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23
突然,現場沒電了。北京8月的熱浪里,獨立電影節被斷電,所有參展的電影人靜靜坐在黑暗當中。接著,10月,南京影展“因故延期”。其實,在整個10月期間,組織者的組織工作就受到了一些壓力,不同部門向組委會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不要出現國際來賓,不要進行公開宣傳,提供參展影片備份,不要舉辦公開放映……但主辦方為了保護電影導演沒給資料。最后官方失去耐心,決定結束一切。南京影展前一個月,合作影院接到電話,“不可以提供場地”,于是,組織者在大學里面簽約禮堂、籌備影展,可大學也接到電話,最后,連敲定的民間展廳也被禁止參與其中了。場地沒了,影展實在辦不起來、做不下去,不過,一眾評委卻還是到一家酒店做了評獎。到下一年,在云南的獨立影展也沒有能辦的起來。這個影展在幾年前因某片子出過次事,那回他們搬到大理,在閣樓上做了交流,可這回,連大理也不接收了。三大影展遇到困難,中小影展也被關停。北京影展在2013年時又堅持著辦了辦,可再下一年,據說,負責人被警方帶走,簽了停辦的承諾書,官方同時還帶走了10年間的電影成片等。而南京影展呢,一直堅持到了2020年,才宣布永遠關停。不過,也并不是沒有影展在壓力中存活下來。這些影展的共同點是成立于06到08年,以藝術/獨立電影的名義拿到了廣電批文,兼容無龍標電影以及有龍標電影,半民間半官方,從“地下影展”過渡到了“獨立影展”。它們全都比較“聰明”,打“青年”等等招牌,其中一些還得到了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地方政府既想以此吸引游客拉動經濟,也希望日后拿到“電影節”的批文,因為當時只有北上兩座城市可以舉辦“國際電影節”。在西寧的某個影展后被詬病長袖善舞,可它至少堅持下來了,還在放映“無龍標片”,甚至粗糙的小成本片,且越辦越好越來越火,為獨立電影人提供資金、舞臺以及未來。這是后話。總之,2012年,官方態度發生變化。對這,蘭生還是有些難過的。他自己是大導演了,可以跟官方談話,并試圖說服對方、改進審查、推動發展,并未一味地對抗了???,大量新生的導演們就此失去一個舞臺,他也還是有點悲。要知道,官方的電影節有技術標準,很高,而用DV拍電影的根本無法達到標準,開心交流的場合沒了。另外,謝蘭生他一直感覺審查還是太嚴格了,他挺希望在電影節見到一些新東西的。說白了,審不審查核心在于“公民是否需要指導”。謝蘭生他忍不住想,若電影觀眾成熟到了可以自己評判電影,到那一天,有無可能,官方可以放棄審查?雖然,這聽起來太縹緲了。…………接下來是2013年。中央加大反腐力度,金融監管再次放松,民營銀行雨后春筍,阿里巴巴推出“余額寶”。華為推出智能手機AsdMate。“中國大媽”是關鍵詞,她們瘋狂抄底黃金。4月,美國波士頓馬拉松發生一起恐怖襲擊,10月,美國舉債達到上限,政府關門了16天。12月,南非首位黑人總統曼德拉去世了。謝蘭生在這一年中又拍了一部電影,這是中國的第一部票房過億的文藝片。他還當了第63屆柏林電影節的主席。這些電影節的主席全部都是一年一換,基本沒誰能當兩次,謝蘭生還挺榮幸的。最后評委一致決定某中國片拿到獎項,謝蘭生在這過程中也沒有能翻云覆雨。這年,深藍影業又出品了兩部片子,凈賺9億。同時,因為2009年才投資的手游公司成功上市,限售股一解除鎖定,莘野轉頭就賣了些,套現7.2億,手里還剩14.4億。目前,這家手游公司的總市值達到100億,股價漲了300%,莘野當初投的6000萬現在已經翻到21.6億。他還賣了另家公司一部分的股票出去,又到手了3.6億。莘野又在兩座城市新建設了“深藍影院”,不過這回,深藍影業是選擇了自己建設。2007年,莘野收購了某地產的全部股權和債權,因為有了這個殼子,他就可以獨立拿地。目前的政策是,地產公司自有資金占項目款至少要30%,深藍足夠應付了。還是這年,莘野爸爸“退休”了,XYZ集團被交給兒子。不過,公司的CEO是Robert帶的十分喜歡的老下屬,他來負責公司運營,莘野基本不干什么。…………2014年,兩大電商阿里、京東先后登陸納斯達克,騰訊、阿里對獨角獸瘋狂投資、瘋狂圈地,他們旗下的獨角獸刺刀見紅,不斷火拼,比如滴滴、快的,他們要把一切東西都牢牢地攥在手心。互聯網企業同樣沒有放過“電影”這塊肥rou。2014年前后,互聯網的雄厚資本大舉進軍電影行業,他們開始收購、投資電影類的企業公司,紛紛布局這一市場,還成立了各種“影業”,比如,2013年末,阿里巴巴就成立了數字娛樂大事業群,又建立了阿里影業,從幕后走到前臺,而其他的大中小的IT公司也不干落后。投資電影的主力軍轉變為了IT公司,謝蘭生等導演感到電影行業又變天了:這些公司把電影的一切模式都改變了,社交網絡瞬間變成電影宣傳的主戰場,手游等等衍生品為電影后續提供可能,而“大數據”等東西為電影攝制帶去指導。也就是說,投資會拿“大數據”讓導演、制片服從安排。在2004-2007年呢,主力軍是廣大的煤老板們——捧女星,賺吆喝,電影導演用幾小時聽聽他們的發家史,資金就到手了,到2008年左右,主力軍是新暴富的地產商們??稍俸髞?,影視公司一個一個上市、并購,還搞對賭,到2014年,終于,互聯網公司進場了。投資商的廣泛干預比較像是好萊塢,可,這一模式比好萊塢有明顯的不足之處。比如,IT公司缺乏專業,迷信數據,也缺乏熱愛,深藍這種電影公司的意見就專業許多。再比如,中國是導演中心制,不善言辭的導演們根本無法說服對方,而美國是制片中心制,有經驗的制片人們可以幫忙從中周旋,而投資者一般來說不愿得罪大制片人,也更傾向相信大制片人,再比如……這個趨勢會讓電影變得好,還是變得不好,謝蘭生真看不清楚。他只知道,以后電影的導演們會更處于夾縫當中。也許,會經過一段時間拼命迎合的混亂期,投資者們才會發現“一味迎合”沒了作用,才會發現導演等等有多重要。