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0
日之內務取許昌?!?/br> 眾將嘩然,只覺是天方夜譚,那裴小將軍卻毫無遲疑之色,當即領命。 夏風愈發熾熱。 顧居寒一戰之后果然立即匆匆而走,行前叮囑郭滿在自己回軍之前務必堅守不出,郭滿雖心中不滿,但迫于顧居寒威壓,還是只得領命。 只是那群蕭梁的狗雜種實在氣人!次日便來邀戰,他忍著閉城不出,他們竟還在陣前叫罵! 聽聞梁軍這回領兵的是個小將,當年還曾在石城鎮守過,三年前恰巧也被魏軍這么指著鼻子罵過,如今被罵的成了罵人的,什么縮頭烏龜、什么王八熊蛋,此外還有若干更加不堪出口不堪入耳的鄉野罵街之詞,都一股腦兒地往魏軍頭上招呼,真是比鍘刀劍鋒還要令人不堪忍受。 郭滿簡直怒不可遏,平生從未受過如此奇恥大辱,第二天就忍不住要開城迎戰,所幸被左右副官勸阻,這才堪堪作罷。只是后來大梁人罵得越發難聽了,把郭滿額頭上的青筋罵得一跳一跳的,心肝脾肺腎沒有一處不覺得難受,他便越發壓不住火了。 恰此時他又聽到探子來報,說大梁的韓大將軍與樞密院的那個齊敬臣不合,一氣之下已經不愿再插手許昌兵事,如今領兵的全是年輕一輩的小將,他便忽然感到一陣振奮! 格老子的!全是一幫乳臭未干的奶娃娃罷了,怕他個球! 作者有話要說: 看到了大家的留言以及可愛的長評實在太感動太感激了,非常幸運有大家陪伴,不然我也許早就沒動力堅持了(我懺悔,我比小齊大人差遠了,我要是有他一半兒我早完結了【害說到小齊大人,還是有一些話想跟大家分享~ 大家應該也已經感覺到了,這個人物被塑造得很模糊,分類不明確,不是溫柔男mama(?)也不是冷漠帥酷蓋(?),有點踩在邊界上的感覺,描寫的時候也很少會涉及他的服飾,寫的最多的還是他穿著朝服,因此讓人物顯得更有距離感了一些。之所以這樣,除了我個人筆力不夠的原因,還因為這個人物本身就比較晦澀和復雜——他可能是我塑造過的最復雜的人物了。 一般來說作者可以自由支配筆下的人物,但是小齊大人讓我有一種沒法控制他的感覺,在我把原始設定安到他身上以后,后面的路就變成他自己在走了,我只能跟著人物的選擇去記錄,大概是這種感覺吧…(見鬼這合理嗎? 這個人物復雜性的一種體現可能就是評價體系的多元吧,比如可以借用昨天長評小天使的“儒”“道”兩套價值體系去評——他可能有一顆類似抱樸公的出世之心,但是在意志上又很明確地有著入世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這是人物感到痛苦的一個原因。而在這之外這個人物還是有佛性的,他入世之心的來源或許并不是對功業的渴望,而是一種同情,似乎一直覺得一草一木一命一息都與他相關,他要負責任(難以解釋的神秘責任感,感動大梁之年度責任感之王【大霧但是神性這種東西……怎么港,那就是有點復雜的問題了。我們可以很容易的對一個神身上的神性作出判斷,卻很難對一個人身上的神性作出評價,因為這里涉及到了一個權力的問題——你只是一個人而已,有什么權力作出神才能做出的選擇呢?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也是神性,當神這么做的時候不會被罵的,可是人這么做就不行了。所以我一直覺得人具有神性對當事人來說不是什么好事,因為ta所面對的聲音會變得蕪雜,ta也必須超越很多人類社會倫理價值的禁錮,而這種超越對ta本人來說一般都是沒有任何功利主義層面上的意義的(btw這一部分內容是故事第四卷 才會主要展開的,這里為了不影響大家的體驗我就不劇透啦~嘰里呱啦講了一大堆亂七八糟的,主旨是:風荷舉側重更多的當然是文文的成長,但也不代表小齊大人是沒有成長的,與文文不同的是,他的成長可能會更有爭議性,而這種爭議性可能才是我作為作者無法也不敢太過貼近這個人物的原因叭。 最后重要的PS:以上內容都是我個人對小齊大人的私人揣測??!不具有任何權威性??!因為我也不是很懂這個人??!大家要是想法跟我不一樣也不說明大家不對??!畢竟除了他自己和他老婆的看法以外其他人都只是瞎猜猜??! 第136章 風云(2) 郭滿當即就要出戰,左右副官又是苦勸,還以顧小將軍來壓他,奈何郭滿立功雪恥心切,已經聽不進忠言。 他本是老燕國公帳下左膀右臂,本來就把顧居寒當作晚輩,哪里又是真心服他?當即便放言道:“老國公領兵時,我等何曾打過這么窩囊的仗?小將軍雖然神勇,但也不過還是個娃娃罷了,如此危困之時,我等老將若不開出一番天地來,豈不教人以為我大魏無人?” 語罷再不多言,即刻開城出兵。 慶華十七年六月雙十,郭滿大敗,為梁小將裴儉所殺,許昌落于梁軍之手,中原門戶已開。 次日,遠在上京的顧居寒得訊,深為痛切。 他還是漏算了。 當年大粱樞密院發的禁戰令受到梁將的何等抵觸他并非不知道,那齊敬臣甚至不惜當眾親手殺了一個從四品的武官才穩住了局勢,如今他只靠區區言語,又怎能勸得住郭滿? ……是他輕忽了。 如今大魏腹背受敵,真正是危急存亡之時,朝廷亦為之震動,魏帝下旨命年邁的老燕國公親自率軍迎敵。 這是一個于大魏將士而言極為振奮的消息! 老國公戎馬一生,屢屢為大魏立下汗馬功勞,早有戰神之名,有他在,定然天佑大魏,不會再有敗仗! 而正值此時喜訊成雙:位列大梁樞密院十二分曹之一的劊手徐崢寧,潛入江北扶持叛逆,如今已被顧小將軍生擒。 戰局,又要發生變化了。 前線戰事如火如荼,每日死傷無數宛若人間煉獄,而后方的建康,仍然是一副安穩祥和的太平氣象。 這或許是如今天下最后一塊太平凈土了,而沈西泠知道,這份安穩正是那個人親自在盡力守護的。 她朝朝暮暮都在思念他,同時也朝朝暮暮都在替他擔憂。 他離開建康之前曾經在她的要求之下反復起誓,答應她他一定會平安無事地回來,甚至直到他離開風荷苑的最后一刻、他們相互擁吻著告別時,他也仍然在她耳邊低聲允諾著。 他是個言而有信的人,沈西泠相信他的品性也相信他的能力,只是戰場之上總有變數,勝負輸贏又難以預計,即便她得了他的承諾依然每天惶惶不可終日。 好在他會偶爾給她送來書信。 他的信字跡潦草,看得出都是匆忙之間擠出工夫去寫的,而且十分簡短,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