之聽到時尉打電話的聲音,趕緊說道,“還是再住一段時間吧?!?/br>時尉也就順勢改了口:“華叔,你現在在哪?能盡快過來一趟嗎?有些事情需要當面說才能清楚?!?/br>華世逢趕來的時候,是時尉出來開的門,路遠之坐在沙發上翻著一本看起來就很舊的書。“華叔,有一件事情,要麻煩你找一些可靠的人?!甭愤h之嚴肅地地他說道。華世逢這才看見,路遠之的眼睛又紅又腫的,連聲音都是沙啞著的。但是看兩人的樣子,又不像是吵架了。華世逢心下排除著哪里出問題的可能,就聽到路遠之說:“有一些東西,要麻煩您幫我們運回去?!?/br>路遠之說有一些東西,他還以為是一兩件余老爺子留下的大物件,結果時尉把人帶到地方一看,人就傻掉了。“這、這些都是……”真的嗎?華世逢雖然也是“華國人”,但準確地說,他是華裔,在腐國生活了三十幾年的他可比時尉和路遠之對這些東西的價值了解得多得多。這兩年華國古董的價格一直都在處于一個上升期,雖然比不過發達國家的古董價,但對比幾年前也是翻了幾倍的。而且這里的數量這么多,就算平均一下,一個一萬也有幾千萬甚至上億吧!更別說大部分是絕對不止這個價格的。古董的價格一直在變,但古董這種東西,很多都不是靠著年代來定價的。大部分的古董,首先是藝術品,然后才是上了年頭數量稀少的老物件。作為藝術品,只要不是戰爭饑荒年代,價格就不會低,這個和國界有關系,但并不是特別大。要不然當年列強也不會去華國搶古董了。華世逢看這里的眼神就像是在看一屋子的金子。時尉的心情卻很凝重。這一堆東西,是余老爺子念念不忘掛念著的,對路遠之的意義比所有國外的資產都要來得重要。路遠之想繼承姥爺的遺愿將這些東西好好保存下去,時尉一定是要幫他完成這個心愿的。但事情卻不會那么好cao作。腐國奉行的是私人所有權那一套,這些東西隨他們怎么處置都可以,哪怕是全部運回國內也不會受到多少阻攔,只是在通關手續上要跑一些文書。但人心難測,這些東西這么多,價值這么高,保不齊中間出個什么差錯。丟了錢是其次,最主要的是這些東西對路遠之的意義。哪怕是從錢的角度上來說,時尉也不愿意看到它們受損。現在的價格高是高,但能高得過三十多年后嗎?一個品相好的官窯宋瓷百八千萬根本別想拿下來,這里有多少?時尉粗粗翻了翻,大大小小少說有幾百件。甚至還幾片柴窯的碎片。上面用于鑲嵌的金邊銀邊被扒拉掉了,但瓷片本身沒受損。哪怕是時尉這種不懂瓷器的人都知道柴窯的珍貴。時尉甚至還翻到了一個青銅鼎的記錄,只是還沒看見實物。運輸需要很嚴密的保護,為了安全,時尉準備給每一個都先買上保險。這個過程應該會很繁瑣,畢竟要買保險,就要先出具鑒定書。數量又這么多,光是這個弄完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而且最麻煩的是保存問題。古董這種東西并不是一錘子買賣,保養修護都是要錢的,別的不提,光是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